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舆情雪球"现象。"舆情雪球"现象是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舆情与舆论之间相互转换和反复推动的一种直接结果。依靠新媒体手段(如微博和手机上网等),网络舆情经常和大量地转化为网上舆论和社会舆论,而后者又大大地刺激了前者,如此往复地强化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增加了对政府民生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监督。"舆情雪球"现象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民意诉求的存在,也不得不更加重视民意诉求转化为社会舆论后对决策过程的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司法以民意为基础,更要体现和反映民意。由于民意表达途径、方式与司法特有规律存在差异,在实现司法公正的过程中司法与民意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如何正确界定舆情民意,探寻舆情民意与司法公正和谐共进的最佳路径,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12-217
行政对策性研究和过程描述性研究是当下国内民意大众传播研究的两大主流。前者主要围绕"舆论引导""舆论管控"等关键词展开,具有短期维稳和刚性维稳的倾向;后者主要围绕"舆情监测""斗争剧目"等关键词展开,强调民意传播本身的特点或规律。上述两种类型的研究无疑都有价值,但面对国家和社会因民意传播而投入的巨大有形资产(人力、物力、财力)和无形资产(政府公信力、执政党合法性、社会信任、社会和谐),我们还应该强调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思路。由此,本研究尝试提出"政治效能"这一概念,梳理影响政治效能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政治效能评估的两大维度,强调建立一种综合评定和长效监测的民意传播政治效能评价机制,有助于推动民意传播管理向民意传播治理的范式转型,从而为善治的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政治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民主参与政治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针对各类舆情热点的频发现象,舆情范畴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而深入和正确认识舆情概念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其一,中国传统语境下的舆情概念主要包含了民本的思想,而现代舆情概念则增加了民主政治的内容;其二,在一些研究和表述中舆情概念常常与舆论、民意等概念相互混淆,而它们之间是有同有异的.  相似文献   

6.
舆情研究是在吸收借鉴舆论与民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舆情概念的提出和舆情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现实要求,突出舆情的政治指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的复杂化、公民社会力量的增长和网络表达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整个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舆情的内在诸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舆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应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张丽红 《理论界》2010,(4):164-165
在我国基层社区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许多有利于开展舆情工作的相关机制或制度,主要包括:社情民意的表达机制、"楼道速递"工作机制、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意畅通机制、"民情快递"制度、社区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和网络舆情机制等,推广、完善这些机制或制度对社区建设和各级政府决策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官吏有五日一休沐的休假制度,也有一定的请假制度。汉代官吏利用休假时间处理许多家庭事件,诸如侍奉父母、陪伴妻子、教育子女等,休假时期的家庭生活有助于汉代官吏家庭内部的稳定与和谐。汉代官吏休假生活主要集中在官吏与父母的关系和官吏与妻子的关系中,在父母关系中主要是对父母尽孝,在妻、子的关系中主要是与妻子的和谐和对子女的慈爱。  相似文献   

9.
民意是政治的基础.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通过发展民主政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汇集民智,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拥护、支持,拥有强大的民意资源,从而保障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冯希莹 《理论界》2010,(10):9-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07年4月,天津市唐家口街创建"社情民意接待站",后易名为"新时期群众诉求调处中心",该举措是舆情汇集与疏导机制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分析了唐家口街道舆情汇集与疏导机制的特点及不足,并阐述了该个案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基层舆情汇集与疏导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对舆情空间的研究是舆情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探讨舆情发生的具体情境。任何一个具体的舆情或民意,在其发生和变化过程中都会受到有形和无形空间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时候,这些影响交错复杂,给舆情本身的认识和判断既带来提示也带来障碍。对舆情空间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对舆情自身的变动方向和轨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企业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阵地,要及时加强舆情分析,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发挥舆情工作的"预警"功能,通过了解民意和员工群众的真实情绪,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在破解企业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所作为,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胜洪 《理论界》2010,(3):151-152
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媒体或网民借助互联网,对某一焦点问题、社会公共事务等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也可以说,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反映,是干部群众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的集中反映。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丰富性、互动性、偏差性等主要特点。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论汉晋时期的"厚禄养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俸薄禄是汉晋时期的普遍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官场腐败。为此,汉晋时期不少人提出"厚禄养廉",认为薄禄会导致各级官吏不廉洁和低绩效行政;厚禄会促使官吏廉洁奉公、抵制腐败。虽然"厚禄养廉"思想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但其从人性、人欲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官吏的腐败问题,将物质生活的充裕与道德水平的提高相联系,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涉腐舆情是信息时代民众与官方的互动,是大众参与政治的体现。网络涉腐舆情既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内容敏感性、官民多线互动性、社会效应爆炸性的特点。网络涉腐舆情是把"双刃剑",具有正负效应。我们既要重视这种反腐新渠道,又要对其理性对待。对此应形成以利益引导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教育为基础和以监督为保障的防治对策,并将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16.
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的应对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正确认识、及时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现实性策略:建立一支高素质舆情工作队伍,构建"四位一体"的引导机制,运用专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王道政治是先秦时期理想的政治形态.除了儒家之外,《管子》也有非常精致的构想.《管子》关于王道政治的构想主要反映在其民本思想与德治思想方面.《管子》继承了早期的天道观,把天道与民意联系起来,并由尊天道走向了贵民意,确立了民本思想.在政治上,《管子》提出了治国“十一经”,试图从政治权力层面的社会和道德基础、经济民生层面的富民之举、法律和政令层面的安民之举以及民意层面的重民、贵民思想等四个方面,来建立清明的社会政治.《管子》还表现出对德治的倚重,提出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8.
唐玄宗开元时期朝廷中的“吏治与文学之争”,在武则天时期已初露端倪。“吏治”派主张用“吏干”之才,不重视官吏的文学才华;“文学”派提倡用“文学”之士,将文学创作才能视为选拔官吏的必备条件。狄仁杰、姚崇、宋璟等是“吏治”派的代表人物,上官婉儿、张说、刘幽求、张九龄等是“文学”派的代表人物。“吏治与文学之争”,不但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随着两派势力的交替上升,轮流执政,盛唐前期的文学创作倾向及诗风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政治的生成与现代政府角色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会为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一条便捷而通畅的渠道,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一个新空间和新手段.网络政治是网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而生成的一种政治现象."网络政治"语境下的现代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研究,是在既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下政府角色理论中嵌入"网络政治"民意的考察维度,即嵌入了"网络民意"这一外在的价值主体来检验和衡量政府角色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在网络政治语境中,政府尤其要接受网络民意和网络舆论的考量而承担"网络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清廉政府"等"大角色".  相似文献   

20.
张文英 《天府新论》2013,(3):133-138
保民重民、推行仁政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君主“以德配天”取得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成为君主决策的重要参考.考察谏诤、清议、谣谚等古代民意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民众的态度与行为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还可以以史为鉴,对完善当代舆情表达、汇集和分析制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