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何谓普世?谁之价值?》一书,该书汇集了当代儒家学者对于普世价值的思考.书中对于"普世价值"概念作了历史的梳理,认为百年来传入中国的西方价值,不具有"普世性",也不尽符合中国的国情.该书认为,儒家完全可以从自身开出一种不同于自由、民主的新普世价值.这对于现代中国思想来说,可以说具有一种正本清源的意义,非常重要.此外,此书还展示了强烈的经世情怀,即回归古人"经义决事"的政治传统,来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中国化和西方化的背景下论争普世价值,无论我们持何种立场,我们都期望在全球范围内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同时又能发出我们对普世价值的声音。而秉持和而不同的立场来对待普世价值,用共建共享的成果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激发中国模式的活力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权,是我们的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的延续不能没有儒学.现在儒学复兴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一些青年学者公开以当代儒家自命,要为儒学平反,要恢复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但是,有一种代表性观点指责说,提倡儒家价值就是反对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他们认为,儒家文化中缺少自由和民主文化的传统,所以导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君君臣臣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总有一种普世价值是人类精神的共同追求,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为什么普世价值那么可怕,非要弄出一个中国价值与世界对立?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基本现实是:这个世界没有全球政府,所有的契约必须基于民族国家法规及其政治和利益认同。忽略这个基点妄谈超越性的契约,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不符合当下中国和美国的实际。长期以来,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抽象地讨论契约精神以及其他普世价值,意不在此,而在以此攻彼。但现实是,不恰当地运用批判的武器,结果会适得其反。现在,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的资本们,还得斗而不破,争取更大利益,好好继续做生意。而这个生意的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参看本刊经济版《"支付宝"们的下一段赛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汇和碰撞,“普世价值”一词在各种场合使用得相当频繁,当然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最近,看到有人为避免“任意解释”的不妥和不安,特意写了《“普世价值”索解》一文,考证起其中“普世”二字的词源来(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6.
马旭  侯爱萍 《现代交际》2023,(1):44-51+122
全人类共同价值承载着全人类的共同道义、理想追求和崇高事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成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潮流,彰显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超越西方的“普世价值”,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提出,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今中国处在改革攻坚克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时期,针对西方普世价值以及宪政民主的渗透,重新回顾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及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十分必要。认清宪政民主的真正目的,对当代意识形态问题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资产阶级自由化重生。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的本质的超越到社会发展逻辑的超越,再到社会发展的形态的超越,续写了一部宏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篇章;从阶级视野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产阶级视野,立足全人类视野,为全人类谋划了广阔长远的布局;从原则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了“普世价值”的弊病,吸收了社会主义价值可取之处,创新性地发展成为具有世界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从高度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主线思维,是区域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蕴含着关于人类和谐、和平、博爱的丰富理念和积极态度主张,这些理念和主张正是宗教与现代世界、现代社会能够相互适应而得以共存的价值基础。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普世价值的世界级宗教,更要营造出和谐包容、和谐共处、和谐发展、和谐共荣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团结互助、互相关爱、尊老爱幼的美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秦晓近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讲。这种演讲本不太重要。但秦晓先生在讲演中郑重其事地宣称,中国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着一次具有方向性的重大交锋,这就是“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之争。既然这个问题被说得如此之重大,有必要简单分析一下秦晓先生的具体说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说法实际上代表的是最具普世性的价值理念——公平和公正。因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个说法可以分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12.
连婷 《现代妇女》2014,(11):44-44
本文界定了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概念,论述了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当时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描述中所显露出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对无产阶级的深切同情;马克思描绘的"理想社会"所体现的人的本质的充分实现,以及所提出的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中所蕴含的"普世性"所具有的人本主义精神。《共产党宣言》中所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对当今中国的国内建设和国际形象的塑造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对民主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从《理想国》的中对民主的批评到《政治家篇》中对民主价值的认知,这也是他政治思想变化的结果。但是,柏拉图的民主观中始终有他自己的内在逻辑存在。本文以柏拉图的民主观的内在逻辑来分析时下西方流行的"普世民主",揭示其欺骗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权”的概念已经成为普世价值。在二十一世纪,公民身分的建立必须透过社会权的实现,而扎根于切身的社区归属感。“社会权”意指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积极介入而保障的某种权利,主要包括劳动保障权、休息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西方都有最高的普遍原则,在西方,这种普遍原则的代表是"正义",而在中国,这种普遍原则的代表是"仁爱"或"理"。这些原则或价值都有普遍性,但问题是每一个文化不仅仅是由单个价值所构成的,而是由一系列价值所构成的,而这些价值之间的排序方式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考虑到这样一种因素,中西的价值排序差异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17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人对神的“叛逃”和“祛魅”。在摆脱了精神上的束缚以后,人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保护个人的权利,实现个人的自由。在此以后的几百年中,以自由、理性和个人权利为核心的“启蒙价值”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力量,成为现代性社会的价值基础。当代“普世价值”就是“启蒙价值”经过人们几百年的认识和实践演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刘庆云 《现代妇女》2014,(11):463-463
由于经世致用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局限,致使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经世致用"作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这种"关注现实,重实用"的思想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收藏粮票是我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种实际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由于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大跃进"、"低标准"、"瓜菜代"等特殊时期,粮票浓缩着对饥饿的刻骨记忆。  相似文献   

20.
王波涛  王义荣 《职业》2011,(26):82-84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一个发展高潮,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规模都达到了顶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职教育进入了"严冬",生源质量与数量严重下滑,学校规模缩小,师资流失严重,教育质量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