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而又深邃的风险思想。先秦道家哲学之主题就在于对风险的关注、思辩及超越,在于循着自然无为、明哲保身的逻辑主线探求规避风险之道。先秦道家的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理念与实践可以为我们遭遇的现实风险困境提供另类哲学诠释,为防范、化解现代风险的思路提供深层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2.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程颢哲学主要围绕道、理、器三个核心概念展开,承继中国传统哲学对"道、形、器"的话题探讨,铺展开以"道、理、气"为转换模式的新式方法,兼以各家学说独特气质,程氏哲学显现出生生不息的大道之行。理与形名虽不同,但实相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明道先生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本文围绕道、理、器三者的逻辑关系及逻辑理路并结合史宁中先生"自家体贴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方法谈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仅注重道德伦理实践,而且具有表现为理性思维的形上之学。以“道”为理论核心的《老子》哲学就是中国形上学思维的最早表现形式。“道”是《老子》哲学确定的宇宙本体。《老子》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可以称为“无”的客观实在,是有与无的内在统一,是万物发展的宏观场合。“道”的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哲学的深层结构的逻辑分析入手,对“神秘主义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哲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实事求是的定位分析可以发现:“神秘主义方法”不仅不排斥“逻辑分析方法”,而且是以“逻辑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尽管“神秘主义方法”拒绝对以本原、本体、秩序和境界之“道”为表征的意义世界或境界进行逻辑分析,但其本身就是逻辑分析的结果,否则我们永远无法进入“神秘主义方法”所指示的以本原、本体、秩序和境界之“道”为表征的意义世界或境界.“神秘主义方法”作为中国哲学的方法论特质的原创建构,以逻辑分析方法为基础,主要体现在何为“道”、如何“得道”、所得之“道”如何说和如何对待这些关于“道”的言说四个问题或方面.而这四个问题或方面则不仅构成了中国哲学的深层结构,而且构成了“神秘主义方法”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道、形、器的术语及逻辑——以庄子《知北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海德 《东南学术》2005,1(5):116-121
人类的三大文化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哲学形态,道教哲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既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对象,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教之“道”渊源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思想,脱胎于汉代的“道气论”,在扬弃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大乘佛学的“二谛义”与“中道说”,终致在隋唐时期融铸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从而使道教之“道”呈现了由实体性向非实体性过渡的宗教哲学特征。这是中华文明首次以宗教的形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能为当代世界文明的处境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涵盖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原则、目标、任务、战略布局、方法路径等基本问题,并对思想理论、价值引领、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创作、文明探源、遗产保护、网络治理、文明互鉴等方面作出全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念观点、核心要义、体系架构、思维方法、话语体系等具有独特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是对先秦形式逻辑的系统总结。但若以西方形式逻辑为标准来考察 ,就会发现荀子的正名逻辑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种不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以“人”为中心的从社会到自然再到社会的总思路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董根洪 《浙江社会科学》2015,(4):97-102,158
生生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魂,从天地生生之道而天地生生之德而人类生生之德,构成了传统生生哲学的内在逻辑。而从人类生生之德到中华民族的乐生、好生、健生、永生、和生、创生、厚生,构成了中华民族最高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3.
礼法、刑法与道法:先秦法思想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法思想有礼法、刑法与道法三条发展路径.礼法思想是中国古代法思想的起源,基于自然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宗法伦理是其核心要义.刑法思想是在解决战乱的社会需要中,以内刑外兵发展起来的以法治国的法治理论.道法思想是哲学意义上的法律发生学,道生法,以王霸杂之为社会治理的内容.先秦法思想演变的不同路径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宋明道学的“道体”被认为是与“今所谓本体意同”的真正本体论。程颐始以“道体”来解释“子在川上曰”,并以“与道为体”论述“道体”,朱子认为其“体”字为“体质”义,而非体用之体,即非体用论意义上与“用”相对的“本体”义。与此相应,朱子认为《中庸》“体物不遗”的体物也不过是“物之体”的意思。王船山延续了程朱的道体论,亦强调“体”即形体义。然船山基于其气学立场,认为道体无非是道之体,强调“道体自流行于天下”这一宇宙论形态的道体流行观。对船山而言,道之体即阴阳,也就是阴阳为道之体,故道与阴阳(器)构成了世界的整体结构。然而道与器并非分属形上形下,亦非两种“异体”,相反,道器构成“交与为体”的一体关系。重要的是,在道器结构中,器为基体,道为属性,因而只可说“道者器之道”,却不能说器者“道之器”。这是由于世界的实在性唯在于“器”,故曰“天下惟器”。总之,船山哲学通过对宋明道学“道体”论的重新诠释,建构了“形形皆有”“体用胥有”的气实在论,而这一理论特质印证了张岱年所说的中国哲学本体论肯定“万有众象同属实在”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逻辑系统,它内在地包含三个逻辑子系统:中国梦价值内涵的存在方式、基本属性和演进模式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理论逻辑;小康梦、大同梦、王道梦相互交织的历史传统,天国梦、维新梦、共和梦依次递进的思想启蒙,强国梦、复兴梦、富民梦相互印证的价值体认,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历史逻辑;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发展逻辑。这三个逻辑子系统分别从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原因与依据、演进的方式与路径、演进的规律与机制三个维度建构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剑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对宇宙的这种划分 ,使得以物喻道成为先秦道家宣讲道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先秦道家认为天地之间无物非道 ,万事万物均是道性的体现。这种道器观直接影响到古代文学风格的形成。古代剑文学之所以具有阴柔幽妙、流动多变的特点 ,即是其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8.
王振复 《学术月刊》2024,(1):141-154
中国美学具有独特的范畴体系。作为中国文化所特有且与审美相联系的一种知识结构,它是一个动态四维的逻辑网络。此即:一个逻辑原点:无极;二重哲学本体:绝对之无的本在性无极,与相对之无的次在性太极的对应结合,以无极为“一级本体”、太极为“二级本体”;三大人文支柱:历史哲学意义的“道”、文化意义的“气”与审美现象意义的“象”的三者相和;四为基层建构:由“道、气、象”三者构成其各自所统摄的范畴群落及其相融。中国美学范畴体系,具有有序而深邃的思性诗性化、诗性思性化的人文特点,渗溶着中华文化所特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了楚巫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包含着对楚巫文化与宗周礼乐文化的双重否定,他对道德真实内蕴、宇宙精神的追求,对淳朴和谐社会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显露出与先秦诸子全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哲学特有的学术话语。王船山阴阳之道指的是船山阴阳思想逻辑展开的规律及其方式。王船山阴阳之道的逻辑展开由本体之气始,阴阳之道由阴阳之气、阴阳之理、阴阳之撰以及阴阳之化四个逻辑层次展开并成为可能。船山阴阳思想四个逻辑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乾坤并建的统一性,最终实现了船山阴阳思想的逻辑度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