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 Q,长得好看,听话又温顺,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这则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父母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以此鼓励他们更加上进。然而,这种比较真有作用吗?发生在北京的一桩职场案件,给了我们一个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就被父母培养成为虔诚的祈祷者。当我父母有病时,我为他们祈祷;当我所在的美国海军舰只遇上了太平洋飓风时,我为自己祈祷。如果有人告诉我会在办公室里发现一个更深层的祈祷意义,我会当作笑话来听的。  相似文献   

3.
李蕾 《中外书摘》2009,(11):33-34
春节晚会火了两个人,一个是小沈阳,一个是刘谦。现在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被称为“小沈阳现象”和“刘谦现象”。拿刘谦来说吧!好多网友在网上组成了一个小部落,他们专门破解刘谦的魔术,这个部落的名字叫“告诉刘谦我不信”。一起来讨论。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3,(12)
“非典”患者康复后有无传染性?会不会再度被感染?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在接受新华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对60名康复患者半年的随访发现,他们不会再度被感染,也不具有传染性。钟南山说,他们对60例“非典”患者出院后的159名同室居住者、311名密切接触者和1256名一般接触者进行了调查。在随访的6个月中,所有的接触者均未见感染,说明康复后“非典”患者不具有传染性。他们追踪98名患者血清抗体的变化还发现,这些康复病人的血清中有中和病毒作用的抗体,最起码在半年之内具有对“非典”病毒的免疫功能,病人不会再受感染。…  相似文献   

5.
赵红艳是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2003年,她30岁,“非典”疫情暴发,她所在的医院收治了天津市的第一例确诊病人。随后,在为该病人救治过程中,她不幸感染了病毒。虽然两个月后病愈出院,但4个月后,因为非典时用来保命的激素,在她身上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用以支撑身体的“轴承”全部报废,身体再也无法站立,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抱过我的人父母从部队转业回北京的时候,我才跟他们一起离开了西藏,离开了日喀则,离开了阿妈拉,央吉卓玛。那一年,我十四岁。其实在此之前很长时间,我从来没有管央吉叫过阿妈,更没有叫过她阿妈拉。虽然我五岁的时候,央吉就告诉我,藏语里,称呼别人时,在称呼后面加上拉  相似文献   

7.
十五岁那年,我收拾了两身衣服塞进书包,带上所有的零花钱打算离家出走.我没想好去哪儿,只是想离开家,家里一秒钟我都不想再待了.我感觉在家里没有自由,父母总是管着我,起床、吃饭、写作业、休息,所有的事情都要听从安排,完全没有自主权.可我又不是机器人,没办法做到照单全收,被束缚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于是我决定挣脱.当然,我最终被父母找了回来,但想要逃离的念头却没有打消.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9.
海迪谈家     
今年 7月,张海迪应邀来到湖南,参加拍摄以助残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与她交谈,聊得最多的是有关家的话题。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读有关老人的读物,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  家庭是船,亲情是帆,父母是不知疲惫的舵手,载着自己的儿女与希望,一点点奋力划向彼岸。张海迪心中的家就这样,于是,她娓娓道出了那个温馨的家和年迈慈祥的父母亲——  我的爸爸今年 74岁,妈妈 69岁,都是古稀老人了。然而,这么多年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始终觉得父母亲的心永远年轻,他们的思想观念新,从来不落俗套。在生活中,父母如同我的朋友,我可…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3,(8):51
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会炼金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不久,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到父母那里诉苦,她父母决定帮女婿改掉恶习。他们对奈哈松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只是现在还缺少炼金的东西。""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1.
我不知遭我被一位美国老富婆包了在复旦的最后半学期,为了更早地进入社会,我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家公司打短工;由于我的英语口语很好,在公司中大受欢迎,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美国人。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美籍教员为我引见了安德森。我俩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安德森问我是否愿意去美国工作。我没有立即答复对方,说等问过父母之后才能决定。当晚,我到邮局给在梅山师范学校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要我抓住这个机会。一个月之后,从上海回家,走进师范学校校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快就要去美国了.他们祝贺我,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并告诉我…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现代交际》2005,(10):75-75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相似文献   

13.
多知多寿     
正30家医院共织脑卒中救治“生命之网”病人突发脑卒中(俗称中风),时间就是一切,早一分钟去医院溶栓,预后良好的希望就大一分。4月15日上午,安徽省立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救治协作网络举行签约仪式,省立医院南区为中心医院,马鞍山市、淮南市、蚌埠市、肥东县、庐江县等在内的30家医院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院前诊断—院前转运与院内提前准备—在院快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1,(23):9-9
编辑同志: 我出生后,父母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将我丢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后来警察将我送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七岁的时候,一对夫妇通过民政部门收养了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前不久,我的生父母找到我,要求我尽赡养义务。在遭到我拒绝后,他们将我告上了法院。他们的理由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项法定义务,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5.
做好父母     
<正>?因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而愧疚我是在海外工作的爸爸,孩子两岁。我知道,2!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但我每年只能见孩子3到4次。我父母和妻子一起带儿子,他只跟他们亲。每次回到家,儿子都不认识我,刚混熟叫我"爸爸"了,我又不得不离开。这让我失落、愧疚又无助,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是一个乳腺科医生,专门诊治那些生了病的乳房。我所在的这家医院名声在外,而我又刚刚升任了主任医师,事业也算小有所成。可是没有人知道,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掩藏的是怎样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我的出生证明一栏里,父母全无。我只是一个被人丢弃在医院的孩子,没有人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为此,从小我就畏惧镜子,因为我的脸没有其他孩子的脸干净、好看,我是肮脏丑陋的,我惧怕知道自己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在他面前我就是变成妖精也没用 袁媛 女 32岁 幼儿园教师 他刚被一家名知企业聘为软件高级工程师的时候,虽不能按时下班,每晚7点半左右我们还会通个电话.他通常告诉我软件制作室的同事都还没有吃饭,他们集体在等晚8点洋快餐的买一赠一.那会儿我很同情他,为了多挣钱建设这个家,所有的软件工程师都过得相当潦草和狼狈,他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正失恋后,我便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任父母在外面怎样叫我,伤心的我就是不想面对他们。在我看来,爱情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我还拥有什么,不如  相似文献   

19.
我不是疯子!我这个"疯子"是被父母恶意制造出来的!19年里,我曾经先后7次被父母强行送进精神病院进行所谓的治疗,原因只是为了掩盖父亲的乱伦丑行。我叫王极冰。至今我也弄不明白,父母当初为什么会给我起这么一个令人听了冷得浑身发抖的名  相似文献   

20.
和嘉齐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原因很简单,他住我家隔壁,我们的父母相交多年。从小到大,我们都像兄妹一样相处着,双方父母却经常开玩笑说将来结成亲家。然而,这样平静如水的生活却在我高考失利后被打破。落榜消息传到我的父母那儿,他们在串门的时候就和嘉齐父母诉苦,嘉齐爸爸就趁这个机会把他想送儿子出国念书、却一直想让我们结伴去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人们一拍即合。可是嘉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