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扬 《社会工作》2008,(16):48-50
本文以南京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中的家庭分工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社会普遍观点不同:女大学生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更愿意接受丈夫“主外”多一些;男大学生对于妻子的职业发展并无过多限制,家庭内部注重“男女平等”。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构建家庭模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家庭分工模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0,(5)
从满族说部中,可以看到某些肃慎族系的婚俗,这些婚俗在人类婚姻史上典型而奇特,从"妈妈窝"、"血缘家庭",到"氏族野外合婚"、"走婚制"、"普那亚路家庭"、"女娶男嫁"的对偶制家庭,都曾流行过,还出现过奇特的"女抢男"现象,并存在女性对男性压迫的女权制婚姻。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存在于婚姻开始,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就存在“男高于女”或“女高于男”的现象。但自从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这种男女双方的差异演变成单一的普遍的“男高于女”。这种一般而论的“男高于女”的现象,社会学家巴纳德叫它“婚姻梯度”。“婚姻梯度”何以会存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并就“婚姻梯度”的存在而导致我国青年在择偶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浙江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及变化的性别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可分解成其作为家庭成员在家庭总权益格局中的地位,作为代际成员在家庭代际权益格局中的地位及作为配偶在婚姻权益格局中的地位这三大定位点。与非农化相伴随,浙江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成员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作为下代的地位有所提高,作为上代的地位明显下降;作为配偶的地位无显著变化。而与男性相比,今天的浙江农村妇女在家庭资源的配置中仍处于劣势,权利的获得仍是不足的,家庭地位也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两性之间仍存在着“男高女低”的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6):102-107
本文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的记录和宋代相关法令出发,还原了"田县丞遗属分产案"的审判过程。刘克庄为了实现"保家息讼"的审判基调,针对存在特殊身份的家庭,使用了"婆媳均分"这一不见于当时法令的分产办法,借用了户绝法和男二女一法的分产比例。在这件典型的"父母官诉讼"中,"男二女一法"并未明显运用于本案;男二女一比例的实际效果出乎意外。本案的审理显示出法令指导作用的减弱和审判官自由空间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男娶女嫁,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悠久传统,故而被视为天经地义。本文所论女娶男嫁,不仅在于它是对传统的叛逆,更在于它具有比男娶女嫁更为突出的优点和意义。读者诸君,不妨一读。有利于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女娶男嫁对计划生育的影响是明显的。这是因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一个主要根源是一些人深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影响。女娶男嫁的变革表明:男子可以娶妻入室,女子也和以招郎上门,女儿和女儿的孩子也是“后”,生女和生儿具有同等的地位,故而能够淡化人们在生育上重男…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住宅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沪闵路二号桥东面的自然村——楼下宅村,是上海县龙华公社张堂大队第十二、十三两个生产队所在地。它们是以种植蔬菜和饲料粮为主的生产队。农作物收获量和经济收入状况在全大队属中等偏下水平。全村人均月收入:一般男劳力100——120元;一般女劳力80元;老年女劳力50——60元。近几年来,社员经济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想到的首先是改善居住条件,大量兴  相似文献   

8.
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安琪 《浙江学刊》2004,(2):208-213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家庭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为最多,而城市平权型家庭为最多;九成以上男女都对自己的家庭地位感到很满意或较满意,但妻子的满意度低于丈夫.对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假说、文化规范论、相对的爱和需要理论都在夫妻权力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中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个人拥有实权仅对妻子的家庭地位满意度有微弱影响,而被访者对家务分工和婚姻是否满意是最重要的家庭地位满意度的预测指标,夫妻沟通时不被对方所尊重、配偶动手打人与家庭地位满意度呈负相关,并在妻子模型中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鲍静静 《社科纵横》2007,22(5):138-139
民国时期的新式中学教育处于起步期,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广雅中学的学生日记为主要资料,从民国时期中学生的家庭状况、职业教育和体育课程几个方面探讨民国中学校园生活,以加深对民国中学生这一群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上一讲已分析了人口对贫穷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影响。这一讲将继续阐述人口状况对饥饿、住房和教育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条件下,食品、住房、上学等都需要每个家庭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而各个家庭所拥有的货币量又与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人口对贫穷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影响,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间接地影响饥饿问题、住房问题和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的数据,对家庭迁移背景下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结果显示,家庭中的随迁人口和家庭矛盾会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中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而非收入水平对提升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社会保障中的失业保险会提升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社会资本和社会地位与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代际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及其家庭提供福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性别歧视的历史文化背景考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人类社会早期,女性曾受到过社会的推崇,男女是平等的。私有制出现后,男性在经济上的地位显著上升,逐渐形成了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两性不平等的格局。三千年的父系文明没有给两性提供过真正平等的竞争机会,社会还用宗教、哲学、习俗、道德和法律等手段,维护和传承了歧视妇女的观念和行为,但今天的文明可以并且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摒弃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3.
袁浩 《社会》2011,31(1):159-182
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以“2008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上海卷)”的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心理健康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布以及这些分布在年龄组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教育、收入、职业地位、社会地位与心理健康正面相关,而经济困难和不公正待遇则与心理健康负面相关。年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呈现出“∩”型发展趋势;职业类型及教育程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失业者较好的心理状态及青年技术人员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萍  李艳波 《学术交流》2006,(10):145-147
在男权制度早已确立的周代社会,女性一生在不同时期随着身份的变化,其家庭角色及地位变化的轨迹是:为人母者地位最高,为人妻者地位最低,为人女者地位介于两者之间。不管女性处于何种角色,周代女性在整体上对于男子的屈从地位却是不变的,即便是“为人母者”,所具有的些许权力也只是强大父权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在独立了 5 0余年的今日印度 ,妇女的地位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而正如印度学者尼拉·德赛所指出 ,“如果妇女在家庭中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 ,她的平等便不能成为现实。”1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婚姻、生育子女、家庭成员之间的赡养和继承等方面在内的家庭生活 ,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男女平等和财产权利等重大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地位既是妇女社会地位的基础 ,又是衡量这一地位的标尺。本文拟对独立 5 0年之际的印度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处境作一考察 ,并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加以探讨。一、国家大力促进妇女的发展在印度 ,关…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状况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准。目前,在网络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仍存在评价标准多元化、网络与家庭生活中存在非道德主义现象、网络与家庭伦理道德水准衰落等问题。需要构建网络与家庭伦理道德新规范、加速网络与家庭道德社会化进程、强化法律法规及制度约束、注重网络与家庭行为主体的自律,以构建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网络与家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7.
林红 《唐都学刊》2008,24(4):7-10
汉代女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是复杂、多层次的,一方面,由于身处专制的男权社会以及礼教思想的渗透,家庭中"男尊女卑"已开始明显;另一方面,汉代女性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由于其扮演的角色以及身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母亲的法律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女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等级社会里,商人阶层在漫长的两千多年中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这一状况自19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到辛亥革命之后彻底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弱势群体概念界定及其群体特征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高校里由先天生理缺陷、家庭经困难或自身心理品质不完整等因素,造成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部分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陕西、上海三地农村妇女的家庭权力与村庄权力进行实地考察,在经验整体性视角下探讨农村妇女权力的类型及内在逻辑.在社会转型进程中,伴随现代化、城市化与市场化的深入,家庭与村庄的空间功能显现出速率不同的变迁.权力的实践需要以空间为载体,不同的空间功能下农村妇女家庭和村庄权力呈现不相一致的类型.按照家庭和村庄空间两个维度,农村妇女权力可划分为家庭中与村庄中的双重依附、家庭中主导与村庄中边缘地位、家庭中的支配与村庄中的自主地位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明显具有历史变迁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