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瑛 《民族论坛》2002,(11):29-34
在我们这个星球,北纬26°25′-36°53′,东经78°25′-99°06′之间,有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没有痛苦,没有忧伤,人们生活得平静而安祥。这块圣地叫做西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通辽地区1960年-2005年1-12月份地面太阳辐射有关观测记录进行统计,从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太阳能资源的时间分布、日照时数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太阳能资源的年际变化曲线、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及直射比的年内变化、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曲线。对太阳能集热区域、建设太阳能光伏电场区域进行了推荐,对加强太阳能资源专业观测建设和精细化评估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这一原理,设计了北方塑料暖棚牛舍,确定牛舍棚面角的计算公式为C=B—h(B为50°临界值,h为太阳高度角),使合外温度达-20—-30℃时舍内温度可达7℃─8℃以上。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是我国跨占经、纬度最多的省区,南自北纬37°24'起,北达北纬53°23',南北跨占伟度15°59',南北直线距离约1700多公里。东起东经126°04',西抵东经97°12',东西跨占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达2400公里以上。内蒙古拥有毗邻省区最多,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接壤。内蒙古的稀土、铌、铍矿、硫铁矿、冰洲石、蛭石、玛瑙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稀土储量占全国的97%,世界的80%;铌矿储量占世界的91%;天然碱占全国的1/3。内蒙古草场居全国“四大草  相似文献   

5.
(总第十三—十六期)·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周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开创西藏民族工作新局面党的统一战线在西藏高原的辉煌胜利西藏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振兴西藏在于发展商品经济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创办和发展试论西藏旅游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西藏的旅游业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西藏的伟大实践略谈宗教信仰自由日益发展壮大的西藏科技队伍西藏地质工作硕果累累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碑文 平措旺狄(3一5)自治远党委统战部办公室(乙一1()) 自治区经济计划委员会(3一1钓 杨学军徐远侯次多(3一2约 刘庆慧(3一28) 胡祖源(石一3幻 李竹青(3…  相似文献   

6.
王森先生所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一书第100页言:米拉日巴的大弟子塔波拉结(Dvags-po lha-rje.1071—1153)对1121年(50岁)在塔拉岗波(Dvag-lasgam-po地在塔波地区雅鲁藏布江北岸东经90°线以西不远)建一专,即岗波寺(他因此被称为岗波巴),是为塔波噶举派的祖庙。但该寺位于今日西藏何一县境?塔波拉  相似文献   

7.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克拉克(G·E·Clarke)现为英国国际发展中心成员,哲学博士,人类学家。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喜马拉雅地区一个佛教民族的寺庙和血亲关系》。1980年,他在《剑桥人类学会会刊》第11卷第2期上发表“研究西藏的三种方法”一文。1986年来华,在西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西藏的改革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一书。作者曾于1986年夏应西藏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邀请到西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重点考察了南木错、定日、南木林和乃囊等地区的一些纯牧业乡和半农半牧  相似文献   

9.
清末西藏邮政开办始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邮政的正式成立 ,始于 1896年中国海关兼办的“大清邮政”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R·Hart,英籍人 )兼任总邮政司 ,下设邮政总办专司。“大清邮政”开办初期 ,仅在我国东部地区各通商口岸先后设局通邮 ,后来逐渐向非通商地区及内地扩展 ,继而形成全国邮政网络。中国海关在西藏开办邮政 ,是在英国第二次侵略西藏之后。 190 3年 12月 ,英国侵略军越过藏锡边界进入西藏 ,翌年 8月英军侵占拉萨 ,强迫西藏地方与其签订了所谓的“拉萨条约”。其后 ,英军虽然撤出拉萨 ,但却军事占领了卓木 (即春丕谷 ) ,在江孜留驻军队 ,并于卓木的春丕 …  相似文献   

10.
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大气干燥,云量少,空气透明度好,地理纬度也较低,所以,全区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的数据见表1、表2;其分布情况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我国的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在这里。早在1300多年前,藏族所建的吐蕃政权就与唐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到700多年前的元朝,西藏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到了清代,朝廷开始向西藏派设驻藏大臣,完善了西藏政体的结构与功能,西藏地方同祖国的统一发展到新的高度。《清史稿·卷八十·志五十五》中写到,“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康熙五十九年,官兵西讨,歼伪藏王,以西藏地赐达赖喇嘛,使蒙古!日臣颇罗鼐等五人分守之。”①这清楚地说明: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的行政权力,其合法性来源于中央…  相似文献   

