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今日南国》2007,(3):78-79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柳州瑶乐有机养生茶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珍贵的健康长寿礼物!它单纯采用野生甜茶研制而成,既能治病又能健身。  相似文献   

2.
韦芝枫 《今日南国》2006,(23):80-80,F0003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柳州瑶乐野生茶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珍贵的健康长寿礼物!它单纯用野生甜茶研制而成,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符合安全、天然、健康的需要2006年8月23日,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南宁召开,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传统药物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的主题为“传统药物与天然健康产品”。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柳州瑶乐茶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珍贵的健康长寿礼物!它单纯采用广西大瑶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属于中药植物的野生甜茶研制而成,既能治病又能健身。瑶乐茶的甜味属于非蔗糖的甜茶素,是新发现的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的新型天然甜味剂。不添加蔗糖和任何添加剂,咖啡因含量基本为零。为男女老幼以及因咖啡因失眠而不敢喝传统茶的人们,为怕糖、忌糖的群体(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患者)提供了“无糖”而甜、有益健康的“药食同源”养生茶。  相似文献   

4.
《今日南国》2007,(3):80-80
柳州瑶乐野生茶单纯用广西大瑶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属于中药植物的野生甜茶为原料,精制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药、甜为一体,具有甜、甘、罗汉果味的天然健康饮料口感茶。本品内含黄酮0.88g/100g;茶多酚15.9g/100g;甜茶素3g/100g;硒0.075mg/kg;锗0.022mg/kg;锶16.8mg/kg;铁20.7mg/100g;锌1.32mg/100g;钙514mg/100g;  相似文献   

5.
韦芝枫 《今日南国》2006,(19):69-69
“甜茶是一种新型茶,其食用、药用历史悠久,在民间被称为‘神茶’,具有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它是广西独有的一种珍稀、名贵的‘药食同源’新型茶,富含黄酮等40多种药效和营养成份,是惟一单方入药和配伍的茶,也是一种高级植物甜料,被誉为最佳的代糖品,食用安全。因此,广西应该重点发展甜茶产业。此外,还应该重点发展高山石崖茶。高山石崖茶靠云雾滋润,吸收崖石中的岩液,无任何污染,符合有机茶‘绿色’饮品要求,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有益成份,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很高的饮用和保健价值。”谈起广西茶业,广西柳州瑶乐天然植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南观点明确。  相似文献   

6.
柳叶 《老友》2012,(8):69-69
近日,广西柳州市民被食人鱼咬伤手指,而这种可攻击人类的食人鱼在广西乃至国内不少江河中均被发现。据渔政部门透露,食人鱼最早作为热带观赏鱼被引入国内,属于外来物种。科学家们常提到,保持生物多样性,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对于外来的物种,我们都是“来者不拒”吗?对于这些被生态学专家称为“恐怖分子”的外来入侵物种,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存在和生活离不开它所栖身的大自然,人类对于美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然来满足的。热爱自然、表现自然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积极追求和向往。美国作家拉·华·爱默森说过,大自然能够给人“一种以轮廓、颜色和万物的运动与组合中油然而生的快乐感。”确实,大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光照的变化,能够使自然事物的形状、体积、平面、线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富于现代生存智慧的人们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则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发展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尝试性探讨。 纵观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人崇拜自然”、“人征服自然”和“人协调自然”三个基本阶段。在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幼稚无知和对大自然的软弱无力,因而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渐产生了自然崇拜。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特别是进入机器文明时代以后,人类越来越显示出“征服自然”、“主宰自  相似文献   

9.
自称“拉珈”[lak~8kja~3],汉称“茶山瑶”的瑶族,人口一万余人,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所操的语言,称“拉珈语”。关于拉珈语系属问题,已故的瑶语专家罗季光先生最早提出:“大瑶山金秀的寨山瑶(亦作茶山瑶)的话跟某一种壮话很相似。”1956年,又进一步说:“茶山瑶语  相似文献   

10.
地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叶生产核心区域的六段瑶寨为当地茶山瑶的聚居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茶旅融合发展的定位,村寨依托“茶山瑶”之名和茶叶地方性知识实践,勾勒了地方茶旅文化意象的基础与底色,并通过地方返乡精英的茶旅文化自觉、茶旅融合发展旨趣的茶旅文化演绎、多媒体聚焦的茶旅文化传播、游客游记文本的茶旅文化叙事等多重力量介入的运行机制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叙事逻辑,推动了地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它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叫“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称,自称“拉珈”。“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本文为叙述上的方便,采用“茶山瑶”称呼。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中、北部和金秀河两岸的村落,如金秀镇四村、梦村、美村、刘村、田村、金村、社村、六段、六定、长二、长丹、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平道、长垌、滴水和罗梦等村。总人口为9060人。和其他民族一样,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做功德”(此为汉话,  相似文献   

12.
<两广猺山调查>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它反映出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团结的,表现在居住格局上,瑶汉杂居相处,生产和生活互助;经济上,互相交换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瑶汉民族相互通婚,风俗习惯上的同化与融合等.文章对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特点和成因及<两广猺山调查>在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中的史料价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立意象存在于英汉语文学作品中。人生充满喜、怒、哀、乐,“水”亦蕴涵同样的人情韵味,“乐”是其主要特征。“喜中品乐”反映出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功能宇宙观,“怒中取乐”显示了西方“天人分离”的宇宙观。“哀中求乐”则是中西古人面对神奇的大自然发出的无尽感叹,是中西文化的自由追求——逍遥游与荒诞的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带动了人类经济的巨大进步。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变得愈来愈强大,自然界处处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变成了“人化自然”。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科技发展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负作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类生存质量一天天下降,大自然正在“报复”我们,人类正在苦涩地品尝自己种下的恶果。臭氧层被破坏、全球变暖、酸雨出现已成了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多、生产力落后等诸多原  相似文献   

15.
“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幻想中的完美世界,而意大利的深山中却有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斯图卡乐顿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多数近亲结婚,而且饮食结构也不健康,但却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审美意蕴,它是南丹白裤瑶族群集体记忆的“史书”,是南丹白裤瑶身份认同的表征,凸显了白裤瑶族群独特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环保专家曲格平先生今年6月在日本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现在该是人类醒悟的时候了。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处?在新世纪里,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什么是新的文明?曲格平认为,可以叫“绿色文明”或“生态文明”,但其主要特征应是:人与自然重新结盟,人与他人重新结盟,人重新找回失落的自我。人与自然重新结盟。要师法自然,要与自然做朋友,要掌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21世纪是人类与自然结盟的世纪。人将在大自然中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师法自然,无人合一,将是新世纪人类的最高理念。人与他人重新结…  相似文献   

18.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特产的世界珍稀动物。由于人类的活动以及战争与横祸的影响,这个曾经十分庞大的野生物种于二十世纪初流落海外,百年漂泊,濒临灭绝。直到1986年才回归故土。目前,位于黄海之滨的大丰国家级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保护区负责人、中国最年轻的麋鹿专家丁玉华先生,为挽救和恢复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泽陆 《山西老年》2012,(1):59-59
巴马县,位于中国西南部广西盆地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巴马四面环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大自然良好的环境赐予巴马人长寿的必要条件。2003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称号,巴马成为世界五大长寿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今日南国》2007,(24):80-80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太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