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政基因论     
宪政的基因是指宪政得以产生、发展以及区别于其他政治体制的根本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基因的存在,使得宪政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和特质.宪政基因是多方面的:海洋文化是宪政的文化基因;自然法与契约论是宪政的法律基因;幽暗意识与限权理论是宪政的思想基因;商品经济是宪政的经济基因.  相似文献   

2.
宪政制度中的幽暗意识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暗意识是宪政制度的价值基石。它不同于作为德性政治基础的忧患意识,也不同于作为专制政治基础的阴暗意识。通过对幽暗意识与忧患意识、阴暗意识的辨析,我们看到正是幽暗意识发展出了以制度理性为特征的宪政制度,幽暗意识成就了理性政治的价值基础。对转型中国的宪政追求而言,通过培育幽暗意识,来发展以制度理性为重点的理性政治是其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存在三种理论,即“极端的人类中心论”、“极端的自然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的正义价值、传统自然法三大理论都要求和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同时强调这种和谐共处是在以人为本前提下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4.
广义言之,自然法思想是指实在的人定法之外还有一种真正的、永恒正义的法律,即自然法.《不列颠百科全书》释义道:自然法“含义常常不是很精确的.就一般意义来说,它指整个人类所共同维护的一整套权利或正义.作为普遍承认的正当行为的原则来说,它往往是‘实在法’的对称,就是和经过国家正式颁布并利用一定的制裁强制执行的那些法规对比而言”.德国著名法史学家祁克说,“不朽的自然法精神永远不可能被熄灭.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它会象一个幽灵飘荡在房间周围,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蝙蝠去吸吮法机体的血液.”祁克此说,已被人类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所证实.既然如是,考察人类自然法精神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思想,实系人类法学难以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反思宪政价值的人性基础时,学者们多侧重于人性的幽暗意识。而实际上,人性的构成是多维的。它不仅有幽暗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并且人作为一种"自然物体",还具有自然本性。本文在立足于对人性的多维思考中,探询宪政价值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近代宪政的宏观视角 ,微观上透析近代宪政成因 ,可以得出结论 :近代宪政形成与西方社会普遍对封建权力及其结构的不信任、科技的发展、深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契约观念和自然法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西方,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政治哲学家以自然法和自然状态学说为基础论证和建构了自己的政治哲学,并长期居于主流地位。而在休谟看来,契约论根本上是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它的理论基础和框架是自然法和自然状态学说,而"自然法"理论中的"理性"概念存在着根本上的混乱。通过批判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和预设,休谟促成了后来19世纪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从功利主义和洛克的契约论所赖以产生的描述性政治哲学的理论背景分析中 ,本文认为 ,它们是在反对神权政治和世俗专制中建立起来的 ,其共同的理论旨趣是“自由 ,只有因为自由而被限制。”但是 ,由于它们把政治等同于社会 ,把政治工具化的同时 ,也将社会工具化 ,导致生活表层化和价值表象化。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社会”是对功利主义和洛克契约论的最准确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芬道夫在其代表作枟自然法与国际法枠中构建了一个普遍的、庞大的自然法体系,具体涵盖了自然法的普遍性以及自然法的主体、起源及其与实在法的关系、自然法上某些权利义务的转换、条约与契约的一般规则、财产权的规则、争端解决的规则、国家理论、自然法基本原则等内容。尽管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侧重于探讨自然国际法,但并未刻意忽视实在法在构建国际法中的作用,故而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体系。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远远超前于其所处的时代,并对后世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引起所有在法哲学和国际法领域从事研究的学者的持续关注,并可以作为新世纪自然法与国际法否定之否定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主义奠定了以立法为圆心的法典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 ,其思想资源是自古希腊开端的实在法与自然法分离的自然法思想传统 ,它促成了近代法治基本结构和观念的形成 ,法治的普世主义和浪漫主义也由此而生 ;而历史法学、社会法学直到后现代法学则在质疑法典中心主义法治观基础上 ,进一步将实在法分裂为法与“活法” ,在降低立法重要性的同时铺展了更为开阔的法治进路。法治的重心转移到了活法。立法的性质和原则在变迁中的法治语境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论证,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的哲学思想和其《政府论》中的政治思想是紧密联系的,《人类理智论》中的经验主义哲学是《政府论》中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政府论》中人的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观念以及洛克的宪政理论都是建立在其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而其经验主义哲学当中的关键部分就是对人的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罗马法诺成契约制度以合意作为契约成立的核心要素,从而实现了人类契约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早期自然法的影响、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万民法的产生、裁判官制度的适用等,都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成因。这一制度的形成不仅为现代契约自由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交易价值取向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自然法概念的梳理,基于自然法作为评判实在法好坏的道德标准这一意义,肯定了中国自然法思想的存在,进而对中西方的自然法思想从价值取向、主要特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探寻两种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契约论,其内在发展包含了个人主义和道德化的发展两种倾向。其实这两种倾向可以归入同一种倾向之中,即向古代社会的传统的普遍的契约理论的回归。契约论是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之上的,在古希腊自然法被视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法,同时,契约又被看成是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传统契约论具有个人主义和道德的双重特征。契约伦理已经具有向普世价值转变的强烈倾向,这对当今中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是一种需要通过人类本性倾向即人的理性知识去加以发现的不成文法.自然法思想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张扬人的理性.因而,存在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要求和目的,并能够通过实在法使其具体化并得到补充的自然法,而这种自然法可以通过人类理性探讨予以发现或者设计,从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达到人类道德的理想目标,这便构成了自然法意义上刑法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自然意义上的刑法哲学的合理内核则是在人性分析的基础上关注超越了社会的规范性秩序的具有普遍性和自治性的刑法的一般命题和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一、制定法的含义 制定法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判例法”的对称,即“成文法”,指由国家明文制定并公布施行的条文形式的法,如法律、条约、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等;另一方面,它是“自然法”的对称,即“实在法”,西方法学家认为是指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认可的法律,包括成文法、判例法和习惯法,是根据经验事实制定,而且确有法律效力的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这里所说的“制定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的各种法  相似文献   

