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乃至全国的长治久安。目前,农村公共品的普遍短缺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本文从公共品的不同性质、农民对不同公共品的需求探讨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意在说明政府在改善农村公共品的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然而当前在中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情况下,不同主体,以不同的方式供给的多元格局,也是在现有财政力量下,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公共品资金供给方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级财政困难导致农村公共品严重短缺。从乡镇级政府行政的成本—收益比较看,当前该级政府的行政收益远高于成本,过多的“吃饭”负担占用了提供农村公共品的公共资源。为了解决公共品提供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考虑到行政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性,应该考虑在今后若干年内撤销乡镇级政府,将公共品提供职责上收到县级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委托代理关系提供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品,从制度上真正解决农村公共品提供的资金短缺和供给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优先序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今后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将主要用于农村,但是,相对于农村对公共品的需求而言,国家的财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众多的农村公共品选项中必然存在优先序,这也是保证公共品供给公平与效率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采用专家调查法,研究不同专家群体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选项中的优先项目。结果表明,在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医疗保健、社会保障、文化娱乐、信息服务、村庄规划等选项中,不同的专家群体存在不同的选择特征。由于不同的公共品之间存在协同、匹配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理应有不同的优先序,即应因地制宜地调整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4.
代际公平与代际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公平问题的研究,除了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会对后代造成的影响之外,还包括探讨为了维持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所投资生产的代际公共产品对未来代人的作用。本文从时间的纬度拓展了对传统的公共品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代际公共品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政策含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公共品自愿贡献的经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共品的自愿贡献是一个普遍可观察的事实,这明显与公共品自私的理性模型的预测相矛盾。对其进行解释涉及到演化博弈论、社会生物学、社会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本文对公共品自愿贡献的声誉假说、利他主义假说、公平假说和有条件的合作假说等已有的经济解释进行了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公共品有效、公平提供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依据公共选择学派的分析逻辑,政府公共品供给的外部性与公共决策制度的功能缺陷、公共决策行为的主体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完善和优化公共选择过程的制度建设就成为防止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负外部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济学关于公共品的讨论集中于提出公共品供给的帕累托效率条件,而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围绕着各地区间为流动性税基而展开的税收竞争能否保证地方公共品得到有效提供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发展出一个简洁而又不失一般性的模型,可以利用模型研究流动性、税收竞争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相关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地区间是同质的、且每个地区只能以从源征收的资本税为公共品融资,则地方公共品将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8.
公共品的供给与政府行为,尤其是与地方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对增长的片面追求可能会忽视其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政府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越位"和"缺位"行为、融资的变通行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推诿行为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激烈等导致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地方政府行为出现偏差的制度根源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干部考核制度以及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不完善所导致.因此,完善相关的制度是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品有效供给不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大量一般产品和服务过剩的现实相反 ,我国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已成为制约 2 1世纪经济次高增长的瓶颈障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公共品及其有效供给不足公共品是与私人产品和服务相对称的概念 ,指政府向企业和居民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其范围很广 ,诸如基础设施、国防、警察、司法、教育、卫生等等。笔者在本文中把它分为两部分 ,即公共产品 (硬件 )和公共服务品 (软件 )。我国现实经济运行中公共品短缺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当前经济…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当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影响了农村的正常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迫切需要包括城市在内的全社会支持.为此,应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围绕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需求,实行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品多中心供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的独立思想发端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个文本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围绕这部手稿展开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一般的研究通常只关注政治经济学转向的逻辑,而没有抓住马克思批判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之所以关注黑格尔的法哲学,除了受《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实践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也与人的解放问题相关。后者构成马克思和黑格尔共同的关切。基于整体的思路,黑格尔将伦理国家作为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方案;马克思却通过内在的批判发现黑格尔的论证无法完成市民社会向国家的过渡。因此,马克思不再将政治国家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并在方法论上放弃了青年黑格尔派观念论的批判方法,逐渐开辟出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理念在《云南》杂志中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勤 《学术探索》2003,(10):28-31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华民族为适应时代变迁,试图调整自身内部机制所作的一种努力。直至辛亥革命前的几年中,先进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探求历程后,才逐步产生了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实行现代化以救亡图存的思路。本文试以《云南》杂志为例,分析、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