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民国元年 ,在商会的组织下 ,商界发动了一场“争复公权”运动。由于临时参议院和袁世凯政府对该运动做出了不同反应 ,影响了商界的政治倾向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初政局。该运动虽然没有成功 ,但是它不仅是商界整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而且反映出商界民主、参政意识的显著提高 ,是商界政治素质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抗捐与争权:市民权运动与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上海各马路商界因公共租界工部局增收捐税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民权运动,目的旨在争取华人参与工部局董事会.在这场运动中,华商以抗捐为手段,以马路为组织范围,广泛发动华商店铺与工部局展开了博弈.截至1920年春季,作为市民权象征的华人董事并未产生.但是,作为市民权运动的副产品,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及各路商界总联合会在抗捐风潮中相继产生,推动着市民权运动向更深层次发展.马路商联会的广泛出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上海中小商人争国权、商权与维护人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崔淑慧 《学术研究》2003,(11):145-146
詹伯慧先生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以下简称《概要》)已于2002年7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和《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之后,对广东粤方言进行大规模调查的又一重大成果。 《概要》全书反映出作者对广东粤方言的论述做到了既“全面”又“细致”。“全面”是指《概要》立足于广东粤方言这个全局,对它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调查研究,从面上基本反映了广东粤方言的整体特点,是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广东省内(旁及港澳地区)粤方言概貌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创办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的活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是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商业团体。此前关于广东商人和商业团体的著述中,谈及该组织时仅仅是一语带过而已,有些著作甚至称其成立于1924年,也有称是由广州市商会与总商会共同创办。本文论述孙中山为了改变广东商界不关心政治的心理,发动商人积极参与民主革命事业,从而设立这一新的商业团体。探讨这个新组织产生的背景、筹办的经过、成立后的一些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效应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民军,骨干人物多为原来的绿林好汉,在促成广东独立起过重要作用,但军政府成立后,民军被商民视为引起社会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革命党人从政治、财政、治安、舆论等方面考虑,除了把绝大多数民军遣散以外别无选择.后人对军政府解散民军政策的批评,很多脱离了当时广东的社会实际.广东民军问题反映出孙中山和他的同志面对的政治、经济、文化困境.革命党人的失败,主要不是因为某一项或若干项政策的决策错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东消费者行为的描述作为研究消费函数的出发点,作出了1978年以后广东消费者的行为假定。以此探讨广东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1978年以后广东情况的消费函数基本模型,并通过实际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出1978年以后广东省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杨涛 《殷都学刊》2002,11(2):51-57
宋子文在广州的理财活动可分三个时期。每一时期理财举措各有不同内容与特点。其理财客观上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北伐战争都起了积极作用。广州理财反映出了宋子文早期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8.
经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广东财政陷入危机,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广东地方当局开赌征饷.清末广东赌风弥漫一时,其赌博种类之多、形式之简单是其他地方所不多见的.盛炽的赌风是清末以来广东社会蜕变的一个流品,其最大的危害在于致死人命、败坏风俗人心、破坏纲纪法度、败坏吏治、助长盗风,从而加剧社会动荡,有碍社会进步.以清末广东赌博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近代广东在历史转型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 广东农业生产结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突破了长期存在的“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格局,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结构.下表反映了广东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情况,到1990年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低于50%.其结构变化值,1949—1978年29年变化只有19.2,而1978—1990年12年变化却有37.8,说明了改革开放期间结构的剧烈变动.在这一变动过程中,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亦由1978年的68.4%降至1990年的46.1%,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由93.7%降至67.7%,分别降了22.3和26个百分点,反映出在农业稳步增长的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下降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经上级出版部门批准,将从1991年起改版出双月刊.改版后的《广东社会科学》,力求在刊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精益求精,以新的、更加成熟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为此,本刊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的基础上,更好地贯彻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刊方针,充分反映广东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改革开放经验,积极刊登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努力促进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信息的双向交流,为理论探讨和实践决策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本刊主要栏目有:哲学、传统文化研究、历史学、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经济学、港澳研究、华侨研究、文学、社会学、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综合改革理论研究等等,力求全面反映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杨虹 《江汉论坛》2012,(8):91-95
近20年来,中国商界小说空前兴盛并彰显出表现现实的独特能力,从话语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权力"合谋"的结果,其中经济权力的介入至为关键。经济权力的影响与渗透首先借力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商人阶层的崛起,其次是通过大众媒介干预社会审美趣味,此外还表现在对作者创作的实质性操控上。这推动了商界小说由文学场域的弱势话语向强势话语的转向,伴随这种转向,商界小说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日益凸显其话语力量。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广东出了一本章回体《社会主义400年》;十年后,广东出了一本以漫画演绎邓小平理论的书.又是个新鲜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社科理论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俞天白的长篇新作《大上海沉没》(《纵横大上海》第一部,下称《沉没》)在1988年最后两期(《当代》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在1988年上海文坛上的出现,也象同年发表的《衰与荣》、《商界》在首都文坛、广东文坛上的出现一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两个指标。通过对全国各省区1978~1989年这两个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类排队比较,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出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各省区经济发展的变化:绝大多数省区的经济都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及一些原来相对落后的省区发展很快;一些省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其在全国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有了变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了。  相似文献   

15.
