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克”本来是指有双收入,婚后却不生孩子,强调独立,追求二人世界的夫妇。这种生活方式和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碰撞之后,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有孩子的“丁克”家庭。这些年轻夫妇一般是在已经退休父母的催促下决定要孩子的,由于孩子一出生就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所以这些年轻的父母们还是过着和以前一样自由随意的生活,成为中国独特的“双收入,有子女、仍享受二人世界”的新式“丁克”一族。  相似文献   

2.
《伴侣(A版)》2007,(11):32-33
<正>丁克等于离婚吗编辑同志:我和刘某结婚4年,眼看要奔三的我想要个孩子,但刘某不同意。刘某表示,孩子是负担,压根儿没想过要孩子,打算做丁克。我坚持要孩子,但刘某不要孩子的态度也很坚决,双方僵持了半年时间,都丝毫没有妥协的意  相似文献   

3.
《女性天地》2007,(3):59-59
从相知、相识、相恋,到携手同老,每一对夫妻都有完美的爱恋故事,那些甜蜜的点滴回忆,在多年以后,内心仍充满了感动……当爱情在不知不觉中向亲情转换的时候,孩子便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完美的家,需要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这个时候,他们没有璐,因为他们都被不孕不育所困扰着,就因为“年轻”时,太过于轻率,太过于跟随“丁克”时尚。为了当时的“丁克”,此时的苦水却只有自己往肚子里吞!  相似文献   

4.
结婚六年,我依旧希望自己能够“丁克”下去,只是母亲却有着些许不情愿。她说:“为了事业,放弃孩子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一个女人,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母亲,这一生都不完整。”母亲所说的这些,我全然不放在心上,心想,有事业有钱多好。  相似文献   

5.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然而我国却有这么一群被称为“失独者”的中老年人,他们的独生子女曾陪伴他们度过快乐的时光,后来因为种种意外失去了生命。这些“失独者”很难再生养孩子,他们除了面临养老的窘迫,更重要的是还要饱尝情感的煎熬,他们亟待社会更多关爱。  相似文献   

6.
我看过很多理财书,几乎所有的书都告诉你要为将来退休作好打算。我想,这个观点肯定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中国人在理财上的传统观念就是储蓄,在投资上一向偏保守。不是有句话叫“养儿防老”吗?你看,连养孩子都是为了将来老了以后有个依靠。  相似文献   

7.
林木 《现代妇女》2007,(4):19-21
倾诉:“被动丁克”,女,42岁,天津某公司职员。天性喜欢孩子,因为爱而迁就,因为爱而成全,15年过去了,终于等到了不喜欢孩子的丈夫父爱觉醒,然而,她却已错过了生育时节。  相似文献   

8.
过年回家,进门就听到一群亲戚对着表妹,你一言我一语地催着她生孩子.“再不生就来不及了”,“养儿防老啊”,“有个孩子你心里就踏实了”……表妹平静地坐在她们中间,不反驳也不认同,只是始终保持微笑. 我知道表妹是个铁杆“丁克族”,与表妹夫早就订好了不要孩子的人生计划.家里的亲戚们每次都这样“围攻”,甚至还说出一些难听的冷言冷语,我一个旁观者都觉得心烦气躁,真不知道她又会是怎样的难受.毕竟这一代人的自主意识都相当强烈明晰,老一辈的无形压力在某些时刻实在是咄咄逼人,让人喘不过气.  相似文献   

9.
有数据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增速正呈下降趋势:天津——10个育龄妇女中就有一个不要孩子;广州——户籍人口出生率已从几年前的12.08‰下降到9.97‰;深圳——白领女性生孩子越来越晚,超过丰数的适龄人说暂不考虑生育之事;上海——白领中14.3%的人明确表示打算要孩子,有25.3%的人认为婚后要不要无所谓,而明确表示要孩子的,近九成也表示"现在不急于要"……由此可见,传统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尤其是职业女性,在生育问题的选择上有了更多自主性。但是,无论经过怎样的过程,一旦你做出了选择,那个在阵痛中诞生的小生命,一定是女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各大城市里兴起了“双收入、无子女”的丁克家庭:较好的学历背景、消费能力强,不用存钱给儿女;很少用厨房,不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经常外出度假;收入高于平均水平。当年的丁克可谓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让当时很多年轻人勇敢地踏入这一行列。十几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年带领着婚姻时尚、代表了自由叛逆、标榜着胆识勇气的丁克们,现在如何呢——作为一段时间内传媒的热点,丁克的话题近年来渐渐沉寂。但随着丁克人在都市生存圈中绝对数量的增加,它所引发的社会心理震颤并没有过去,它所带给人们的迷惑也没有完全消失。在后丁…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丁克"之风盛行,不少有良好事业和收入的夫妻都加入"丁克一族",尽情享受二人世界。然而,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老丁克"们毅然挥别了过去,迫切想要搭上为人父母的末班车, 回归到传统的家庭轨道上来。生还是不生,对任何人,包括曾经信誓旦旦的"丁克"来说,都始终是个左右为难的棘手问题。如同一座围城, 里面的人拼命想出来,外面的人却不顾一切地想冲进去……  相似文献   

