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用系统观点考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是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大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能否协调发展,不仅影响区域本身的发展,而且制约着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贯彻“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经济领域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逐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杨名 《理论界》2008,(12):60-62
发展经济是为了让人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安居乐业,共同享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生活的方便快捷。但是由于未能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生产力极度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极不和谐的情景。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离不开生态平衡。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寻求有效建设途径,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理念以来,中国已经在多元层面上数次提到建设生态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问题。总体看来,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挑战是中国推动生态现代化的主要动因。当前,中国生态现代化进程尚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生态问题在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逐步扩大生态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和文化宣传、建立常态化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行政文化的生态转型、推动绿色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农村绿色经济发展落后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以我国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表明:资源环境和农村绿色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不理想,资源环境对农村绿色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约束,而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较好。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的诸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包括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等严重阻碍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发展必须改善资源环境,降低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刘兰华 《理论界》2003,(4):48-49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的竞争。总结与研究世界各国和我国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经验,探索和构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对策,为建立繁荣的社会经济,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文化教育,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一、我国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教育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的落后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保护和使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发展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1、人力资源供求失衡劳动适龄人口不能…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衡量人类进步与社会发达程度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始终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新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建设全面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再论现阶段我国的私营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论述中国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的基础上指出,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的演变与进步,其重大意义在于,这既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是实践上的一次伟大突破,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建设的奠基。为使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既要依靠私营企业自身的努力,大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素质,又要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9.
论宁夏吊庄移民实践中的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庄移民”是宁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持续实施的一项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工程。对宁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以宁夏“吊庄移民”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基础,从移民区开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论述了“吊庄移民”过程中实现经济、生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引进国外智力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引进国外智力的特点、重要地位和作用及智力对经济增长所作的重要贡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智力引进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历史跳跃与生产力跳跃异同说──云南少数民族发展理论探讨杜玉亭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与内地和沿海先进地区相比,云南少数民族后进地区又成了第三世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相似文献   

12.
走出发展的认识误区刘国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如社会发展滞后,一手硬、一手软失衡,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走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刻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尤其是总结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从而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建设较快而又协调地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主国家的发展逻辑——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增长、政治建设以及对外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自主性特征十分明显,其中蕴涵着托管社会、经济自拔、政治自律、外交自主等发展逻辑.这种国家类型以及发展逻辑为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和持续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一些领域的成绩非常显著。但也应看到,虽然发展指数明显提高,但可持续性指数却下降了,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硬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动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谭宗宪 《兰州学刊》2004,(6):125-127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是指有利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社会全面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从税收制度上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技术进步是它的基本特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是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税收制度体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走出发展的认识误区●刘国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如社会发展滞后,一手硬、一手软失衡,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我认为,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集中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全面展开到深入推进的接续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成就和理论认知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远大理想,超越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迷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贺善侃 《社会科学》2002,42(6):62-66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与主体性发展是双向建构的两个方面.主体性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进步是高扬主体性的历史前提和深刻动因,而全球化则是社会进步与主体性发展双向建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力.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主体性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