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安敏  郭冬梅 《城市》2007,(1):63-66
一、引言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回顾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人类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认识与实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高薇 《城市》2002,(3):33-35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也将发生变革。当前,世界各国比较流行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企业家化城市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城市政府以企业家的角色来管理城市、治理城市,把整个城市作为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发挥最大效用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涵盖了城市经营的理念和本质。  相似文献   

4.
一、生态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般是增加人文景观,减少自然景观.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在享用城市的便利条件与优越经济文化环境的同时,也在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本世纪初召开的第五次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与第三届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主题都是要建设生态城市、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并着重提出生态城市建设五个层面: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生态意识培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设计与规划界探讨最多的词汇,也成为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生态的城市不仅维护了植物及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样,也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渴望:在一种不被干扰、生态的条件下享受城市便利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北方城市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提出了"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城市》2010,(4):79-79
2010年2月1日,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代表深圳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深圳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渐进常态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逐步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林昆勇  余克服 《城市》2016,(1):71-75
海洋是滨海城市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 海洋生态保护是未来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它的顺利发展将依靠体制机制的保障和指引. 从目前北海滨海生态城市建设的现有实践成效来看, 北海仍需进行陆海统筹, 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从北海自身实际出发, 采取有力举措争创北海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推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阿布扎比旅游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正在修建一座旅游塔,此塔建成后,将是继莫斯科、东柏林、慕尼黑诸塔之后的世界第四座巨型高塔。塔的设计高度为255米,它的设计是从世界各国的一些建筑公司所提出的二十个方案中选定的。它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混凝土、玻璃、钢骨水泥,辅以铜、马赛克(MOSAIC即嵌镶砖)、雪花石膏等等。巨型旅游塔顶部有:旋转餐厅一间,内有两百客坐,每小时可接待两批游客,供他们边进餐、边观赏风景;几间小  相似文献   

9.
《城市观察》2011,(2):F0002-F0002
2011年3月15日,广州市社科联主席、城市观察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顾澜清应邀参加了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第五届全球城市论坛(Globalaty)。城市的形象和价值是本届论坛的主题,由阿布扎比经济委员会和世界城市和地方组织(UCLG)亚太理事会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10.
熊文  付建敏  史善新 《城市》2009,(10):9-14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分类(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进入20世纪中叶后.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人口拥挤、社会异化等社会问题充分暴露.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受到巨大威胁。探求更加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聚居形式.建设一个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各机构和学术团体越来越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