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监督员监督形式化倾向,直接影响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实效,不但会损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公信力,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价值能否得到实现。反思具有实质内容的个案监督实践中具有形式化倾向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和相关制度以求得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深化发展,从立法、程序启动、监督程序的完善以及监督保障等四个方面改进人民监督员制度,以消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形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的理论研究者很多,但是亲历人民监督员监督现场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其中也不乏空谈妄谈之辈。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正在试点的制度,制度设计尚未定型,试点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人民监督员则是这一过程的主角。本文采用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起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具体评议过程,旨在重现人民监督员监督实况,并通过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反映人民监督员在案件监督中表现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满自信的创新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民主智慧。  相似文献   

3.
知情权既是人民监督员的重要权利,也是人民监督员有效开展监督活动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人民监督员知情权在立法保障、主体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人民监督员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探索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立法保护的路径,强化人民监督员知情权的主体保障,完善人民监督员知情权保障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有效地回答了"谁来监督监督者"的追问,这项制度的成功推行,是因为它有四个方面坚实的理论依据:人民主权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政治基础,司法民主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前提,司法公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追求,权力监督是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增设一道有组织的社会民主监督程序。本文针对检察机关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与职务犯罪案件备报制度在共同运行过程中,找出二者的监督机制在执法实践中确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合理的立法建议,抓住刑诉法修改的契机,推动两项监督制度改革成果被立法所吸收。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至今,发挥了作用,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由于这一制度目前仅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规定来操作,学界和司法界不少人士认为应完善立法、确立人民监督员的法律地位。笔者以为,为人民监督员寻找更充分的法律依据是制度的发展方向,但前提是制度需经充分的司法实践,循序渐进,制度的立法设计应该与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相协调,不能操之过急,待时机成熟后再提出立法较妥当。就此对当前立法存在的矛盾及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为该制度立法奠定良好的立法基础,并提出立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从本质上讲属于内部监督,因为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权来源于检察机关的委托。要加强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有效性和实现有效的人民监督员监督,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的构成、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职责及其监督方式、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的相关保障制度等等。尤其要适度强化监督表决意见的刚性,赋予监督员异议权,增加其程序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一项新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让人民来监督检察机关,是权利监督权力的体现,是体现和发扬司法民主的一种形式,为防止司法腐败起了很好的作用.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是其持续稳定发挥效力的有效途径,其法制化过程要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如人民监督员的遴选、监督范围、监督效力,等等.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检察机关为强化自身监督,树立自侦权行使的权威性而进行的创新性探索。该制度在试点运行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通过基层检察院视角对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剖析,对监督员选任、监督员监督范围、督员参与监督的具体程序、监督员监督意见的效力诸事项作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评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民检察院拟作不起诉、撤案或被逮捕人员不服逮捕的几类案件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防止检察院因这几类案件无监督者而进行暗箱操作。但该制度对于人民监督员的资格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监督的质量;人民监督员意见的法律效力最终取决于检察院又似乎与设立该制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成本、范围和方式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要强化监督评议意见的法律效力,要完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人民监督员选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选任方式内部化。第二,在实践中呈现精英化倾向。第三。任职期限过长。第四,选任程序规定过于原则。完善与重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民监督员选任程序进行完善: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式立法;突破体内框架、转向体外运作;改革人民监督员选拔范围;缩短人民监督员任职期限。在完善相关专门立法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程序进行进行重构:选任主体;选任启动程序;选任公告程序;选任评议表决和回避程序;选任公示程序:选任异议和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针对检察权外部监督的缺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至今,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监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创新制度,不可否认,也同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法理角度,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可行性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了理性思考,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民监督员制度本是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机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调查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人民监督员制度受到冲击,亟待转型重塑。在法理层面,基于司法民主的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定位为检察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制,而非职务犯罪调查的外部监督机制;在观念层面,要理顺监察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关系,通过深化司法改革解决监察体制改革后的遗留问题;在操作层面,要因应“捕诉合一”制度改革,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重点放在检察机关的批捕与起诉行为上。在人民监督员制度内部改革方面,要确保监督评议过程的独立性,增强监督评议结果的约束力,并注重保障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人身权,从而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功能回归。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接受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对该制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强化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性可考虑从完善任职条件、规范监督程序、加强监督意见的效力以及借鉴域外司法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大会的司法监督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在对司法权行使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大司法监督机制,并支持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好地行使法律监督权.目前,我国的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建立了人民监督员制度,采取的是分散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应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管理人民监督员,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并提出了人大领导下的人民监督统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根据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的民主推荐.从社会各界中选择若干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担任人民监督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查办职务犯罪某些环节的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制度。要促进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保证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的作用.必须建立起一系列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必须长期坚持的政策,为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对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作用,人民监督员应对该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人民监督员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张确立以专业化为主,专业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人民监督员选任模式。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案件的监督,要求法律专业性和社会政策的综合运用,应建立制度化的人民监督员专项培训计划。对相关基本法律知识、刑事政策、检察业务规则、职业道德等全方面的培训,并做好考核工作,提高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能力,务求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出现和执法中的偏差,充分显示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也表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在走向成熟.但由于这一制度的产生缺乏足够的理论和立法依据,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陷.所以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对确保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更好地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进一步提高侦查水平和办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着理念误区、逻辑错位与价值困惑,导致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当下困境,阻碍了外部监督的纵深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重整,以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性化、深层次化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体制外”模式试点始于2006年3月,当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确定了4个人民监督员体制外试点市——四川省广安市、辽宁省锦州市、山东省日照市和宁夏自治区银川市。2008年6月24日,笔者有幸观摩广安市岳池县人民监督员监督个案,并参加岳池县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体制外”模式有一些感想,并在思考作为一项民主司法制度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未来。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体制外”模式的最终出路还是在“体制内”,只有该制度嵌人公民的民主政治生活,融人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该制度才能真正制度化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