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石于1925年由浙江到北大旁听,开始受教于鲁迅,到1928年在上海与鲁迅结识,之后就逐渐成为鲁迅的战友和助手.他们不但一起办《朝花》、编《雨丝》、印木刻、出《萌芽》、筹备和领导“左联”,从事革命文学工作,而且私人间往来频繁,常常一起访友、买书、观剧、进餐、购物、参观等等,有时一日相见二、三次.柔石小说还常由鲁迅批阅(如《旧时代之死》、《二月》),柔石对鲁迅“诚恳而具体的批评”“非常悦服”.“他曾在日记中谈过自己的感受:鲁迅先生底慈仁的感情,滑稽的对社会的笑  相似文献   

2.
柔石小说在左翼文学中具有特殊性。本文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视角出发,指出柔石小说与其他左翼文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叙事伦理策略的不同,进而分析柔石小说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特性,认为柔石小说叙事听从自我生命的本真感受,关注人的生命深处的呼唤,从而保全了个人话语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也使左翼文学显现出别一风景。  相似文献   

3.
柔石作为"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之一,他的文学追求介于五四文学话语与革命文学话语之间,具有独特的文学内涵,他的创作秉承着传统文人胸怀天下的道义,而他本人也有着作为革命新青年强烈的介入担当意识,他继承了五四文学书写知识分子和农民的主题,在他的笔下尤其呈现出对社会底层个体生存的强烈关怀和同情意识,处处彰显着人道主义的情怀,而这份人道主义情怀在他的中篇《二月》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柔石特别“投合”。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 ,鲁迅对柔石的好感显示了一种毫无保留的态度。究其原因 ,一是柔石和鲁迅都具有一种性格上的张力特征 ;二是文化上的趋同 ,两人都来自浙东 ,都存有越文化优秀传统的印痕。  相似文献   

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感选集》编辑与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三月至七月间,它是瞿秋白同志与鲁迅先生在四十年代初共同领导左翼文艺运动的战斗友谊的光辉结晶。 一九三三年二月初开始,秋白夫妇第二次在鲁迅家中避难整整一个月,双方有了进一步的友谊,三月初他们虽然搬到鲁迅代为找寻的上海北川路底东照里十二号亭子间,但四月十一日鲁迅也由景云里迁居大陆新村九号,两家同属施高塔路,南北相对,距离很近,所以互相间的往来仍然最为密切。秋白对鲁迅全面、深刻的了解,成为他编辑《鲁迅杂感选集》和为之写作《序言》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午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秘密杀害了何孟雄、林育南、柔石等二十四位烈士,①其中有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李求实、胡也频、冯铿、柔石、殷夫等五位同志,一般称为“左联五烈士”。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了抗议和揭露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在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②出版了《前哨》(第二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纪念战死者专号”即纪念柔石等五位作家和另一位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盟员宗晖。  相似文献   

8.
柔石《二月》的重新解读——兼与蓝棣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柔石的《二月》文本进行重新解读 ,认为《二月》所叙述的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主人公萧涧秋和文嫂、陶岚之间的感情不是以往研究者认定的男女之情 ;采莲则是萧涧秋追求的一种人生的终极信仰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性意象 ,亦非萧涧秋的爱情对象  相似文献   

9.
柔石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小说家,他创作了三部中、长篇小说,还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他生前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疯人》和《希望》,还有一些未曾结集的单篇,如《为奴隶的母亲》.在他的遗稿中还有一些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就柔石短篇小说创作的演变及其主要成就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左翼“两大台柱”的鲁迅与茅盾,在联手批判“革命文学”初期创作理论,纠正“左倾”文学偏向,创办和支持进步文艺刊物,扩大左翼文化阵地,推动左翼文艺运动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挖掘分析鲁迅与茅盾联手推进左翼文艺事业的几个方面特点,对于全面、深入总结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篇小说《二月》是柔石对中国知识分子人生道路思考的结晶 ,是对中国社会的人道主义探索。主人公萧涧秋的人道主义和牺牲主义是作者的写照和象征 ,在这个人物身上 ,寄托了作者过多的个人情感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柔石是我国早期的一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他和“左联”的其他四位作家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秘密杀害,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牺牲时虽然只有三十岁,但留下的文学遗产却相当丰富.“据初步统计,他已发表的创作约五十五万字,译作约六十三万字,未发表的手稿约二十二万字,总计一百四十万字左右.”从一九二三年八月创作《一个失败的请求》开始,到一九三○年一月《为奴隶的母亲》的发表,柔石一生创作小说三十余篇(部).在这些作品中,没有令人震惊的重大事件的具体描述,没有热烈紧张的革命斗争场面,更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作品展现给读者的却是:一代青年人,由于个性被压抑、被摧残而发自内心的呼叫;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给纯朴、善良的人们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悲  相似文献   

15.
冯铿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牺牲于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她当时二十四岁。半个世纪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艺运动中,她是一位“烈火中的斗士”。鲁迅说过:“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半个世纪之后的今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合乎规律的发展。“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十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者”。①鲁迅指出:“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唯一的文艺运动。”②这不仅高度评价了左翼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著地位,而且明确地揭示出这场运动别于五四文学革命的阶级性质。从“五四”到“左翼”,鲁迅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别的姑且不说,仅就鲁迅对左翼新人的培育而言,就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鲁迅总是从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着  相似文献   

17.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青年作家柔石在短短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成就离不开文学前辈的指导和教诲,曾与鲁迅先生结下一段短暂而深厚的情谊,并视为亲密的精神导师和共同文学战友。柔石作品深切地关注时代主题,抒写"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的彷徨和底层劳动妇女的苦难,揭示在黑暗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这无不表现出柔石追随着鲁迅文学精神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较确凿的考证资料,纠正了鲁迅和他人著作中有关柔石生平的错讹。包括:生年、出生地、赴京求学及由京返乡时间、亭旁暴动时间及柔石与此次暴动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柔石是同时代并且有共同语言的作家,其作品《伤逝》与《二月》富于内在联系,宜于比照阅读。通过比较,可发现男性作家对其时代女性问题思考的深度及其通过不同形象发出的相近信息。  相似文献   

20.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英勇就义50周年了。近几年来,对柔石的思想发展、生活道路和文学作品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去年10月份,在浙江宁波还举办了一次柔石研究学术讨论会。可以预期,对柔石的研究将进一步展开,研究成果肯定会更加丰硕。本文只涉及柔石研究中的三个小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