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末清初是全真教发展的重要时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对其进行了著名的"龙门改革",使全真教从沉寂走向了中兴,后人称其为"中兴之祖"。在长期的改革中,他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对后世全真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科苑》杂志1983年第一期,发表了紫玉同志的《徽墨奇葩“胡开文”》(访微墨胡开文第七代传人胡连生)。其中涉及到的关于胡开文墨生产的若干史实,并非信史,我觉得有必要与紫玉同志商稚,并以此就教于对微墨特别是胡开文墨有研究的同志们。一、胡连生是否属于胡开文嫡系第七代  相似文献   

3.
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毅 《东岳论丛》2004,25(6):166-170
张湛出身于具有玄学文化传统的山阳高平张氏家族,其祖父张嶷为"元康放达派",后为永嘉南渡的第一代东晋名士("中兴名士")。因放达不羁而为兖州"四伯"之一。在第二代东晋士人"永和名士"的推动下,永和年间(345~356)玄学清谈出现了高潮。但从理论建树看,东晋玄学理论著作的创作,则出现在永和之后,由第三代东晋名士(永和名士的子弟)完成,张湛即属于这一群体。他于隆和元年~太元七年(362~382)之间,通过解释家传道家经典《列子》,完成了魏晋玄学史上的最后一部学术力作———《列子注》。  相似文献   

4.
通过"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黄土地》与"第六代"导演王超的获奖之作《安阳婴儿》的第1—9镜头之探微,找出二者的交集与不同,探索两代电影人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世俗沦陷--"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析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妍  崔海燕 《北方论丛》2002,(1):107-112
在20世纪末中国,"第三代"诗歌意味着一场世俗化的诗歌革命.它们集体地认同于后现代的写作策略,结束了神圣诗歌的时期.的确,"第三代"诗歌使诗回到了大众生活.而且,诗歌比以往更自由了.但是,它们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的弱力与苍白.因此,以血、以心的诗歌写作是中国人在新世纪对于他们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第七天》是能代表余华的作品之一,无论是从小说的叙述力度还是叙事主题以及文学性上都能体现其创作特点。《第七天》是余华对现实的一种直接书写,它的重点并不是记录社会事件,而是通过人们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来表现人性。余华在敌视现实的同时又用同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在尊重现实世界的同时,带领人们寻归精神上的"第七"。  相似文献   

7.
上一次讲了老子之道,今天讲庄子之道。讲老子分为七个部分,讲庄子也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庄老同异。第二部分介绍"内圣外王之道"的内涵。第三部分讲庄学三义。第四部分讲庄学四境。第五部分讲道术九阶。第六部分是举例说明,如何按照三义、四境、九阶,成为庄学至人。最后第七部分是小结,介绍庄学的后世影响。一、庄老同异老庄是道家两大代表人物,一祖一宗。老子是道家祖师,道家开创者。庄子是道家宗师,道家集大成者。所以有同有异,有继续有发展。我分为四  相似文献   

8.
荔枝文化离不开荔枝种植历史、产地,进贡人的籍贯和地点.本文依据正史、史书、方志和出土唐代墓碑刻载,论述西汉置高凉县在今高州,属合浦郡,为交趾七郡贡生荔枝之一.三国吴置的高凉郡治在良德.高州在隋朝已出现"荔枝圩".唐代盛产荔枝的高州是今高州东部、东北部和今电白东北部.向朝廷进贡荔枝的宦官高力士是我市在南朝梁陈代和隋朝时南越首领冼夫人的第六代孙,是高州都督冯盎的曾孙.高力士原名冯元一, "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是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高力士回家乡高州向朝廷进贡荔枝,现还存有二个贡园.高州七个荔枝良种中有三个因进贡命名的良种.高州有已上地图以荔枝为环境特征命名的荔枝园村、荔枝根村等十三项五十八条群众居住的自然村.1993年,高州被命名为"中国荔枝、龙眼、香蕉之乡",素有"全国水果第一县"之称.1996年根子镇被授予"全国白糖罂、白腊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根子荔枝并新种一颗"中华红"荔枝,更为高州增添了新彩.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道德经》由道论和德论构成,"德"是"道"的显现和作用,"玄之又玄"的"道"要通过"德"才能更具体地理解。"德"的内容是由五个层次形成的结构:最高层的是"玄德",第二个层次的是"上德",第三个层次的是"下德",第四个层次是"上仁",第五个层次是"上义"。至于"上礼",《道德经》则将其排除在"德"之外。人育德的具体要求是"三宝""七善"。"三宝"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七善"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相似文献   

10.
迟维维 《河北学刊》2003,23(6):141-145
所谓"第六代",是指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艺术上大胆地进行先锋探索和试验,并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电影语言来阐释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性关怀.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的革新之于第三代诗人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或者表现出驾驭的自信或者有着把握本质的能力,其中隐含的理想主义使之与后起的新写实主义作家的日常观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诗"分为"口语写作"与"后朦胧诗"两种诗潮,通过对"第三代诗"的命名及"口语写作"的话语特征的考察,"口语写作"表现为对"朦胧诗"抒情语言的解构、用"语感"写作替代"语义"写作。"口语写作"与80年代消费文化思潮相关,它构成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化消费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中国文学创作主体是"七代同堂",文学版图也是"六分天下"。基于文学发展的一些内外部因素,"文学边缘化"命题得到了部分读者和批评家的认同,其实这恰恰预示着"文学多元化"格局的逐渐成形。反观文学批评,它总体上存在着过度理论化、轻视语言性和拔高思想性的倾向,这不利于我们对纷繁的创作现象与特定的文学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抉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在吉林大学举行第七包研发启动大会。会议的召开标示着吉林大学承担的"中华字库"工程第七包"两汉、吴、魏、晋简牍文字的搜集与整理"正式进入全面研发建设阶段。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吉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吴振武、"中华字库"工程总体组专职副组长张力伟等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启动大会。  相似文献   

16.
黄丽芬 《学术论坛》2005,3(10):58-6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合乎逻辑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上、在和平谈判问题上、在两岸交往方式和重点上以及对实现祖国统一重要性的认识上,又有发展和创新,体现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所坚持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自"第三代"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被广为人知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它的命名与阐释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态。本文试图回到历史现场,考察"第三代"出现之初和之后一段时期内诗人与批评家们在命名和阐释这一诗歌现象时的差异,借此反思当代诗歌批评的傲慢与偏见、错位与失语。  相似文献   

18.
(第一轮通知)经协商,拟于2009年8月在北京中关村举办"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主题是"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文化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文化现代化是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文化生活是人类的精  相似文献   

19.
尹晓丽 《晋阳学刊》2005,(4):103-106
当代小说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历史关系几历浮沉,由中国当代小说改编的电影作品曾经创造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辉煌.随着90年代以来小说世俗影响力的滑坡和中国电影商业性因素的增强,第五代导演的小说情结逐渐淡化,而第六代导演反求诸己的自传体情绪的表达又使得他们与当代小说保持了某种自觉疏离.另一方面,小说家和电影之间的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共生共长,文学性、商业性、电影性三者的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长期思考后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形成过程,其基本线索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是"三个代表"思想开始萌芽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三个代表"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从2000年2月到2001年6月,是"三个代表"思想最终形成阶段.第四阶段从2001年"七一"讲话至今,是"三个代表"思想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