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是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出路的选择。它不是未经反省的假设,而是作为一种与复古思潮、西化思潮既对立、又依存的自觉理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主义,或称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主义,是近代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思潮,也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过程中,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最初的本能反应模式.在文化传统主义者看来,中国文化优于他种文化,近代文化的进化必须以传统为本位,因而它排斥或轻视西方文化,具有一种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在近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文化传统主义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这一文化思潮进行系统的剖析,对在新的条件下借鉴和继承文化传统,建构中国新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4.
佟绍玲 《理论界》2007,(12):124-125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本文针对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确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5.
世纪回眸——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嬗变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毅 《东南学术》2000,(2):88-96
在自1898年诞生以来的世纪风云中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经历了数个关键性阶段 :张之洞“中体西用论”—晚清“国粹主义”—“东方文化思潮”—“学衡派”思潮—“中国本位文化论”—“现代新儒学”。在这百年心路历程中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在逻辑的发展上固然不乏有其理论体系不断创制更新和主观心态日趋平实开放的“变异”方面 ,但它作为同一种社会思潮的整体连贯性即“遗传”基因却从未中断过 ,而且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本质所包含的三个层次(中西之争、古今之争、阶级之争)上 ,均凸显了三个极具传承性的基本特征 :(一)在“中西文化观”上 ,具有一定的文化融合意识与笃固的民族本位立场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泥足深陷的思维模式 ;(二)在“古今文化观”上 ,具有相当的批判求新精神与强烈的回归传统愿望 ,“返本开新”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执迷不悟的一贯主张 ;(三)在政治思想和态度上 ,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取向与整体的改良主义性质 ,反“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不约而同的政治论调  相似文献   

6.
徐旭 《天府新论》2015,(2):44-52
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保守主义是相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的“保守的自由主义”,所以,保守主义的原始意义既不以进步与否为衡量标准,也不以开放与否为评判准绳,而是参照于自由主义又对立于激进主义,并以反思现代化为本质特征而彰显其审美现代性。作为一个学术术语,保守主义一词在被引入中国而指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思潮时,往往被误用,其意义也随之发生变迁,并历经从消极意义向中性意义的转变。纯粹的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的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论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保守主义,至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守成主义一类的试图契合中国论域的新概念其实也存在这一问题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存在着新儒家、民族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浸染其中的传统家庭文化无论在组织理念、结构形式还是在特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当代中国的家庭文化处于“义利”难以协调,稳定与自由不断纠结的诘难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能够勾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文化思潮的涌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主流社会思潮,由于其自身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端于 19世纪末 ,鼎盛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 ,是一种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 ,力图维护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社会思潮 ,其所提出的文化建设设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中国社会的西化进程骤然加速 ,思想文化领域中民族虚无主义流行。时人指出 :“四民学校 ,风情土俗 ,一革从前 ,搜索无剩 ,唯泰西是效。”① 清王朝的崩溃又导致很多文化观念、信条成了殉葬品 ,一时传统文化成了全社会诛伐的对象 ,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以承续道统自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层面的统治危机导致了文化层面的认同危机.在此期间,多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形成了文化多元局面,即文化的保守主义派、自由主义派和激进主义派并存.由于马克思主义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了当时中国国情,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梁漱溟与刘咸火斤是分别处于中心和边缘的两位学者。两人拥有截然不同的家世生平和思想资源,而且即使是两人相近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也因为进化史观与道家史观的歧异而呈现出反传统与传统的不同取向。刘咸火斤的中西文化思想一方面深受梁漱溟具有范式意义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影响,而另一方面这一思想是对梁书的创造性诠释,并对梁漱溟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