12.
一、农奴主对牧场和牧奴人身的占有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草坝。东西约2400公里,南北约700公里,约占西藏自治区而积的三分之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所组成,低处常潴水成湖,多鱼类、兽禽、药材矿藏。“羌塘”为西藏的主要牧业区,有些地带冬季严寒到零下30°—40°。  相似文献   

13.
藏传因明的发展、特点及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这个问题,我拟分做三点来作个简单的介绍: 一、西藏旧因明的形成和新因明的形成及发展早在7世纪因明随同佛教传入西藏,最早翻译的因明著作是法称大师所著的《因明七论》中的《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正理论》等,是由当时的噶瓦拜则和梵德朗卡两位译师从梵文译成藏文的。在10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班智达·苏达那热格西和译师夏玛森杰翻译了陈那大师的著作《集量论》和《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此后西藏的著名大译师仁庆桑布的弟子玛·格瓦罗珠(1044——1089)翻译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芷江县几年扶贫工作的回顾芷江侗族自治县(下称芷江县)位于武陵山区,区位在东经109°17′31″——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境內山峰连绵,极少平地,素有“八分山地一分田”之说,是湖南省贫困山区县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山区开放开发改革试验区所属县(市)之一,“老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在我国新时期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敖俊德(1·3)论我国民族关系法制特点吴宗金(1·8)民族意识初探李瑞何群(2·1)剖析攻击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的主要言论 黄颤(3·25)和平解放西藏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祝启源(3·36)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 的发言(开幕词)郁文(4·8)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 的发言(闭幕词)史金波(4·10)从四十年巨大变化看西藏人权问题 杜荣坤(4·12)回顾西藏和平解放时的几个涉外关系问题 柳陛祺(4·]4)试述十七条协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多杰才旦(4·17)洛守“十七条协议”,反…  相似文献   

16.
去年7月,西藏那曲地区文化局的同志在藏北无人区发现了许多古朴而有趣的图画--加林山石画。加林山属新辟不久的双湖办事处绒马区所辖,无人区已是1976年以前的历史了,现在也只是在绵延40多公里的山下散布着三四家帐篷。此处确切的地理位置是东经33. 1°,北纬86. 7°,海拔5000米,距离拉萨1370公里。  相似文献   

17.
(一) 壮族是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东经99°57′到112°、北纬21°31′到26°45′的亚热带地区。据考古表明,远在3~6万年前,壮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喀斯特地形所形成的奇特的山峦、岩洞、伏流,随处可见。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也给壮族人留下了许多迷人的人文古迹风光。这些风光,伴随着种种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构成了壮乡旅游景观的一大特色。由此可见,实现壮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交融,对开发广西的第三产业,提高旅游市场的客源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湘西的文化认知几乎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块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北纬27°44′-29°38′,东经109°10′-110°23′地带的古老土地一直山高水远,难以得到文明和科学的青睐。而关于湘西文化的官方话语和民间叙事一直乏善可陈,加之一些文艺作品有意无意的渲染,"蛮荒之地"、"穷山恶水"便落到了湘西头上。但文明之光永远不会被谣言的迷雾所扭曲和遮蔽。当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们拂去了那些亘古堆积的历史尘埃后,旧石器文化、新文化、秦简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显现出了那沉寂已久的光芒,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9.
书刊消息     
赫尔马特·霍夫曼等:《西藏手册》(Hoffman,Helmut,etc:《Tibet:A Handbook》),伯明顿1975年版。全书共分11章:1.西藏地理;2.藏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3.西藏文字,转写系统;4.西藏历史资料;5.西藏史;6.当前西藏的政治结构;7.西藏宗教;8.传统的西藏社会和经济结构;9.西藏文学;10.西藏宗教艺术;11.流亡的西藏。附年表。帕肖坦·梅拉:《1904—1937年西藏的政体》(Mehra,Parshotam:《Tibetan Polity,1904—37: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13th Dalai Lama andthe 9th Panchen》),威斯巴登1976年版。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中国地图,在东经108°5′—108°24′,北纬26°15′—26°32′的地段上,云贵高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的苗岭主峰雷公山跃入眼帘。这里,是一片中亚热带原始森林,是黔东南州最大、最为古老的绿色屏障,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秃杉王国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