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总是看到一连串90%的失败而畏惧不前,而后者却看到一连串10%的成功而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2.
“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他们为了实现一个妄想症状可以抛家舍业,不惜一切代价上访。你们可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把他(们)送到医院就是(对他们人权的)最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童年生活更多地嵌入了成年人的意识、成年人的活动方式。父母在有意无意之中减少了孩子童年的欢乐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剥夺了孩子按照客观规律和自身特点发展的权利,忽视童年成为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是:成人本位,把孩子当大人;认识偏颇,把特点当缺点;不允许失败,把过程当结果;急功近利,把部分当全部;角色错位,把“外力”当“主力”。本文提出独生子女发展权的家庭保护尤其要强化以儿童为本的理念、注重儿童全面发展、注重儿童的发展过程和儿童发展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提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相似文献   

5.
投资自己     
有人说,人生是由意料之外的事情组合而成的。对此,我十分赞同。我们现在的样子,与小时候“我的志愿”里想要变成的样子大不相同。在我的朋友中,曾志愿要当富有多金的总经理的,现在却成了一个很安于现状的公务员;曾志愿要生一堆小孩的,现在却是邀游四海的空姐,自由得像只鸟儿,根本不想结婚;有人本来立志当卡车司机,后来却成了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6.
自由在高处     
先给大家做一道智力题吧。 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动一次,而不是数字对调。我不想吹牛,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做出来了。而后当我把这道题转述给一些朋友时,有一位朋友,冥思苦想两个小时后终于放弃。我至今未忘他那痛苦的表情。当我将答案告诉他后,他彻底崩溃了。  相似文献   

7.
娘心似伞     
那年初冬,我应征入伍了。告别家乡的那天,年逾六旬的母亲将一把崭新的折叠洋伞放进我的行囊中,深情地凝望着我说:“娃,你就要远离家乡到部队上去了。咱家穷,娘也没啥好东西送给你,这把洋伞你带到部队上去用吧。记住,人穷志不短。想娘的时候,你就拿出来看一看,看到这把洋伞,就当看到你娘了,千万别因想家耽误了工作……”  相似文献   

8.
好多童年的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恍若眼前,连一些细枝末节,都记得特别清楚。记得父亲为我买的第一支笛子,是1角2分钱;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角7分钱;买的第一把京胡,是2元2角钱……那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为了给我买这些东西,父亲掏出这些钱来,是咬着牙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误解     
佚名 《金色年华》2011,(8):79-79
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原话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君燕 《伴侣(A版)》2014,(12):30-31
当老张说要把我送人的时候,我挤眉弄眼地朝他做着鬼脸,嬉笑着说:“那正好,我早就受够你的管教和约束了。”老张却不笑,脸上露出少有的正经和深沉:“这户人家条件很好,身边一直没有孩子,你去了,他们会把你当亲生儿子对待的。”老张反常的话语和表情让我感到了一丝不安,我承认我有些害怕了,但脸上却强撑着笑,试探道:“老张,你干嘛呢?  相似文献   

11.
一条短信     
点卡目 《金色年华》2009,(11):44-44
我和老爹的隔膜由来已久:小时候慑于他的威严;上学后再没有时间;工作了,我在省城,老爹在老家,每次回去都是匆匆忙忙的,和他老人家的交流少之又少。每当看到他如银的白发、微驼的背,充满内心深处的是感恩,我自认为和老爹之间的隔膜只能让我把对老爹的爱埋藏在心里,羞于表达。  相似文献   

12.
社工济世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曾经是而且迄今为止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座右铭。高中的时候,我把它仔细地抄在笔记本上;现在,我把它认真地刻在内心。正是这句话,伴随我度过了许多风风雨雨却依然不改赤子之心和凌云之志!  相似文献   

13.
修养篇     
《老人世界》2011,(7):62-62
1.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14.
当您平淡无奇时,从不与您或鲜有与您往来;当您欲升迁或正发达时,却今天来找您玩,明夭来约您谈的人。西当您学习紧张、工作忙碌时,他还不辞别,仍缠着您海阔天空,强与颜欢。进入您的房子犹如进入自己的房子,翻翻捡检,过于随便;特别是把您贵重的东西,如某种电器当作“试验”,个个“机关”触到,而不顾措是否会弄坏。把您的东西(包括借的)不当数,弄坏了不修,弄丢了不赔,甚至起码的道歉也没有。当偶然您提起时,他竟豁然大度:“鸡毛蒜皮,不就几本书,几十元钱吗?哼,甭说几十元,就是几百元我也拿得出哇。”这样的人却不问自…  相似文献   

15.
因为我们是在轮回里重逢,那一定是前而过?我不知道,是不是前世的我还在与今生的你相遇,不然为何我们彼此间的款款深情总是不能协调。当我的心机被你的季风满满鼓起的时候,你却只是在隔山望海地静眺我;而当你的心潮终于被我的柔情涨满时,我却只想悄然隐去……于是,我想重生.以期能重叠你的步伐;于是,我在对你问候的末尾署了个/J\baby,我以为你能侵。以为你能懂我每一个眼神,每一举手投足之间的内涵,每一边招浅笑中的沧桑与无奈;于是,我想独自位立于沙滩,面对广阔无垠的天空、波浪稻增的江水,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和静化;…  相似文献   

16.
四年前,当我满怀着色彩斑斓的梦想只身南下深圳打工时,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单纯女孩;四年后,在回家过年时,除了给家人带回大把的钞票和深圳的故事外,我还给父母带回两份特别的“见面礼”──一大一小两个活蹦乱跳的男性公民。“小家伙” 自然是写在我户口簿上和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而那个陪伴我的“丈夫”却不属于我“版权所有”。  相似文献   

17.
信任如天     
我习惯性地来到这家李记馒头店,依然是两块钱的馒头。当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老板却不好意思地说:这会儿找不开钱,馒头您先拿回去吃吧,什么时候有空了再过来。  相似文献   

18.
“张大平当县长了!”家乡人清清楚楚地从广播中得知这一消息,沸沸扬扬地传开来。正在乡村采访的我,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所到之处,往日只有点头之交或不愿答理的人,忽然间与我“亲热”了起来,扯着我说个没完。途中,饭有人管,饮料有人供,我不抽烟,衣兜里却塞进了“红塔山”、“阿诗玛”,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回到家,妻张大平望着我笑。我问“什么事这么喜?”她说;“我当县长了……·”说了半句又去笑。我知道她在跟我开玩笑,便不再理会。次日上班,看到桌上一份文件,赫然写着“副县长张大平”云云,我恍然大悟。省政府下派的科技…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与新朋友结交之后,却不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跨越了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尊卑之间等种种交往障碍时,却不一定能把关系推到更高一级的层面;当我们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却不一定能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相与为一的美妙境界。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还囿于“一般”。纵观交际现实,这种“一般”的情景十分普遍。有人安于现状,但更多的人希望能超越“一般”,把自己的交往再推前一步。增加交往强度所谓交往强度是指交往的密度和深度。交往的密度是说交往要频繁、密切,不可失之疏淡。交往的密度是交际关系状况的反映,也…  相似文献   

20.
来访者自述:(舒儿,35岁,公司会计)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小时候,在那个小村庄,我是长得最漂亮、学习最好的姑娘。上大学后,当父母带着我再次回到城市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喜悦。那时我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全家人迁回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