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远  施闻 《人口研究》2017,(2):71-83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3,(6):70-78
本文基于626份农村女性劳动力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首次发现打工经历、家庭成员的意见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具有正向影响,而家庭中是否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对其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还得出与以往学者不同的结论,即教育程度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具有负向的影响,而年龄、婚姻、家中是否有儿童或少年、家庭年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研究还验证了非农技能、耕地面积、乡镇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数、所处地区差异对就近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家庭迁移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农村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数据,以家庭为单位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无子女、子女年龄是影响家庭迁移的重要因素。与无子女的家庭相比,有子女家庭中夫妻二人至少一人外出打工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且子女年龄越小,影响越大。老人健康因素对一个家庭中夫妻二人是否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影响不大,但家中男性老人健康较差会大大减少已婚子女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迁移决策中的家庭角色和性别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济南市民工调查资料,描述迁移(流动)决策中家庭作用和性别特征。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特征决定了农村人口外迁大多采取家庭决策、劳动个人迁出的方式。由于同等劳动力素质的女性,外出打工收入低于男性,按照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家庭收入最大化原则,女性外出频率大大低于男性。而那些实现转移的女性人口,又具有发展动机高于生存动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戎建 《西北人口》2008,29(3):73-76,81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应该将迁移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单独进行考察。通过讨论迁移的预期成本和收益,发现与教育投资相比,迁移能得到较高的回报率,迁移回报率是吸引农村劳动力选择迁移流动到城市的重要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一种理性选择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孙妍 《南方人口》2023,(4):41-54
使用1997-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迁移机会对农村儿童高中就学影响的性别差异。将各城市到北京、上海、广州的球面距离均值作为跨市迁移率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在高中年龄段,迁移机会减弱了农村女孩的就学倾向,却对男孩没有显著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给出的解释是年轻女性的迁移收益较男性更高,且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对女性年龄的歧视,年轻女性的迁移收益高于年长女性。这使得女孩较男孩面临的就学机会成本更高,因此迁移机会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女孩就学概率。  相似文献   

7.
转轨时期劳动力迁移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计算和分解地区收入及发展水平差异,描述改革以来地区差异的具体特征;并根据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的空间特点,揭示地区差异与劳动力迁移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农村劳动力迁移以省内为主,跨省迁移中以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为主,以及农村到农村迁移具有重要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庭承包责任制尽管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但由于未能很好地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顺畅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既受到城市户籍制度的迁移阻隔,又受到农村土地制度的退出束缚.因此,文章认为,在改革城市户籍制度为农村劳动力打开迁移之门时,还需通过土地保障权的转让来消除迁移者的退出之虑,实现劳动力的永久转移,并在此基础上相应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部农村固定观测点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本文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健康选择机制。将滞后一期健康状况作为当期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初始影响因素,解决了健康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分离了农村劳动力的前期迁移状态,有效区分了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迁移距离呈现正相关关系,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迁移地点相距家乡较远。而对于已经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一旦遭受健康冲击,则将发生回流的现象。健康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健康移民效应和三文鱼偏误效应。  相似文献   

10.
