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长期区际贸易处于逆差,国际贸易由早期的逆差逐步转为顺差。新疆区际贸易逆差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生产技术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和地理区位比较优势等因素有关。该文对于区际逆差额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认为通过加快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加快产业优势向企业竞争优势转变,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基础,培育大企业发展模式,加强国内交通运输线路合作等途径,能够改进新疆区际贸易逆差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开放经济下,实现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同步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区际贸易作为对内开放的产物,更能彰显"大国优势"。在深入剖析区际贸易对区域竞争力推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区际贸易的发展绩效,探讨三市进一步谋求区际贸易增长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经济体制下区际调配和计划分配等观念的影响 ,我国国内区际之间 (包括行政区际之间和经济区域之间 )粮食贸易的效率明显偏低。与此相对应 ,政府用来调控粮食市场运作的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也由于粮食区际贸易效率偏低 ,而导致宏观政策成本很高和政策效应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状况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区际贸易发展和效率的政策体制障碍、地方保护障碍、市场组织障碍、物质技术障碍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辽宋对峙的历史过程中,双方间和平贸易的经济文化往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辽宋贸易大体上可划分为官府设置的榷场与私人贸易两种形式。双方间物品的交换极为丰富,种类繁多。从辽朝方面而言,由于西京大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重视商业发展的经济特征和南北对峙所赋予云朔地区的特殊地位,使得西京大同成为辽宋贸易的重要场所;这既满足了南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也对加速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下,我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选择和建设逐渐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空间布局入手研究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投资区位分布的现状和特点,并根据区位因素选择的依据,提出决定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一般区位因素和特殊区位因素。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合作区的区位分布趋势进行了推测,不仅从企业层面提出投资建议,更从政府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贸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在分析了2006年中国同前30位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民收入水平(percapita GDP)和制度安排,测算出中国同贸易伙伴间的双边贸易潜力,根据测算结果把贸易伙伴分为四类,并分别就如何发展与各类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内陆—沿海地区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区际产业转移为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地理、历史政策、产业结构与人文环境等方面阐述福建省内陆与沿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区际产业转移可以使地区间经济差距日益缩小,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对福建省区际产业转移的现状研究,发现福建省区际产业转移在思想认识、政策、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与传统贸易理论比较的角度,介绍了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为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而不是传统的比较利益。新贸易理论所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核心是要求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扶持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文章最后重点分析了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国家应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然而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前提下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国民收入的区际分配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面板计量分析,考察了区域产业份额、贸易自由度、对制造业产品支出份额对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东、中、西三大地区在这些变量系数上的不同,探讨造成我国不同地区实际收入水平差距的因素.从而也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区际收入差距理论,即区域产业份额是影响区际收入水平的关键变量,同时贸易自由度、对制造业产品的支出份额也对区域实际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区域的非市场化程度、政府财政政策力量以及对外经济开放度也会影响区域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殖民地时期,英属新英格兰出口及转运贸易的日益繁荣,形成长期的市场有效需求,推动该地区经济分工的发展,在各个殖民地之间,以及单个殖民地内部区域之间,都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分工。在总体上,各个殖民地陆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进大西洋贸易体系。而且,殖民地之间的区际贸易快速增长。因此,新英格兰作为一个统一的地区市场逐步成熟,地区分工关系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中缅印交角地区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并存和交流共生的地理区域,也是维系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贸易交流的重要链环地带。在复杂地理形貌和多元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下,远距离贸易活动跨越群山和江河阻隔,需要依赖“贸易中转地带”和“中介民族”的传递输送,而持续不易的区内贸易和国际过境贸易之间,往往也存在着相互联动融合发展的状况。中缅印交角地区的历史并未被完全圈隔封闭在群山峡谷之间,源远流长的区内外远距离贸易让人与物流动起来,突破了地理与人文的重重阻隔,在交流互动的历史演进中起到了未曾断绝的基础性链环作用。全面认识中缅印交角这个三国交界的重要区域多向度远距离交往交流的发展历史,把握其作为链环地带多维度形成特质,对于重新认识和讨论“佐米亚”核心区域历史发展面貌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日趋深化,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国际生产和贸易网络。东亚各国通过在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工序中进行垂直专业化分工,引发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有力地推动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增长。本文从东亚地区中间产品贸易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了阐述。通过运用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对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因此会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给出新贸易理论的一个证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通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技术的扩散;同时通过方差分解得到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贸易关系在整个辽宋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形式主要分为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辽宋榷场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榷场设置的原因、置废过程、职官设置、交易物品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民间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兴盛原因、贸易内容及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但存在视角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滇藏民间贸易发展的驱动机制、滇藏民间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滇藏民间贸易的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构建促进其发展的机制等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滇藏民间贸易不仅是促进云南和康藏地区区际经济联系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动力,而且也是滇、藏、川、青等中国西部相邻民族省份间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佘伯明 《今日南国》2009,(15):47-48
发挥区位优势,用好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机遇,拓展广西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对东盟贸易的层次和水平,是广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说明中、朝、韩三国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伴随着朝鲜半岛民族统一事业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的朝韩贸易可能对中朝和中韩贸易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对韩、对朝的部分贸易领域中必须引起的高度重视问题。  相似文献   

18.
16至19世纪,中国东南海陆区域贸易带由与对外贸易相关的各类工商业地区、交通要道和各级市场相联而成,因其地理条件而构成内层、中层和外层。三层贸易带相互作用,外层因其丰厚利润而成为发生中外贸易互动作用的一个动力源;中层则是中介,是互动作用行为操作的主要层次,外层的巨利拉力由它传向内层,内层的扩力由它引向外层;内层是中、外层贸易的腹地,是商品和利润获得之源,是互动作用产生的另一源泉。三层贸易带的构成,终使中外互利互动贸易得以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源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资源贸易发展迅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贸易学者从理论与政策两方面对国际资源贸易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涵盖H-O模型对国际资源贸易的解释力、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资源贸易的分析框架、国际资源贸易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与价格弹性估计、国际资源贸易与"资源诅咒"的关系等问题。政策研究主要包括对国际资源贸易实施的出口税、出口配额以及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资源贸易分析框架,WTO需要把国际资源贸易置于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制之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的贸易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贸易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国际贸易理论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理论基础,其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差距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等,对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以贸易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贸易发展之路,加快实现贸易强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