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那些数     
正24%:中国今年或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4月30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87%。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4,(18):17-17
——世界银行4月30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达到了关国的87%。就2011年的情况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则紧随其后。IMF预计,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而美国仅增长了7.6%,所以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3.
经济观察家说,中国经济经历了连续4年两位数的增长后,2007年丝毫未显疲态。有关专家预计,中国的经济总量有望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近30年的持续增长以及连续5年两位数的产出增幅,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北京奥运年。据此,有经济学家说,2008年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中国经济注定在这一年再掀腾飞高潮。显然,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4.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3,(36):M0001-M0001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7.5%左右的增速与过去近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是慢了一些,但从世界范围看,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高速度。2013年9月11日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特别致辞  相似文献   

5.
资讯     
《领导文萃》2013,(2):132-137
经济中国经济将不断前进中国经济的放缓似乎已逐渐平息,7.5%的预计增速远高于西方国家。从世界最快的列车到世界最多的地铁项目,再到高耸的城市风景以及外国银行林立的金融街区,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特征随处可见。经合组织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4年后超过美国。(美国《今日美国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好的国家,也是经济总量在全球的份额提升最多的国家。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国际比较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具有三大优势,这就是体制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使得中国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在2030年前后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看,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这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有可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三大产业的结构上,无论是从增加值结构上看还是从就业结构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结构升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  相似文献   

7.
资讯     
《领导文萃》2011,(2):136-141
经济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3%;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接近20%。按照当前两国的相对增长速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就算按市场价格计算,中国的GDP在近十年内似乎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5):16-16,27
正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完成年度7.5%的目标。这已经是GDP增长连续3年放缓,且创下14年来的新低。不仅如此,在已经召开的26个省区市的两会上,有20个省份下调了2014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新周期后又一次筑底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世界财经     
《经营管理者》2008,(1):6-7
<正>亚洲将成全球经济发动机"2008年亚洲新兴市场将领先世界,现在是‘燃烧的中国’、‘火热的印度’,而东盟几乎和中国印度一样热。"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罗宾·比尤谈及2008年全球经济时表示。他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不过2008年世界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原油价格持续攀升、部分资产泡沫可能破裂、通货膨胀等风险,比尤向记者解释道:"这些问题约占60%,另外还有40%的问题是经济学界所难以预测的。"国际投行瑞银集团则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3%,较2007年的4.8%减少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经济     
《领导文萃》2011,(2):136-137
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3%;到2009年,这一比例已接近20%。按照当前两国的相对增长速度,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1.
宗禾 《经营管理者》2010,(2):22-22,24
据联合国2009年12月2同公布的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负增长2.5%以后,2010年恢复增长2.1%;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分别增长0.60石和0.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公布了2004年的经济数据,全球经济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喜人的增长。但各权威预测机构纷纷断言:这种增长速度难以保持,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拖住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不利环境中 ,我国经济仍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成为2001年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计达到7.4 % ,远高于世界经济2.2 %的增长率。2002年国际经济环境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时衰退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外需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但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并以加入WTO为契机推进各项改革 ,我国经济就仍可以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预计2002年的增长率将和2001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13,(30):28-31
随着7月15日国家统计局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发布,7.6%,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也是GDP连续五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7.9%的区间。目前已成形成的共识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阶段转换时期,中速增长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何影响,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中国经济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焦点     
《经营管理者》2014,(6):10-11
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好转 联合国5月21日发布的年中更新版《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将继续好转,预计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增长28%和32%,但依然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封面     
《决策探索》2009,(5):12-15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仍不明朗,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衰退进一步恶化的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好转的迹象尚未出现。诸多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更为明显的效果.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已陷入衰退。在此关键吲刻,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中国经济如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学家安托万·范阿格特梅尔在1981年提出了"新兴市场"这一充满希望的词汇。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相继高速增长,不仅自身实力不断增强,而且为牵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放慢。2015年伊始,多数国家遭遇经济寒流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0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5年和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分别调至4.3%和4.7%,比2014年10月预测分别下调了0.6个和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经理人》2013,(9):110-111
2013年已过半,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出现分化。美国房地产市场、就业市场、股票市场均有所改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部分得以恢复,但自动减支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增长。欧洲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强,但经济陷入二次衰退,财政整固和一体化建设的阻力上升。日本政府推出财政刺激、量化宽松、经济增长战略组合的“安倍经济学”,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但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温和增长,一些新兴大国工业生产出现放缓势头。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趋缓,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严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世界经济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世界期待二十国集团  相似文献   

20.
国际焦点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臣)7月24日在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中下调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并警告下行风险令人担心,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在更长时间内处于疲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