12.
小小寰球     
中国/都布“无子族”都市“无子族”的出现颇为大众关泣。据某市一家中心医院统计,每16对不育夫妇中,除6对属于生理问题不能生育外,10对夫妇是因主客观条件所致,使他们放弃拥有下一代的想法。不久前对上海1000对年轻夫妇进行的一项“生育孩子的功能”的调查显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选项的选择者几近于零。传统生育观念的淡化体现了现代人的经济独立意识,这也是“无子族”产生的深层原因。注重自我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也造就了一批“无子族”。许多“无子族”夫妻追求完美人生,认为生命该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丁克丈夫突然决定生孩子,一向逆来顺受的妻子被引爆了内心的创伤……43岁的明涛,抱着头窝在沙发里,就像霜打的茄子。酱紫色的夹克揉搓得狼狈不堪,处处是污渍,和照片里神采飞扬的"金领男"判若两人。41岁的妻子燕离则显得神情木然。是什么原因,让这对丁克爱侣反目成仇?丈夫自述: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和燕离丁克了10多年,她一直陪着我对抗父母的逼迫,我很感激她。说实话,没有孩子,虽然比别的夫妻更加自由,但是日子过得挺艰难。连过年都不敢回老家,她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但他的名牌意识非常强,不论买什么都要名牌,还总是和同学比这比那,别人有的他也要有,而且不是名牌还不行。请问这该怎么办?甘肃永登读者楚清我认为,孩子追求时尚,不必过分责备。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名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提出的要求又不过分,为孩子的生活、学习添置些名牌用品,家长是应该给予支持的。但是,家长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要告诉孩子穿名牌、用名牌,这是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标志,是人们对时尚和美的需求提高了的标志,而不是人们自身价值的标志,不是美的全部内涵。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祥子  阿标 《老年人》2006,(3):16-17
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症,父亲竟然撒手不管。年迈的爷爷“接管亲情”,成为孙子的守护神,为此垫付了数万元医疗费、生活费。然而,孩子的父亲却拒绝支付这笔“亲情债务”。无奈之下,爷爷将孩子的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偿还其支付的数万元医疗、生活费用。人们不禁要问,这  相似文献   

16.
吕斌 《当代老年》2010,(6):10-11
“孩子,你一定要为爸爸妈妈争气啊,你看看为了你成长,爸爸妈妈花了多少心血与金钱哟!”相信对这一句话,不少做家长的人都很熟悉。的确现在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经常在孩子面前罗列孩子自出生以来的各种费用,和孩子算起了成长的“金钱账”。那么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吗?教孩子学会感恩,是否一定要通过算金钱账这一方式来达到目的呢?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方式吗?  相似文献   

17.
正懂得乃至敢于顶嘴,不正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吗?我一直认为,每个聪明的父母都该让孩子尽早掌握说服力。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父母一听孩子反驳、反抗大人,就冠以“顶嘴”“不乖”之名,让孩子闭嘴。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人把“3岁”定为孩子“可不可爱”的分水岭——3岁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呆萌”,所以“可爱”。3岁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发脾气,公然违抗父母的“旨意”,  相似文献   

18.
由于计划生育等诸多原因,“养儿防老”遇到了严峻挑战,取而代之的是“老有颐养”要实现“老有颐养”,只有社会养老。昆明市盘龙区席子营社区成立于2001年6月,由原来的3个居委会和1个家委会合并而成。社区总人口8010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8人。席子营社区是云南省的示范社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星光老年之家”的建立,让这里的老人们又有了一个健身强体的好去处。来这里休闲的老人,有的看书、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有的聊天,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9.
孕妇还能旅行?君不见,怀孕时沉重的尴尬曾让多少美女拼足了劲儿也要顶住长辈没完没了的唠叨,誓把“丁克”进行到底。是谁把怀孕说得如此浪漫?没准儿是婆婆派来的“托儿”吧。怀孕真有如此可怕?No!不信你可以跟着我们的“特邀导游”——福格森孕妇营养素软胶囊到“韵”妇大本营里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师奶的选择     
叶佳后悔死了,为什么自己没能丁克到底!大概是年龄到了,越发觉得孩子可爱,当初说好不要孩子的她,愣是在37岁那年,光荣地晋升为高龄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