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庄重大的事件,至今已九十周年了。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即就建国后在义和团运动问题讨论中,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自发的农民战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翦伯赞《义和团运动》,见《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义和团的农民革命运动象火山突然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它构成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反复发生的农民革命、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它的性质与作用,历来存在着分歧的意见.李时岳先生所撰《义和团运动再认识》一文,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运动过程及其后果等等,作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对之持否定的意见.同时,该文对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观点鲜明.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予以发表,并期望学术界能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 洋务运动史研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争论最为热烈的课题,成果斐然,令人注目。然而,三中全会以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尚无一部全面研究洋务运动的综合性专史。由李时岳、胡滨两位教授合著的《从闭关到开放》一书(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填补了这项空白。在近年来的洋务运动史的讨论中,出现了三派不同观点,一派基本上否定洋务运动,一派肯定前期洋务运动而否定后期洋务运动,一派则基本上肯定洋务运动。李时岳、胡滨是基本上肯定洋务运动这一派的主要代表者。他们在新著《从闭关到开放》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洋务运  相似文献   

4.
近代史进程基本线索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收获。这一探讨历经曲折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论证了中国近代史主线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正确观点;50年代对近代史分期进行了热烈的争鸣,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同时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考察近代社会进程的看法,具有前瞻性意义;进入新时期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学者们从新颖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更有许多新的创获,胡绳、李时岳、陈旭麓、刘大年的主张尤有代表性,集广大近代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得出"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总结这一探索历程有深刻的意义,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二者相结合,坚持从掌握充分的史料来科学地分析问题,这同死搬教条的做法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理论问题最终圆满解决,是近代史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唯物史观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逻辑依归。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史学界就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性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一)洋务派是“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改良主义运动”(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或认为洋务运动“有改良维新的意义”(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二)“洋务  相似文献   

6.
宝成关教授     
宝成关,蒙古族,1943年12月19日生于辽宁省朝阳县。1962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68年到北大荒锻炼,1970年分配到部队,曾长期从事新闻报导工作。1979年考取吉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李时岳教授,攻中国近代史。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并从部队转业留校任教。1984年从历史系调至政治学系,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现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宝成关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以治学扎实严谨、厚积薄发见称。出版的专著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合著),吉林…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近代史线索问题的解释,在目前史学界诸多观点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观点。一种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来描述中国近代史线索的观点。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是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将属于人民革命范畴的几次运动视为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而把与中国人民相对立的外国列强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视为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力量,是中国近代史的逆流。另一种观点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以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前进的四个阶梯的对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新解释。这种观点立论的基础除了肯定人民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和突破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重要而尚未引起充分注意的是理论方面。近代史研究长期存在一些宏观上的问题,如体系的千篇一律,研究领域的畸轻畸重,若干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褒贬不当,缺乏内在的活力和浓厚的学术气氛等,从深层原因看,都与理论本身不够完善,并且长期不变、逐渐凝固封闭有直接关系。近十多年来,近代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理论革新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持续数年之久的关于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洋务运动、立宪运动、义和团运动和保皇运动等重大事件的重新评价,对近代化或资本主义化历程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山东风云的历史长卷──评吕伟俊著《山东民国史》徐苗青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不仅与山东的地理位置相关,而且与山东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山东地处华北华东之间,扼京津与沪宁之咽喉。从太平天国的北伐、捻军兴起,到义和团运动的...  相似文献   

10.
林庆元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他多年来潜心钻研、孜孜追求,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先后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专著近十部。1997年12月,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一书,共计41万余字,收录论文36篇,是作者二十余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细读全书,受益匪浅,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特色:1、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历史。近…  相似文献   

11.
李时岳先生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知名学者。近十多年来,他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创新见解的学术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近,这些论文由他自己选出一部分,以题为《近代史新论》(下简称《新论》)结集,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新论》凝聚着作者学术新见解,在近代史研究上有着多面的建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论集中一以贯之的求实求新、勇破勇立的科学探索精神。《新论》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正确态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史学研究的基本的理论指导,但过去很长…  相似文献   

12.
宋桂英  王静 《文史哲》2001,(1):122-123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社科院、山东省历史学会、《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和河北省威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义和团运动1 0 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9日至1 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 1 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提交了著作 1 0部、论文 1 0 0篇。这次会议围绕着“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与世界”这个中心议题 ,分五个专题进行了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兹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义和团运动的源流问题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在这次会议上 ,…  相似文献   

13.
1981年8月3日至8日,中国现代史学术与教学讨论会于大连师范学院举行。出席大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黎澍,副会长、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董谦等。与会代表一百九十余人,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一百二十篇。代表们在深入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础上,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与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问题。兹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推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5月6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参加了讨论,提交论文七十余篇。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一、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前些年已进行了反复讨论,但这次会上它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人从战争角度提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自然是一场农民战争。并把它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并列,认为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之一。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不论是从其斗争目标、斗争  相似文献   

15.
1952年9月的一天,年满24岁的李时岳离宁北上,在未名湖畔迎来为期3年的研究生学习时光,以邵循正的入室弟子身份主攻中国近代史。从此,北京大学的校史上又多了一位才气纵横的孜孜学子。在驰骋史坛四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李时岳的身上时时显露出母校的“胎记”与...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至今已整整八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运动,齐鲁各书社出版了一套《义和团资料丛编》,其中包括《山东义和团案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荣孟源等编、《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路遥等编)、《山东教案史料》(山东师范学院近代史教研室廉立之、王守中编)、《1900-1901年俄国在华军事行动资料》(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董果良译)、《八国联军在  相似文献   

17.
<正>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曾经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今年是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中外历史学者在济南集会,济济一堂,对义和团运动史进行学术讨论,很有意义。近几十年来,历史工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这是可喜的事,说明人们对这次运动是重视的。从目前史学界的情况看,义和团运动的重大问题如源流、性质、口号、历史作用等等,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分歧还很大。义和团运动作为学术问题来研究,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现象,它只有通过充分的自由的讨论,摆事实,讲道理,采取百家争鸣的方式,来求得看法上的一致或者基本一致,其他办法是不可取的。而且,作为学术问题,即使长期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也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的许多理论著作,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中,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完整的回顾和总结,并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总结。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析和总结成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一些进步的历史学家和建国后史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理论依据,使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为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科学的历史学研究。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理论方法和思想认识的发展,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某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不尽科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顾和总结毛泽东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化和开拓中国近代史研究,不无意义。 一、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论概述与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发展线索及分期问题的讨论 旧史家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或沿用传统的治史方法,或袭用西方的一些治史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开展有关史料收集、考订或某些具体问题的论述工作,并从30年代开始,相继出版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以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蒋廷(?)的《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的一个巨大的特点是它是以雄厚的史料支撑的史学.史料的丰富使得史家注重史实的认知,注重长期的历史的浸润,而理论难以介入.史学的转型潜在地受到了史料的制约.史料派从内在理路上继承了考据范式而进一步完成了历史观念与问题意识的更新,为解决当时建设中国古史而不具备的史料问题走上考据之途.史观学派在对理论与史料都缺乏理解的情况下研究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亦未完成重新认识中国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的成功之作──评赵瑞芳史学文集《近代的回声》赵瑜赵瑞芳教授的史学论文集《近代的回声》已经正式出版。该论文集对世界近代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有益的研究。世界近代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取得对封建主义的决定性胜利的历史,这是世界近代史的本质特征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