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硬道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动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着重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江苏是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突出典型.30年来,江苏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彰显改革创新时代要求、体现东部沿海地域实际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江苏发展之路",深刻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与区域发展实际全方位的成功结合,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建设乃至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宝贵探索,对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应是一个生态性的平衡发展过程。在以生态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中,追求现代化的生态性已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从内在要求还是时代趋势看,都应走一条复合型的生态平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选择是现代化的深层难题,也是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条主线,它要回答的是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文化选择实质上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先进文化引领现代化发展;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正确把握文化选择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推进先进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理论,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条件出发,协调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要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整合与超越。 一、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与现…  相似文献   

6.
马万顺 《理论界》2010,(12):13-15
"中国模式"对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启示性作用。包括: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直接走出一条深刻把握世情与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衬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的主题。因而,现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由宋佰谦、杨真祝等同志著的《广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是广西“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成果,也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大突破。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广西经济社会可持…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1992年7月联合国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庄严签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ZI世纪议程人在世界环发大会之后,中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表明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作为正待通过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尖锐对立面前,已经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来指导中国向ZI世纪迈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和需要作出的慎重选择”。迫使中国率先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首先是人口和传统工业增长模式对环境伪压力。目前的问题一是缺水,有300…  相似文献   

9.
一、立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实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教育都比较落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后发地位的中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实...  相似文献   

10.
努力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十大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才能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轨时期的人口问题与政策建议●蔡日方一、作为可持续发展因素的人口问题在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概括地论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他指出:“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目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认识自身的国情特点,采取积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深刻的和深远的影响。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核心贯穿于周恩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宝库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门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思想的核心。首先,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周恩来明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地处我国中西部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因此,应实施适宜的策略,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走一条以旅游促经济、养环境的良性循环之路,促进山西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力争实现自身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成为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国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不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它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经验性道路,也是一条规律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巩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要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走"回头路"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