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高校德育主体间交往的矛盾,主要阐述了在高校德育活动中的师生交往、师师交往、生生交往的矛盾。进一步探索了高校德育在当下所面临的主体间交往的困境,为更好地查找高校德育自身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浅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因素大学生在校园会遇到各种困扰因素。人际关系问题在所有困扰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有专家统计,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是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言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这些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并不一致。大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较师生关系问题更突出,而同寝室同学关系又是最突出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完全不能解决交往中产生的问题,视人际关系为畏途。“不善于与人交往”是这…  相似文献   

3.
任务型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是与常规组织中的由规则和程序编织起来的形式化的岗位、职位关系有着根本性不同的。常规组织的岗位和职位关系所支持的是一种分工—协作的交往结构,而任务型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关系则产生了实质性的合作行动。合作行动中的交往是以交往结构的平等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的特征出现的。正是在这一交往结构中,组织成员角色上的互补性和行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相似文献   

4.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三维呈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主体性研究走向具体与深入的表现。作为一种关系质态,对其进行呈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在主体依托下,个人交往主体性表现为个人交往主体性意识、需要和能力;在活动视阈中,个人交往主体性可从经济、政治、文化、日常生活和媒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关系格局上,个人交往主体性主要通过人我关系和群己关系两个方面予以表达。要言之,可借助个人主体本身、动态交往活动和静态交往关系等载体,对个人交往主体性进行三维呈现。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交往中抉择,在抉择中交往。雅思贝尔斯认为儒家学说中的"仁"实质即为交往,交往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态度。儒家的交往理论,是建立在对天人、群己、义利及理欲等关系价值排序基础上的,主体在交往中依据对这四种关系的价值判断做出抉择,从而希冀实现中庸致和的理想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6.
吴迪 《南方论刊》2022,(2):94-96
马克思交往理论诞生于19世纪欧洲各国霸权与殖民地的扩张、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人生存于社会上必然伴随着实践和交往活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还有人与社会和人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为基底,从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交往环境、交往内容和交往...  相似文献   

7.
交往方式是影响交往主体的社会网络与交往圈子的重要变量。都市女性白领通过内群交往、亲属交往,以及同男性白领或金领的外群交往,建构了一个以职业分类为边界的亚文化圈。在具体的交往情境中,形成了她们独特的交往语言、交往方式、交往惯习。通过身份区隔、身份编码和身份选择,都市女性白领的社会交往呈现出阶层化、符号化和情感化的特征,从而展现了她们独特的关系场域,型构了一种权力化的交往身份。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之一,是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且必须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为前提。因此探讨交往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交往既是实体——关系范畴,也是活动——功能范畴。作为实体——关系范畴,交往的主体和交往对象都是人,交往关系由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群体与群体所构成;作为活动——功能范畴,交往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交换其所有(占有)的物质、精神、信息等的一种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实现相互勾通、相互影响、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9.
骞真 《北方论丛》2021,(4):50-56,167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交往全球化的深化与变革,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陷入新的困境,人类命运面临着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性交往新形式,不仅从理论上,更是在现实中实现了对当代交往关系的合理性重构,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野中的“交往”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春阳 《天府新论》2005,1(3):16-18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交往"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概念.哲学上的"交往"概念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具有整合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建设性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也应该理性地分析和理解全球化.  相似文献   

11.
交往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融洽与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积淀、具体的历史环境形成了相异相通、各有千秋的交往伦理文化.通过对中西交往伦理的合理整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积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对西方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对于雇佣劳动关系的研究较为重视,对交往的研究却比较少有的倾向.从理论上说,封建主义时代的经济活动是以各地区之间疏于联系、没有形成大的经济单位和缺少广泛的密切交往为特征的.而封建主义阶段的结束,是伴随着普遍的经济交往和各地区之间联系的发展而发生的.广泛的交往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一个标志.交往不仅包括经济,它还包含更为广泛的社会内容.交往关系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们如何从初民时期局限性很大的在狭窄区域的经济社会活动发展到广泛的与它以外的地区的交流争交换,以及如何发展起了地区的、国家的和世界范围的市场关系和文化联系.交往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纽带和幅域的考察.对交往的研究是对财富和生产关系研究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定义的交往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的"理想话语环境"三者的统一和互动.生活世界需要规范化和有序化,即需要管理,管理贯穿于全部生活世界.和谐管理是生活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协调模式.根据交往理性,和谐管理既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又是一种交往关系的柔性协调.  相似文献   

14.
同学关系是最重要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之一。然而学分制下,同学关系疏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利,需引起高度重视。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学分制对大学生同学关系的影响,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同学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琦 《兰州学刊》2007,3(6):10-12
不同于当代西方的交往哲学,马克思把交往关系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中,交往活动也就有了现实的实践基础,从而使得交往问题的研究实现了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论转向.可以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之上的现代交往理论.以实践论的视阈来探析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交往,深入研究当代的交往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1-26
马克思是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辨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交往理论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认为,交往起源于人的精神意识与物质生产的互动之中,也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交往在社会存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货币的存在必要性,突出了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构成了社会组织的框架,是推动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对交往的理解,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为了论证人的最终自由。与哈贝马斯强调语言在交往中的核心作用不同,马克思更注重交往理论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联,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首次赋予交往理论革命式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中共对欧交往九十年的风雨历程,其中既出现过曲折,但更多的则是进步和成就。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中欧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党际交往新格局,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深刻的启示与思考: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中共对欧交往稳定发展的基础;从交流与合作中互利共赢是中欧政党关系不断前进的动力;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双方政党友好往来的前提;政党外交是推进中欧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途径;超级大国的介入是干扰中欧党际关系发展的外在变量;中欧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双边党际交往的未来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在社团中会员的交往成本,本文认为,人们选择社团组织是因为它能够降低交往成本同时增加互动收益,因此,初始社团的生成直接受制于会员交往成本,满足会员交往的意愿高且交往成本低的C类型标准社团会被选择.但是,在开放的系统中,环境资源要素对交往成本的制约是现实的.本文分析了个人的交往成本、社团的组织成本和环境的制度成本之间的关系,认为,交往成本居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其中的价值成本,起着维护会员交往成本性质的作用,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尽管交往成本是核心,但是在环境条件限制下的现实中社团生成的具体形式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都有各自的交往理论,只是认知定位不同,后者是生产关系,而前者是交往关系。而形成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形成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则体现出的是一种正向的批判关系,即承认其内在的现代性机理的前提下,将交往从劳动领域移至生活领域,将交往内涵的中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移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因此是一种逻辑的延伸和批判性拓展。本文重点探讨这一正向批判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易》云“生生之谓易”,而乾坤乃“易”所以然者。乾之性为健,坤之性为顺,故健、顺之德乃生生所本有。从而,内在于生生的健之性、顺之性势必影响生生。基于对儒家文献的考察可以看出,生生中的健、顺关系主要表现为主辅、互补和互渗三种形式,健、顺正是通过此三种形式展开对生生的影响和作用,促使生生顺利、完善和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