贸易自由化环境中的女性迁移流动及其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琳  宋月萍 《人口研究》2004,28(4):57-62
贸易自由化引致包括女性劳动力在内的大规模乡城劳动力迁移 ,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相关因素以及各级政府管理、服务因素 ,本文认为贸易自由化促进的劳动力迁移对女性劳动者的生殖健康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同时 ,户籍制度的限制、工作生活环境的压力以及生殖健康服务的缺乏也在威胁流动女性的生殖健康。由此提出 :在贸易自由化的环境中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生殖健康服务 ,不但有利于流动女性的健康和发展 ,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柳建平  张永丽 《西北人口》2008,29(3):91-94,100
本文利用对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在总结贫困地区致贫基本原因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及其相关因素对缓解农村贫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外出劳动力数量、流动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流动时间的长短、流动的稳定性、流动区域等因素对缓解家庭贫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外出打工已成为农村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R Li 《人口研究》1986,(6):19-23
The impact of income on women's fertility in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data from official and other published sources. The author notes that there is a clear link between lower fertility and higher income up to a certain point. This point seems to be when family income reaches a level of 300 yan in rural areas.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fertility are also considered, including the 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rogram, female educational level, and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口安全的视野研究农业女性化现象。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内在原因,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女性劳动力人力资本处于劣势是农业女性化产生的重要原因。农业女性化现象产生以下重要的人口安全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中女性居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二是农村人口素质普遍降低,不利于农村发展;三是女性人口的安全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农村婚姻破裂和老人失养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与和谐。为此,要以社会风险的理念和整体的思路治理农业女性化这一现象,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人口结构分布合理;更新理念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农村女性素质发展;强化人口宏观管理,促进城乡人口科学有序流动;改革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农村女性安全和发展;构建人口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应对人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吴红宇 《南方人口》2005,20(2):53-59
本文就劳动力迁移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劳动力迁移者的角色定位.文章分别把迁移者定位于劳动力的供给者、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地区商品的消费者和家庭的生产者.文章在每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各角色定位的模型,然后通过分析找出目前中国可能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结论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阻碍劳动力迁移的根本原因,在逐步放松户籍管理制度的同时,给农民工以国民待遇是我们制定所有政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consequences of migration in terms of child education and child labor using a unique rural panel dataset for El Salvador. Results sugges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onsequences of migration on child activities that remain in El Salvador. While female migration tends to reduce child labor, both in domestic and non-domestic activities, male migration seems to stimulate it, in particular in terms of domestic labor. In contrast, while male migration has null or slightly positive impact in terms of school enrollment rates, female migration apparently reduces the likelihood that a particular child stays at school. Some of these results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of the child. The results do not seem to be driven by female migrants remitting more than males, but rather to alternative competing explanation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child–adult male labor substitution,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remittances by gender of the recipient person, or limited ability to monitor funds when remitted by female migrants.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省农民就业程度与效果。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数量大,而且,转移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对黑龙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把黑龙江省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张祺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07,28(5):12-16
根据对山东省丘陵地区临沭县的农户外出打工情况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山东丘陵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是相当普遍的,打工对家庭的收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其次才是劳动力剩余和年轻人渴望从事非农业生产等原因。存在缺乏双亲监督,留守儿童读书不理想的家庭约有20%。当地政府对农民外出打工起到的引导作用比较有限,调查中接受过政府培训或者由政府组织外出打工的农民仅约占20%。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效果不太明显,文章呼吁一定要注意发挥我国劳动力便宜的相对比较优势,走劳动密集型道路,以求拉动就业。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态势,研究发现,农村2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供给已经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估计在不久的未来,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总量上不会减少,但是真正能够融入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农村年轻知识型劳动力(知识型在这里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供给会出现短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区工资差别和就业机会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型人口及劳动力流动的变化 ,并根据哈里斯和托达罗的模型 ,结合作为中国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向 ,提出了经济开放刺激的城市经济环境是诱发人口流动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流动理论揭示了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差距的机制。城乡差距与农民工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理论与发展经验的分异表征劳动力自由流动拉平地区差距命题成立的条件性。农民工身份地位历经政府强制性限制、民间默认、政府认可的制度演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角色优势凸显。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同步的。在城乡空间大循环中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城市沉淀。在乡村内部通过农民工回乡创业促就业,共同构成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双循环机制。农民工身份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农民工问题解决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范东君  朱有志 《西北人口》2012,33(3):104-109
本文通过利用对湖南五个乡村2008—2010年连续跟踪的调查数据,分析和测定了湖南农村劳动力流出对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程度。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1-2009年的调查数据和201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出是影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流出每增长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就会上升0.067%,农村劳动力流出增加会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