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东西部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次生农地制度安排,其根源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外[1],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博弈论论述非正式制度与经济绩效间关系的基础上,诠释了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对现有农地制度差异的解释。结论指出推动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改革是西部农地制度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理论和制度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农民认知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关系,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农民的认知与中央政府的认知之间相互调整以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农地制度的整体效率取决于具体的制度安排是否尊重了农民的主观意愿;农民认知主要通过与中央政府认知的互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两种机制影响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也塑造了农民对于农地制度认知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现行农地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引入产权与制度绩效和制度变迁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了现行农地制度的产权缺陷,指出现行农地制度是阻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农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着眼点应是所有制的改革,并提出了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新的构想──准私有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农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纲领性文件。针对现有农地制度存在产权残缺、产权的模糊性和非排他性、产权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让性等问题,应创新农地制度的基本思路:形成农地产权结构合理,主体界定清楚,边界清晰,交易成本、监督成本、社会摩擦成本和社会稳定成本最低,农地配置效益最高的农地制度。通过农地产权多元化,使用权流动化、价值化、证券化,承包权物权化或财产化,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化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是由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构成的。内在农地制度由人类经验演化而来,它体现了人类通过合作解决冲突的各种办法,包括农地习惯、农地习俗、农地惯例等;另一种农地制度的产生方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理性设计的结果,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农地制度称为外在农地制度。如果人为设计的外在制度不能适应内在制度的要求,则外在制度的效率会下降。要使我们设计的外在农地制度能够有效实施,一个重要前提是外在农地制度能够与内在农地制度相适应。这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农地制度有一定启示:一是平均主义的观念作为一种内在制度,对农地制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二是习俗作为一种内在制度,对农地再分配产生某种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约束日益明显。通过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制度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农地制度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还存在很多摩擦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对农地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认识不足、重经营权改革轻所有权改革、“一刀切”等误区。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推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既有利又有弊。因此,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路径依赖”的有关思想,在制度变迁中,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时,也应该了解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惯性与趋势,在总结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宜的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是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具有渐进性.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由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农地使用权的抵押来融通资金,以满足农地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地习俗元制度及其对农地外在产权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农地习俗元制度简析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不同地区农村在农地利用过程中,在国家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协调有关当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相应的习俗制度,并且,作为一种自发秩序的习俗,有其自己的实施机制。例如,在农地土地面积、农地市场流转、农地纠  相似文献   

10.
对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理论界主要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主张在保持现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变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二是主张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把承包期延长到999年;三是主张实行农地私有。比较分析三种改革方案,农地私有不仅在增加农地产权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提高农地生产力和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地私有和与之相关的各个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制度安排、交易成本与农地流转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节约交易成本,也诱致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影响农地流转价格.影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及其价格的制度大约有三类:村庄制度安排、习惯法、国家制度安排.三类制度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及其交易价格.目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交易成本-流转价格之间有一定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 ,与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体制相比较 ,具有较大的制度绩效 ,但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体制问题 ,并没有解决农地制度的所有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涌现出“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 ,促进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市场化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实现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及其创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公有制、土地资源约束和城乡二元体制条件下,国有土地使用权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交易制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受国家农业政策和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刚性制约,农地使用权的交易受到较大限制。如何突破现行制度的束缚,激励农地使用权交易,实现产业与规模效益,保障国家和交易各方的利益,这是三农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农地使用权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我国市场化、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相适应,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健全农地产权制度、使用权交易模式和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规模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农地制度的框架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边际效益悬殊仅使农地流转成为可能,农地的流转收益低以及农地的保障功能较重严重地束缚着农地的流转,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仍不可能得到实现。农地制度一定要重新安排。"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农地制度创新可提高农民农地的流转收益同时又能兼顾农地的保障功能,这样,农民流转农地的经济驱动力加强了,也没有了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农地流转、农地规模化经营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滞后的农地制度改革已经造成严重的伪城市化,粮食安全与失地农民问题,引发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直接威胁到中国现代化的持续。然而,农地制度改革由于维持派、折中派、激进派在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中国耕地是否逼近红线,农地社会保障能力的判断上存在严重分歧而被拖延。要解决不同理论派别之间的观点分歧,仅有逻辑推理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实证调查与研究才能获得真实的判断,为正确的农地制度改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地制度创新是启动农村改革的一个支点.本文围绕农地制度的相关内容,即农地所有制、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农地经营运行机制、农地制度创新新思路等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通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呈现的现实问题和影响市场化进程内外因的综合考察,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制度构建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农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应当将效率与长远经济发展相结合,将总量增长与社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进而从法律制度上找到经济效率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农地流转法治化的途径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土地制度创新过程中,可逐步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实现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与效率取向原则,同时又要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供求的矛盾现实,通过检视<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对于农地使用权制度设置的限制,总结试点地区农地融资地方立法的实践,梳理与探讨农地融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即如何选择和规范农地融资运行的法律形式,以及如何通过立法来实现农地融资关系中最核心的风险规避与多边利益维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探讨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地制度创新影响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农 村中一些主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如平均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家庭和家族观念、公私观念对农地制 度创新的影响。最后是简要结论及其对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