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大学德育要产生效果,就应在培育大学本身的道德风气,建树教师对于职业的学术敬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大学生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前实践"认知能力;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后实践"道德的反思能力;以及关注大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德育实施中,运用以美育德的桥梁作用,从德育的角度发掘美育的道德教育价值,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德育层次,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在以美育德的实践活动中要防止用德育“包办”美育、一概抹杀理论灌输、无视针对性、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等各种误区。大力拓展德育资源,加强对审美实践各环节的德育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将之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德育与美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的统合,达到德美相长,共同育人。  相似文献   

3.
大学德育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通过树立和谐的高校德育理念,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和谐的高校德育管理系统,深化和谐的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等增强大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德育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现代化,大学生德育实践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各高校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路径,实施大学生德育实践工程。通过对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中,安全健康教育工程内涵的阐述,及对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确立构建安全健康教育工程的原则和目标,以及构建要求和方法,对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促进具有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高等学校与社区的文化互动关系、城市社区蕴含的德育资源以及大学生品德发育的内在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德育工作视阈向所驻社区拓展的必要性。认为社区物质文化建设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社区的地域性优势为大学德育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空间;社区的人力资源是大学德育师资的必要补充,同时城市社区也是大学生品德发育所必需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的最直接、最便捷的场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德育的工作视阈向社区拓展过程中应遵循主动吸收、理性选择、科学调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大学德育对德育生活世界的失落与遗忘,是对大学德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从"生活世界"的内涵入手,结合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困境:大学德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疏远;大学德育对大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忽视;大学德育对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剥离。并从对话生活——倡导大学德育的回归,转客为主——凸显学生主人翁意识,立足实践——转知为智,化行为德等方面提出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创新路径选择,以期切实提升大学德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和信息化的高校德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给传统大学德育体系带来全面冲击。而大学德育在网络世界的缺位显示了大学德育手段、内容和效果的滞后。提出基于网络和信息化的大学德育“统筹化、内隐化、实践化、主体化”等四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涵美、展示美、发现美、实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德育实践活动应当不断引导大学生去感知、体验和领悟德育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美感,从而建立真正综合性、系列性、多功能的审美化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将课程资源的概念应用于德育,可以拓宽教与学的视野,使各种德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大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涉及到“两课”教学改革、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德性是在教育活动与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生生交往是大学生德性发展的背景和条件。生生德育交往具有平等性、渗透性、渐进性、隐蔽性。高校德育要发挥促进大学生德性发展完善的功能,就必须在重视师生交往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生生交往,从而建立走进生活、交往与实践肾密结合的德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德育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德育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通过构建主体参与式的高校德育立体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构成及提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构成包括文化素质、专业技能、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及能力素质。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要做到明确认识、掌握方法并积极实践 ,还要一专多能 ,注意道德品质的修养 ,通过这些途径 ,才能有助于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军训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长远战略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就20年来学生军训的实践,从理论上论述了军训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紧迫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德育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 ,应注意帮助学生确立理想的自我 ,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从而真正将受教育者头脑中“内化”过来的品德意识“外化”为品德行为 ,形成社会认同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作为学生时期最后的体育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终身体育的关键阶段.为此,高校体育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以体育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其中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大学生在道德素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进行系统的道德理论教育 ;通过高校教职工的言传身教 ;结合专业知识学习 ;健全道德监督机制 ;进行符合道德的行为训练和道德实践来达到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仪表形象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入手,探讨了什么是大学生特有的气质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优良气质.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提出了以大学生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等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人际交往、各种礼仪礼节、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形成一种内外统一的气质培养方式,逐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德育工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的实效。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表现、危害,寻求解决对策,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