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牛与中国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语言中的牛字成语不胜枚举.牛字成语由相应的牛的属性以隐喻方式产生,这些成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先后派生关系.本文通过对"牛"字成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展示了这些隐喻所生的成语在语言层面的内在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2.
《夜航船》是由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所编纂的一部综合性类书。书中的词汇语料覆盖面广、蕴含量丰富,汇集了先秦至明代的各类文献材料,且每个条目文辞简短,少则十几个字,多则几十个字,语料中囊括了不少产生在不同时代的成语。经笔者统计,该书四字格成语多达548个,其中十二生肖四字格成语有58个。通过对这些成语按来源的历史层次和语源构成方式进行分类,以明确书中生肖成语的具体产生时代和形成定型方式。并择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生肖成语进行演变分析,用历时的研究方法对其发展演变及沿用情况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切入点,来探求成语的“前世今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最终勾勒出《夜航船》十二生肖四字格成语的概貌,为后续《夜航船》四字格成语的其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四字格形式的成语一直以来都是成语中的主体部分,古往今来四字成语也多被人们广泛运用。而同义并列成语一方面作为成语中的特殊群体,另一方面又作为汉语同义并列词语的扩展,非常值得关注。在前人研究成果——并列式双音词排列具有"平起仄收"的规则下,文章以《汉语成语小词典》为主,对其中的同义并列成语进行统计分类,尝试浅究小词典中的同义并列成语的排列规则及原因,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刘建华  函璞 《新少年》2021,(1):94-95
甲你对"一"字有研究吗?乙这么简单的字,有什么好研究的!甲你可别这么说,这里面学问大了!乙我不信,这有什么学问哪!甲我问你,你知道带"一"字的成语有哪些吗?乙这还不简单,一帆风顺、一手遮天、一目了然……甲那你知道带"一"字的成语中,有哪些固定的模式吗?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财富”(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是汉语中的精华。对于成语的专门论述,已经很多很充分了。本文仅就“一”字开头的成语作些探讨。一、“一”字的构词功能和词义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彩,数以万计。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数词开头的成语所占比例最大,而在数词开头的成语中,“一”字成语为数又最多。如《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共收成语3013条,数词开头的成语共有180条,其中“一”字成语就占110条;《成语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收成语7800余条,数词开头的成语共有489条,其中“一”字成语就占220条;《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四字成语进行初步考察,并分别就《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所增加条目、删除条目和修改条目等类别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近30多年来《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成语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意旨。  相似文献   

7.
成语中存在通假字、古今字现象,如果不能理解这些现象,就会影响对成语的准确释读。不明通假字现象而出现误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通用"视为"通假"导致误读;一是不读本字读借字导致的误读。而对于古今字中的古字是按本义读本音还是按变义读变音,如果不知裁断也会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8.
谜语角     
李爱贞 《山西老年》2013,(7):34-34,63
1.鼓掌。(打一字)2.天旱。(打一字)3.傍晚。(打一字)4.南郭吹竽。(打一成语)5.鹦鹉学舌。(打一成语)6.坐井观天。(打一成语)7.量体裁衣。(打一成语)8.不毛之地。(打一成语)  相似文献   

9.
成语试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成语作静态分析,即考成语中加点字的音、形、义,其能力级为 A 级。如1993年全国卷第2题考成语的正确书写,1994年全国卷第1题考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1995年全国卷第2题中考有关成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解释,1997年全国卷第1、2题中考有关成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龙"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中含有"龙"字的成语(本文简称"龙字成语")数量众多,含义丰富,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出了中国的龙文化。本文试图从分析这些龙字成语入手,全面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国龙文化。  相似文献   

11.
副词“也”具有标记反预期信息的功能,信息类型表现为“反常理信息”、“反听话人预设”和“反说话人预设”三种.“也”的这种功能与“添加”义的泛化有关,说话人主观地把某成员“添加”进某范畴,就会形成“出乎意料”的效果,而这种在“类同”基础上的“添加”又降低了说话人的施为用意,具有特殊的语用效果;“也”字句前提句的缺失,也是说话人利用不足量原则语用策略的表现,对“也”所标示的反预期信息的理解是“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后缀"子"的范畴化是通过转化相关动作、性状等范畴而实现的,具体事物尤其是其中的工具以及部分特殊人群成为"子"缀词要表达的主要范畴,与同类的"儿""头"相比,在具体与抽象、称人与称物等方面三者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但它们有着共同的转喻认知基础。范畴化的"子"表现出语义上的人工性、非常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看似过时的设计理念,挖掘其扩展化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阐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语动词中,类似“始める”既能独立使用,又能作为补助成分接在另一个动词连用形的后面,构成新的复合动词而起到补助功能的动词屡见不鲜。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动词的补助功能在几乎所有的辞典中均被注释为“(补)接动词连用形后,表示……之意”。这种注释对日语学习者极为不便。为此,应按其功能特色加以归类,进而分析研究在实际应用时,与其构成复合成动词的条件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O"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O"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O"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16.
将亚里士多德的"卡塔西斯"说置于《诗学》文本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之中,可以凸显悲剧对个体与群体的独特功能,并由此阐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卡塔西斯"具有对雅典城邦政治中个体与群体冲突的弥合与超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也”作为语气词在《论语》中用得较普遍。从句尾的“也”和句中的“也”两个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它在各种句子中的用法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功能不仅是语言学家独占的研究领域,现代一些西方作家也常潜入语言学领域,以语言的功能为作品的主题,探讨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特别"功能--创造"事实"、摧毁记忆.语言,无论是对过去的假想叙述,还是对未来的假想叙述,都有可能成为"确凿的事实".因为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激起情感,而不只是描摹真实,是使人信以为真,而不只是给人事实.  相似文献   

19.
论"竞争稳定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果批发市场合伙企业的考察 ,我们发现促使此类企业稳定发展的真正原因是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 ,竞争保证了经济组织的稳定 ,类似于阿尔奇安的“竞争过滤器”概念 ,我们提出了“竞争稳定器”的新概念。并用它解释了国有企业经股份制改组后依旧难以摆脱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它所涉及的优秀文学作品既能陶情养性、和谐人格 ,又能激发人的向往、精神追求 ,培养传统美德和审美能力 ,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有独到的、不可低估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