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虎妈”教育震撼美国社会 7岁的女孩,因为一首钢琴曲弹不好就被强迫从晚饭后一直练到夜里,中间不许喝水或上厕所。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在中国少数父母的身上可以看到。但是,前不久,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写在介绍自己育儿经的一本书上,这本名为《虎妈战歌》的书籍一出版,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讨论。如今,“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各种讨论也随之达到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华裔“虎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人说:蔡美儿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1月30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3.
刘晗 《职业》2011,(7):13-14
孩子是一张白纸,而职业规划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到底该由谁、在何时落下笔墨?身兼耶鲁法学院教授和"虎妈"双重身份的蔡美儿说,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启霞 《老人天地》2013,(5):16-16
几年前,一本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写的《虎妈战歌》,介绍她用严格的教育方式和妙趣横生的教育方法,把两个女儿教育成人的故事。它颠覆了慈母的传统,在网上引发了“虎妈”“狼爸”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正"虎妈式教育",大家耳熟能详了。而所谓的"羊妈",是与"虎妈"采取截然相反的、粗放式的教育方式,源于芬兰。我今天想聊的话题是:面对各种压力,"羊妈羊爸"们,你是否感到纠结,甚至正在考虑投奔"虎父虎母"的阵营?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最可怕的莫过于,长大后对人生没有任何想法董仲蠡老师说:这世间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他的学生问得最普遍的问题是:"老师,别的同学都去考研了,我是不是也该考个研?""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不放心,我该怎么办?""老师,我毕业之后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成敏 《现代交际》2010,(7):40-42
在美国文学中,"上帝"是一个频频出现的重要概念,且其形象内涵一直在发生变化。本文以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知识点的有效传达为立足点,从"上帝"一词的内涵着眼,追踪了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殖民地时期、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至今这几个典型阶段中"上帝"形象的变化发展,并辅之以简笔漫画作为补充说明,从而使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自由战略是延续自冷战时期两大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颠覆、渗透游戏的网络翻版。撇开漂浮在表层的信息技术的泡沫,美国推进互联网自由,"帮助"网络活动分子,提供官方翻墙软件的目标,与当初设立自由欧洲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等从事颠覆性短波广播相比,并无本质区别。由此产生的挑战之一是,如何让中国确信,存在并采取旨在颠覆政权行动的美国,对中国是友好的?如何让中国接受游戏规则,即在信息空间保持这种状态,而在其它问题——比如维持美元稳定——中国有必要,甚至有"义务"保持对美国的"友好"状态?  相似文献   

8.
“布鲁克林新娘”及其它编译/李忠东来自海外的报道──孟加拉来了个假"新娘"近年来,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市出现了一件希奇古怪的事情:经常有一些美国妇女在这座海港城市"度假旅游",似乎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罗曼蒂克的"姻缘"。她们大部分来自布鲁克林和布朗克斯,是靠...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本次访美中,两国领导人合力打造"合作伙伴"关系,坦率直面"既重要又复杂",摩擦与合作共存、分歧与共识俱在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中的合作与共识  相似文献   

10.
使用筷子对中国人来说是本能,对外国人来说却是"技能"。中国人从没想过把筷子当成一种"先进工具"上升到一种理论高度去使用,但美国人却能弄出一个筷子使用"说明书",让食客在吃中餐的同时充分体会里面的"中国文化"。一次,我在加利福尼亚州里士满市中心一个餐馆吃中餐时,竟然看到桌上的筷子用一个红色的小纸袋套着,袋子上还郑重其事地画着示意图。早就听说国外很多中餐馆都提供这样带"说明书"的筷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1,(9):21-21
“虎妈”:给孩子明媚的20年,可能断送掉孩子未来的80年 独树一帜: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就业…孩子已经够累了,我们做家长的也心疼,但还是不得不给他们加压,否则孩子怎能挤得过“独木桥”?  相似文献   

12.
“虎妈”蔡美儿为何要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严厉的管教背后,她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近日,通过电邮、电话等方式,记者采访了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  相似文献   

13.
新居防“氡”害"安后工程"的实施,使不少人喜气洋洋搬入新居。然而,新居常引起人咳嗽、胸闷、头昏、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有关专家追踪研究,发现导致上述不适症状出现的罪魁祸首是暗藏在住宅建筑材料中的有害气体"氧"。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300...  相似文献   

14.
“社会解体论”与青少年问题江志华"社会解体论"是美国犯罪社会学家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等人,以大量经验主义的数据为基础,在经济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们相互关系形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规律,认为社会"城市化、工业化会引起社会形态─人际关系的急剧变...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一大”文献是如何发现的?历经74个春秋的沧桑巨变,中共"一大"两份珍贵的文件--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现在都已不知去向。出人意料的是,其俄文稿和英文稿,却在苏联和美国保存了下来。党的"一大"这两份文件都是以手抄稿的形式问世的。它的俄文译稿...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政治最大的区别是,直到100年前,中国人总是在考虑"天下"。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中国人不会以"国"的概念考虑问题,觉得国家就是天下,中国人不习惯只考虑自己国家的利益,或者我们跟周边的国家是否会有矛盾冲突。可是西方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政治最大的目的就是法家所说的"富国强兵"。西方人考虑的是"国家"的概念,怎么为国家服务。这种想法在西方有很长的历史,"国家"与"天下"的差异是中西方最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猜猜近来谁是美国知名度最高的华裔女性?章子怡?不对。李娜?不对。现在美国最出名的华裔女性是蔡美儿。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她以自己的育儿经验出版了一本自传体的书《BattIe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此书在亚马逊上市首日非小说类排名第一名。美国第一大报纸《华尔街日报》在该书出版之前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文章加以推介,结果在美国掀起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8.
一众所周知,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受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的折磨。在与老年痴呆症苦苦抗争10年后,他卧病在床,神志极不清醒,已经无法说话和自己进食,记忆力退化严重,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辨认不出。全球每4秒就会有一位老人成为"痴呆"。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50周年。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政权和国内大市场,为其走上大国崛起之路奠定基础。今天,迅速崛起中的中国,该如何鉴别和汲取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本刊将陆续推出"美国——大国崛起之路"系列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14,(13):6-6
2014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官方网站公布了评选出的2014年院士名单,75岁的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因在"对肌肉骨骼的临床实验以及发展生物材料上的贡献"榜上有名。据了解,今年美国工程院评选出的11名外籍院士中,张兴栋是唯一一名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