17.
“幽暗意识”在科幻小说领域表现为探溯和想象人类最幽微曲折的面向。李宏伟作为文风独特的青年小说家,其《国王与抒情诗》无论从时空架构还是情感表达抑或是哲学思考,都闪烁着“幽暗意识”的微光。首先小说构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未来时空,在这个时空下人类的生存空间看似无限开拓实际上却陷入一种科技“垄断”下的逼仄地带,文本的“幽暗”意图在叙事中缓缓浮现;其次“文字”与“抒情”作为小说中的关键隐喻,其背后隐藏着作者“幽暗”的情思,即“文字”是民族国家文化传承之瑰宝,而“抒情”则是建立在“文字”基础之上自我表达和独立意志的体现;最后“凡人如何不死”这一诘问贯穿于小说的始末,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科技与人性的罅隙与胶着这一“幽暗”问题的探讨也启发着我们对人类未来发展危机的审视与思考。简言之,李宏伟的“幽暗意识”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字文学本身在未来社会发展遭际的预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思考了个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情感中推演出来的自然状态和对和平的诉求是霍布斯政治学说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人性的认识是自然状态重要的理论假设.自然状态下是一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画面.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舒适生活的渴望使人类向往和平,只有在死亡恐惧的基础上人类生活才能和谐.自然法为引导和加剧对死亡的恐惧和渴望的内在矛盾提出导向,以自然法为纽带,以人们个体为契约主体而结成了国家,从而达到实现个体的自保和社会和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和众多近代自然法家一样,斯宾诺莎通过社会契约论的方式构建国家。不同的是,斯宾诺莎拒绝将社会契约建构在理性自然法的基础之上,而是极力挖掘激情对于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结合《神学政治论》《伦理学》《政治论》等核心文本,澄清恐惧、希望和同情等激情对于社会契约的奠基性作用,同时指出:无论在自然状态还是公民状态中,理性的作用从未缺席,而是始终与激情融合在一起,二者以某种“居间状态”的形式成为建立和维系社会契约的基础。社会契约的这种构造方式,既为现代国家奠定了新的基础和秩序,又在根子上为现代国家埋下了种种危机。  相似文献   

20.
印度影片《流浪者》中,见习律师丽达认为:“犯罪的根本原因是那些缺乏道德的人逼出来的,从良心上讲,拉兹是无辜的,应该惩罚促进拉兹犯罪的人。”从而她主张拉兹案件应服从良心的裁判。是法律服从良心,还是良心服从法律,这是丽达与法官辩论的焦点。这个问题,从法学观点上说,是两种法学流派之争。丽达是属于自然法学派的,其主要观点是实在法应服从自然法,也就是“不公正”的法律应服从“正义”、“公平”,也就是良心、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