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黎虎 《阴山学刊》2002,15(3):49-50
<中华文明简史>是一本成功的历史专书,也是一次弘扬中华文明的成功尝试,有四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立意新颖,主题鲜明;二、构思精巧,结构合理;三、取舍得当,重点突出;四、深入浅出,简明易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要"进学生头脑",必须找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堂教学切入点.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理论疑点、难点问题可以成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堂教学切入点.以此作为<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堂教学切入点,可以唤起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情,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龙绍讷是清朝时期一位"思力沉厚"、"刻意深入"、"肄力于学,著述侈侈隆富"的苗族思想家.著有<亮川前集>二卷、<续集>二卷、<试帖>二卷、<文集杂俎>四卷等.<亮川集>集中体现了龙绍讷的哲学及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5.
<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通论>是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两书各有其特色,将两书作整体观,可以说<通论>的宏观、全面与<导论>的具体、专门,能形成有机互补、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郑献芹 《殷都学刊》2001,(1):104-107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博大精深,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可谓包罗万象、要言不烦,是后人研究<说文>的一部十分难得的工具书.<段注>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汉语词义问题的研究更是超过了前人,成就了不世之功.本文从四个方面就段氏对汉语词义研究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学巨著<史记>中熔铸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对<史记>反映这一内容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重点论述,这四种表现手段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曲考>是一种古代戏曲目录,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刘致中却发表文章说,人们所讲的<曲考>,是<剧说>的初稿本.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刘说之误,认为历史上人们对<曲考>的记载是真实可信,不容否定的.<曲考>不是<剧说>.  相似文献   

9.
侯冲 《学术探索》2001,(5):85-88
文章根据大理地区碑刻铭文及云南古代地方史料全面考察了<白古通记>一书的称名,认为<白古通玄峰年运志>是该书本名;<白史>、<郡志>、<旧志>也是<白古通记>的称名之一.弄清<白古通记>的称名,有助于全面搜集相关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白古通记>,深化<白古通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侯德仁 《阴山学刊》2006,19(5):62-65
《中华文明概论》以论为经,以史为纬,经纬交织,深刻阐发了中华文明的真谛。本书有四个鲜明的特色:重视宏观理论创新;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深度挖掘;对中华文明“和谐”精神内核的精辟阐述;文笔清新流畅,逻辑严整,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文化构成了中国人生态本性,而盐文化则造就了西方人的科学精神。水文化及盐文化各有千秋,特色鲜明,水文化具有通融性,强调以和为贵,而盐文化则强调整齐划一,强调勇于有为。世界趋于大融合时代,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将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也有利于管窥当前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发展的特性及社会文化的本质,以便有效地开展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叶,美国好莱坞影像文化以强力冲击,迫使中国影像文化人对它作出全方位的反思。本文以理论视角、思辨方式,对中国影像文化的生成模式、造型符码与新潮品格,作出当代解读。唯有如此,中国影像文化才能跻身于21世纪的世界影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国的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有了酒,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对酒兴味盎然,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酒文化。酒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佳作;酒与文人的趣闻轶事不计其数。酒在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作用也非比寻常。宋代医学家钱乙能集酒的作用于一身,不愧是嗜酒好酒医家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国力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元第一个千年形成了覆盖整个东亚,远播南洋与塞北的华夏文化圈;二是在第二个千年启发了西方的现代文明,并完成自身从逐步衰落到由边缘而中心的复兴。21世纪伊始,中华文化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并昭示了西方模式之外的世界现代化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启蒙运动是西方17、18世纪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唤醒理性精神以从宗教中解脱出来,是这一运动的核心特征。中国先秦时期思想的发展尽管背景不同,但也含着类似的因素,因此可以说,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经历了与西方启蒙大致相同的运动。"早期启蒙说"就是对这一奇特现象的描述。确定这一说法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质,如为什么中国文化具有早熟的特征、轴心时代后为什么中国文化没有走宗教的道路,有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本身也是对特定生态进行适应的结果,它的核心特质都能在其与特定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得到深入理解:天人合一源于农业技术不能掌控的自然环境;情理精神生成于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本位奠定于以情理精神为基本原则的规范环境.然而,现代学校作为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组织机构,本身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经常使现代学校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僵死"的文化.因此,提升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学校中要创设出与传统文化兼容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传统文化鲜活起来,从而在根本上为学校中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7.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罗超 《殷都学刊》2006,(3):88-101
文化视野的困惑突出说明对文化本质认识的模糊。广义文化视野也是文明视野,在人为性这一最基层涵义上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重合的。主体性文化视野也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视野,从广义文化视野的现象描述到主体文化视野对文化本体的把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文化的研究视野。象征文化视野也是文化通观的研究视野,文化通观的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整体结构的动态把握,文明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成果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张艳杰 《北方论丛》2002,(3):111-113
词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之一,能生动地反映社会以及民族生活的不同侧面.在不同的民族群体中,词汇所具有的意义能独特地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汉俄两个古老民族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世界语言中宝贵的一员.词语文化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比较汉俄两种语言中部分词语的文化差异,可以更深刻体会汉俄两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心理学以及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阐述了中国文化所包含的心理学的意义,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及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