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虞文 《日本研究》2012,(2):107-112
比较不同国家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有助于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科学成果和社科成果转化的研究,把握社会科学评价的规律,加大评价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让社会科学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在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异同点,发现二者都存在评价的专门人才缺乏、评价标准和对标准的理解不统一、重视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次优评价方法的相同点;而在评价主体、评价时间和评价制度的完备性方面存在不完全相同的做法.最后,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在这些方面的异同,学习日本成果评价的先进做法,我们得出应该建立全国联网的项目库、成果库和专家库,培养科技评价专门人才和扶持民间设立社科成果奖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彭莉娜  陈瑜  熊明缨 《社科纵横》2012,27(12):32-33,45
本研究从完整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改进和完善目前已出现的部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符合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的体系(含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63个),还依据体系制定了便于评估操作的评价计分表.体系内所含模块和指标比较全面,可以在不同国有企业推广使用,需要改变的只是其中部分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栩  于渤 《学习与探索》2012,(8):106-108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成果数量很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非常低。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主要受转化主体、转化技术和转化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成本和预期收益因素。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转化途径为突破点,提出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促进科研导向市场化、增大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等对策建议,对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样,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成果为社会所了解;2.成果为社会所接受;3.成果为社会所应用。在这三个阶段上的成果转化,分别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要积极推动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要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始阶段,就为成果的转化创造条件。要从奖励、补偿、合作、供求互通等方面,建立起有效地推动成果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蓬 《探求》2001,(1):60-67
为提高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估的量化指标体系,并分别就应用性研究报告、专著类成果、论文类成果、学术资料类成果和工具书类成果、评著类成果等几大系统评估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对不同体系之间的换算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张航  徐珂 《学术交流》2008,(5):76-79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逐渐推进,城市发展理论以及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逐渐开展,诸多学者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社会进步角度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等角度评价城市发展,建立指标体系.选取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不同指标体系层次的构建、指标的选取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对研究城市发展理论以及建立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因其价值评价的相对性,社会价值的间接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衰减性等特点,使得对其进行评价时遇到标准不统一、指标难确定、结果难量化等难题。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体系各有利弊,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需从评价体系选择、评价程序制定、加强有效监督、适时动态调整等方面做工作。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文章根据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设计了初级、高级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如何在一般性成果评价、科研人员考核、职称评审、成果鉴定、成果评奖等管理工作中应用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在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许多高校还与美国高校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国际比较学生评价研究。对国内外在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与以学生为本评价理念关系研究、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大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可知,我们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应该关注我国的“特殊指标”,其中包括将学生学习评价与体制、制度建设评价同步进行,教育公平指标与效率指标、文化创新与传承指标同时考虑,不同类型的高校要区别对待等。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法律语言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首先概述法律语言学的兴起,总结出国内外界定法律语言学研究对象的三种学术观点(即法律属性、语言和法律的关系、法律语言的研究素材三个不同的研究立足点),综述法律语言学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多元的学术视角即综合运用修辞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厘清国内外法律语言学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语料和研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最后,从法律语言学的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实践与应用等方面展望中国法律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法律语言学综观研究旨在帮助国内法律语言研究者和语言学学者了解法律语言的研究状况,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法律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加速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