向卫国 《学术研究》2005,(1):136-139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广东诗歌渐趋繁荣,一系列重大的诗歌活动都与广东有关。这一 现象既反映了诗歌的多元化走势,也是广东的良好诗歌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广东诗歌的文化生态特征主 要表现在:海洋文化与亚热带地理气候的人文影响;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强势与政治宽松环境;外来诗人 及其与广东本土诗人的融合带来的诗歌生长新因子。  相似文献   

16.
《蜃楼志》一书对广东民俗进行了大量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广东地区的社会风貌。民俗信仰是一种精神民俗,反映了民众对于神灵的崇拜。在《蜃楼志》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民俗信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和占卦看相的描写上。从叙事功能来看,《蜃楼志》中关于民俗信仰的描写,更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反映出了广东文化的特色。通过《蜃楼志》中的民俗信仰描写,广东地区重祭祀、崇鬼神的信仰文化被生动地反映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与商界较少发生法律关系,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法律传统.近代中国商会法出现后,这一传统开始断裂.通过政府促导、组织控制、简约治理等方面的商会法实践,政府与商界发生了较多法律接触,进而演变出一种新型法律关系,构成法制转型之“政商新统”.这一“政商新统”,既与西方国家向工商社会分权以实现“自治型法”和“回应型法”不同,也与古代中国行政司法视工商事务为“细故”的传统不同,而是形成了政府主导和控制下的工商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8.
建国50周年前夕,广东学术界喜气洋洋,各个学科都在欢庆几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深具广东特色的中国语言学界也不例外。他们胸怀大志,不断结合广东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并培养出一批批专业人才。特别是近20年,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大踏步前进,取得了以下骄人的成就。一、广东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调查研究省内各地方言的风气遍及全省。广东是我国方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全国七大方言中,广东就拥有其中的粤、闽、客家三种,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此外,还有粤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粤北、粤西一…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资本主义在广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两次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这两次运动都可以说是从广东发源并以广东作为重要舞台的。因此,探讨一下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在广东发展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有助于了解这个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广东,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可以从外贸额迅速增长的情况得到反映。1875年,广东全年进出口货值不到二千四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史的研究受到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上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果相当繁富.既有通论性的著作,更多专题性讨论,资料汇编、工具书也出了不少,从而在理论建设、方法创新方面皆有重要进展.其中,在对上海城市移民群体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旅沪苏北人、宁波人等移民群体研究较多,但是系统研究广东上海移民的著作尚付阙如.近日拜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宋钻友研究员的新著<广东人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系统而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一百多年间广东人移居上海的历程、规模、人口来源、在上海的空间分布、同乡组织、区域特点,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对于金融、商业方面着墨尤多:而且书中关于广东同乡组织的运作特点、不同县级同乡组织的联系与区别、广东人的宗教与信仰、粤商的商业伦理、旅沪广东人与原籍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都富有创见,言必有征,填补了上海史研究中有关广东旅沪移民史的学术空白,是近年来国内上海史研究中学术含量较高的一部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