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琳 《四川省情》2007,(5):43-44
四川工业的发展现状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2005年与199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已由378.67亿元提高到53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3.3%。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工业生产领域生机勃勃,工业经济不论是生产总量还是经济效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近3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四川工业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加快了四川工业经济发展步伐。近4年四川工业是实实在在地发展,在向强省目标不断迈  相似文献   

3.
发展丘区县域工业 推进四川“工业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时期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未来五年,是四川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整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生机的思路,并且将“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定为四川的工业发展年,说明工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决定四川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四川丘区工业发展现状和机遇的分析,我们认为实施丘区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丘区县域工业发展的速度,提高丘区县域工业的整体水平,对提高四川工业的整体水平,加速全省工业的发展,实现四川的“工业强省”战略具有举足…  相似文献   

4.
严军 《上海统计》2003,(10):7-10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还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更加明确了我国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近年来,上海工业经济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和私营工业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涉及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公有制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所有制结构的优化调整、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已成为上海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沈茂英 《四川省情》2007,(10):32-33
四川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镇服务业还处于比较缓慢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还在40%左右徘徊,发展速度落后于工业。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工业增速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获得不少赞誉。但今人忧虑的是,在一片赞誉声中,对四川汽车工业存在的隐患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副省长杨志文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指出四川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持续向好、工业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但必须正视目前我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5个问题,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四川现代工业成长和工业化进程一直与战备和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密不可分。国防科技工业在四川工业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讨论四川工业强省战略绝不能忽视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发挥和力量整合。我们认为,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释放国防科技工业“潜应用”效力,四川可望培育更强大的支柱产业,如航空、核电、电子、生物医药等,关键是体制创新。现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发展正在迈上一个崭新阶段:强调通过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建立军品民品生产一体化的工业基础和军民高度融合的国防工业体系,这正是四川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四…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业提速增效,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5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7.8亿元,增长23.7%。全市工业发展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成都市320户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65亿元(见表1),比2004年增长37.6%,高于全国(22.74%)和四川(29..96%)的增长水平;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国、四川的比重分别为0.99%和53.79%,比2004年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07个百分点和下降0.01%。表12005年全国、成都市分行业高技术工业产值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成都市…  相似文献   

10.
基于要素协调和区域协同建立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概念示意图,参考权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绿色发展内涵构建工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虑动态性、兼顾主观与客观计算权重,综合运用AHP和引入时间加权向量的粗糙集理论,并设置分级标准,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局部协同度模型对2012—2018年京津冀13市工业绿色协同发展的相对水平和绝对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识别关键障碍因子。结果发现:(1)除天津有所下降外,其余市域工业绿色发展及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绝大多数市域工业增长质量下降较快。(2)除承德仍处于勉强协调区外,其他市域工业绿色要素协调均已跨入协调区,其中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唐山、张家口等处于初级协调区,但沧州和衡水上升趋势不明朗。(3)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及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的区域协同已分别跨入良好协同区、中级协同区和优质协同区,但与河北11市工业资源利用区域协同的差距不断扩大;增长质量区域协同由中级协同跌至勉强协同但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魏永俊 《浙江统计》2008,(10):34-35
都市型工业是指适应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利用都市的生产要素,依托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现代物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以都市微型工业园区、楼宇经济、社区经济为载体,满足都市特有的市场需求、居民消费需要和环境要求,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的现代绿色工业。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绍兴市越城区都市型工业经济的基本状况,指出发展都市型工业经济的优势,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任青 《青海统计》2006,(9):26-28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持续看好的大环境下,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全国大.中型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就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现状、特点及其在整个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做一简要描述。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其  相似文献   

13.
辛文 《四川省情》2006,(6):21-23
说工业是四川经济发展的第一重点,绝不是可以随意加封的,而是中外历史发展实践证明了的必经阶段,也是工业具有的功能、地位、作用和客观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以产业集群提升四川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与我国东南沿海省市相比,经济发展的差距并不是预想的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就已经缩小,反而呈继续拉大趋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四川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的差距,差就差在工业化程度太低、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小上,因此,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的进程,是四川缩小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差距的关键,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力量,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哲人 《四川省情》2002,(10):16-16
2002年1-8月全省200家重点工业企业生产、销售高速增长,拉动全省工业生产、销售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带动全省工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四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工业出现了增长速度加快、行业门类增多、工业结构升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与一二产业联系更加密切的好势头。最近两年,在“工业强省”战略指导下,四川工业站上了新的台阶。2007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868.6亿元,增长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相似文献   

17.
四川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四川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现状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四川工业企业仅3.2万家,工业增加值只有59.4亿元。198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1996年又跃上1000亿元台阶,到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199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2%,超过了农业,2005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4.0%。发展速度快速1978~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5%,比同…  相似文献   

18.
几十年来,四川工业对支援国家建设和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体制等多种原因,四川工业发展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确立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背景下,以新的发展观审视和指导四川工业发展,构筑一条经济腾飞之路,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双流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第三产业发展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行业发展差距较大、资源配置优化不够、创新竞争力不强等因素严格制约着第三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深刻认识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差距,抓住成都城市南北轴向扩张所带来的机遇,强化“三产富县”战略,以全面推进三产业快速协调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体制改革,消除发展障碍第三产业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目前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竞争不够充分,行业准入限制多,这些因素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盛毅 《四川省情》2010,(5):9-10
四川刚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既有因工业总量迅速扩张推动的高增长,又有因行业门类增加引发的结构变动,其中后者本身就是一种结构调整。当前提出要调整工业结构,与工业在发展中的自发调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果要进行调整结构,又有哪些结构需要调整,如何进行调整等等,本文对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