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国后国内汉语方言代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占有主要刊物发表的关于方言代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阅国内一些有较大影响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中的代词研究部分,并通过对它们的定量、定性分析和共时、历时比较、及归纳,试图对建国后汉语方言代词研究作一些简单的回顾与展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方言代词单、复数及其形式关系的探讨;二、方言代词语源研究上的考证;三、指代词的几分说略;四、方言代词的比较研究;五、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对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形式、意义及用法全面描述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峡江方言的指示代词的突出特点。1.指示代词的语音特点;2.指示代词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弱化的三分系统;3.近指和远指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作一概要说明,并对其中涉及的某些现象、用法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代县方言的人称代词同山西其他方言代词相比,更具特色并呈多样化形式,尤其是第一人称更是复杂多样,很值得探讨。本文包括四个部分: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主要列举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各种形式;二、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介绍代县方言人称代词最基本的意义用法,通过与普通话相应人称代词作比,力求基本绘出代县方言人称代词的全貌;三、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现象,对代县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包括虚指、转指、名指用法,人称代词“人家”的多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概括和分析;四、代县人称代词的历时探讨,从历时的角度,追溯历史,收集近代汉语文献资料,试图理出代县方言某些人称代词的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4.
槐树下是瑞昌市大德山林场的一个刘牲小山村。该村离县城三十多公里,有四十多户人家,三百多口人。该村的方言有不少特色,本文只讨论该方言的指示代词近指和远指。普通话的指示代词只有“这”和“那”两个,一个近指,一个远指。槐树下方言的近指和远指则有三个,近指一个,远指两个。远指有较远和更远之分。近指用D[tan13]①,较远的远指用[kon13],更远的远指用[ho13]。为了便于称说,我们把较远的远指称为远指1,把更远的远指称为远指2。这三个指示代词都是有音无字,用同音字替代,近指、远指1和远指2分别为“旦”、“干”和‘…  相似文献   

5.
中阳方言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阳方言城关话的人称代词作了全面描写。全文分四部分 :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 ;四、余论。  相似文献   

6.
宜宾方言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方言属西南官话灌赤片下的岷江小片,其指示代词“恁个”“弄个”具有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殊性。首先,通过对指 示代词“恁个”“弄个”共时和历时情况的考察,可知“恁个”“弄个”在除宜宾方言外的多个方言里存在,但其用法有差异;其次, “恁个”应是中古汉语指示代词“恁”的口语化形式,且早期的用法并不明确;再次,宜宾方言中“弄个”的产生应与“恁个”有关, 应是分化了早期“恁个”的用法;最后,通过对指示代词“恁个”“弄个”的研究,可见宜宾方言指示代词系统中有古汉语指示代词 成分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阳高方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基本意义与语法功能以及复数形式表单数意义三部分的分析,得出阳高方言人称代词的独特之处:三身人称代词都是用A、B两套语音形式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与作用,在语义上二者呈互补分布;三身人称代词的单复数都有尊称形式;复数形式表单数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川片隶属赣方言,此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指示代词的类型不仅包括常见的二分法、存在争议的三分法,而且还出现了几乎未见报道的四分法;语音的"感染作用"普遍存在于整片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系统中;三身代词单数具有格的变化;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之间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宁波方言是北部吴语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方言点,其三身代词的语音类型在吴语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在宁波方言的三身代词与吴语各方言点作共时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其读音层次的形成和词目用字的语源理据,并揭示其语音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合肥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方言代词共有三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组代词与普通话代词相近,但又有本方言特点.其中指示代词当中时间代词"章(子/个)"、"囊(子/个)",疑问代词当中问原因、方式代词"桨"、"桨搞(的)"的意义和用法独特.  相似文献   

11.
石门蒙泉话归属于汉语西南官话,其人称代词颇具特色。本文在普通话文献语料和田野调查实际语料的基础上,从形式和用法两方面对石门蒙泉话的人称代词进行描写,并和普通话比较,从中归纳出蒙泉话人称代词的特点。既指出了其与普通话人称代词的共性,也突出了蒙泉话人称代词的个性,以期为以后人们研究方言人称代词提供一点实际语料。  相似文献   

12.
信阳方言词语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在亲属称谓词、动物称名词和指代词等方面,与北方方言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信阳方言在亲属称谓词等方面所具特点的探讨,说明其与所属的中原官话相比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大荔方言不同的三身人称代词在自身的语法系统中相对立,有各自的价值。大荔方言三身代词单、复数的区别是通过声调变化区别的,这种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声调变化可以说是属于"广义形态"的,它只构成词汇上单、复数的对立,但不能表达具体的语法结构关系。大荔方言的人称代词在主语、宾语和定语、同位语等不同的句法位置上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形态变化是通过声调加以区别的,这种形态变化是语法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描写株洲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分类和用法,目的是揭示出株洲方言代词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每一方言代词都自成体系 ,涟源荷塘方言中的人称、指示、疑问代词亦自成体系 ,有自己的特点 ,存在一些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7.
湖北黄梅话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话属“楚语” ,语音、语汇、语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讨论黄梅话的人称代词 ,首先介绍了黄梅音系简况 ,然后依次对黄梅话的三身代词、旁称代词、己称代词和统称代词进行了详细描写 ,揭示了黄梅话人称代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灵石话的指示代词分为近指和远指两种,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变读现象,文章从语音、形式、语法、语义四方面入手,采用大量翔实的语料来描述灵石方言的指示代词,发现其具有一些独特之处:语音多变,形式多样,语法稳定,表义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