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当代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入手,指出了专业外语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是物流人才的必备素质,突出强调了高校教育中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的实际翻译水平提出了五个翻译教学要点,旨在引导学生在翻译物流英语语句时学会从语法分析、专业范围、上下文逻辑关系、行文习惯和文体特征来分析和改进自己的翻译,同时还提出了三条教学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
翻译能力正在成为制约高级技术人才学术交流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翻译能力,进而提高其学术翻译水平备受社会关注。以河北工程大学专职教师为例,结合 PACTE2003修正模式,分析了高级技术人才翻译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专业文献平行阅读为主的语言学习策略,基础翻译知识自主学习策略,翻译策略指导下的翻译实践策略和互联网辅助下的翻译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翻译专业化程度的增强,社会和市场对于应用型跨学科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新理念,STEM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如何让STEM教育理念服务于我国本土化教学,尤其是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应该是未来研究的重点。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就是提倡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观点既体现了新文科的内涵,同时也满足了翻译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这就使两者结合构建翻译实践STEM教学模式成为可能。本文以“翻译实务”课程为载体,以STEM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在高校翻译实践类课程中构建PBL教学模式的路径,并通过模拟真实的翻译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翻译认知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能力。《综合英语》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认知能力,而注重学生翻译认知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促进《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树立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顺应性、关联性及语境性认知意识,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外语院校在培养俄语翻译人才方面存在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单一和学生缺乏实践等问题,剖析了俄语语种在我国的处境,提出了培养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即翻译能力。如何培养涉及翻译教学的方法、外语教育理念以及翻译教学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翻译教学应当始终遵循交际原则、文化原则、系统原则、认知原则、情感原则,其中交际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功能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它们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敲、揣摩、英汉对比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电子通讯的快速发展,翻译业务与日惧增.翻译市场也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可以预料,21世纪,中国将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翻译能力的人才将会倍受青睐.然而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教学,仍然是令许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推敲、揣摩,缺乏英汉思维和文化差异对比等方面的训练和修养,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在翻译中应用推敲、揣摩和英汉思维与文化差异对比等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梁艳君 《理论界》2007,(11):115-116
为了实现高等院校英语翻译课的教学目的,本文依据国内外翻译理论,结合就业市场调查和英语翻译教学经验,从明确翻译标准、培养学习兴趣、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语言水平、拓展知识领域、强化实践练习和重视外语测验七大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独立从事英译汉、汉译英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希望给翻译教学实际工作者以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社会对翻译的真正需求,无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文章指出我国翻译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以浙江树人大学翻译教学改革为基础,提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而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点就是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缺乏是日语专业学生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成为高校日语教育亟需解决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日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的具体表现,总结原因,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思辨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育的方向是培养特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把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并上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点播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案例结合到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对实际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部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中部塌陷”现象。为此根据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中部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和定位,分析研究了中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有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积极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的区位和资源、市场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强化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联合协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实现由注重地区比较优势到积极创造竞争优势的突破,实现由跟进式发展战略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突破,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破,在推进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促进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归属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天然地具有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办学特征,教师的实践能力呈现出满足不同层级教学需求的技能操作性、教学实践性和应用设计性。受本科教育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缺失、校地互动互惠共融机制不畅等诸因素影响,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面临困境。按照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导需求、契合高校和行业发展趋势、适合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高校应协调和凝聚校政企三方优势资源,统合构建"课程、项目、平台、机制"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一体化为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当前的形势和英语人才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各大高校较为重视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这一具有鲜明理工科特色的学校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并非单纯地教授学生英语技能和能力,而是担负着为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国际化优质人才的使命和担当。随着我国高等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英语教学开始向学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旨在培养出拥有较高专业化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扩展了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理论信息的能力是我国实现与国际化接轨的必要举措。但是在实际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科学信息素养的培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索和讨论,通过提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信息素养的策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时代对于优质人才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任何区域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一个高效的人才队伍会带动地区的一个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京津冀地区的联合发展,人才的引进因地区的差异化而不均衡。人才共享机制是解决这种不平衡的有力途径,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人才的稀缺性与发展的普遍需求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重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枢纽、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都使得重庆旅游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重庆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重庆旅游在开发和建设中,也存在着短期效应意识、缺乏大局意识,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度开发而不注意环保,以及规划起点低,投入不足,广度、深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精品意识淡漠,产品更新换代慢、部分从业者素质不高和高层次旅游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品牌建设和其他旅游要素等方面加以整合。如若这样,将使重庆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旅游产品质量得到更快提升、拳头旅游产品很快形成强大的市场活力,以及由此成为重庆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生态教育、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3+1”教学模式给高校带来的思考及启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型、宽口径的"零适应期"人才."3+1"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它注重高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前3年完成本科的基本学习任务,大学第四年进行创新实践锻炼.文章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3+1"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讨论,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及高等教育教学理念趋势引导下,基于河北金融学院“四驱动态自由化”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对知识向能力进行高效转化提出具体的课程设计路径,缩短大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时间,使学生的技术技能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真正落地、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创新、成长至关重要,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