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报刊是他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据统计,鲁迅曾经在103家报刊上发表过742篇文章.同时,鲁迅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先后参加过18种报刊的编辑工作,有着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鉴于学界对于鲁迅杂文与报刊的关系大多从外部着手,或注重鲁迅杂文从报刊取材,或注重报刊对鲁迅杂文风格的影响,而对鲁迅杂文中的报刊符号缺乏研究的状况,该文将鲁迅杂文中的报刊符号按"目的"归类,分为思想文化性、商业性和政治性报刊符号,并且探讨鲁迅如何在杂文中把报刊(符号)内化为目的、精神与形式,批判文人的堕落,反抗权力,进行思想文化启蒙。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人民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前夕,《中国青年报》专栏连载了陈漱渝同志撰写的鲁迅一生《民族魂》。它是自粉碎林彪、四人帮以来,在全国性报纸上首次全文刊发的一部鲁迅传记文学。作者满怀政治热情和对青年的高度责任感,以俭省而生动的笔墨描绘出民族的脊梁、后代的榜样——伟大巨人鲁迅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苏联的报刊上,苏修御用文人连篇累牍地发表所谓“纪念”鲁迅的文章,无耻地攻击和污蔑鲁迅。说什么:鲁迅是“彻底的人道主义者”,鲁迅。从来不像北京的宣传机器试图描绘的那样,是个政治上的‘左派’,创作上的‘反人道主义者’”,并绞尽心机地在《鲁迅全集》里找出鲁迅一九二二年写的《鸭的喜剧》、《兔和猫》两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有些报刊相继发表了任意贬低鲁迅的文章,去年八月份《青海湖》杂志上的《论鲁迅的创作生涯》一文是比较典型的一篇,当然,在整顿前的河北省《杂文报》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我们与任意贬低鲁迅者的分歧,在杂文创作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服装·故事     
正服色搭配民国初年开始流行的妖裙装由于上下分离,在色彩上就有上衣和下群的搭配问题。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有独特的见解。在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中,作者提及这样一件事:曾有一回作者穿着一身新袄裙与鲁迅先生打照面,就问鲁迅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的回答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创作是受世界观制约的。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对一定社会现象进行评价,从而表现了作者的社会见解和理想,因而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探索作者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研究他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本文试从鲁迅广州时期的著作,考察他当时的世界观,为研究鲁迅思想的发展提供一点线索。鲁迅在广州的八个多月里,共写下四十多篇文章(不包括书信、译文和古籍整理、校勘),其中二十一篇收进了《而已集》,《三闲集》中收了六篇,“作为《而已集》的补遗”,其他散见于鲁迅著、译、编的各种集子和当时报刊。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时期”(1918—1921)鲁迅开始他的新文学创作不久,到八十年代,关于他的评论、纪念、怀念、回忆、哀悼等等文章,何止几千篇!专书也在一二百部以上。同时用诗歌形式悼念的也不少,惜多散见于五十多年来的报刊,欲读全貌,很感困难!现由钦鸿同志长时期搜寻,编成了《悼念鲁迅诗歌选》一书,共收一百五十首左右;这些诗歌不只本身有它们的文学价值,其内容的思想感情,也可供研究鲁迅、学习鲁迅者的参考。而这些散见于几十年来报刊上的诗歌也得集中保存起来,传之后人了。这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锋锐的《寸铁》光辉永在——读新发现的鲁迅四篇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五四时期的重要佚文——四篇《寸铁》最近被发现了。读着这些简短锋利的文字,翻阅那时战尘仆仆的报刊,我们似乎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烈火炽热灼人,我们仿佛看见鲁迅手举锋芒熠熠的“寸铁”杀向封建文化营垒的战斗身影。四篇《寸铁》和鲁迅同时期写下的许多随感录一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浮雕上,镌刻下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战斗图景。让我们翻开历史上这难忘的一页吧。  相似文献   

10.
一、杂取材料报刊是社会舆论的中心。作为以“论时事”、“砭锢弊”为任务的鲁迅杂文,越来越注意从报刊舆论取材,利用社会舆论来制造社会舆论。鲁迅利用报刊材料来写作杂文,经历  相似文献   

1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内,从"文学家"的角度对鲁迅进行研究的成果早已汗牛充栋,"鲁迅研究"也已成为显学;但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领域中,从"报刊活动家"的角度深入研究鲁迅的学者并不多。论文着力探讨方汉奇先生为什么在70年代研究鲁迅?他是怎样研究鲁迅的?他的"鲁迅研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申报》符号中发现了统治、知识、革命、孩子等多种主题,鲁迅以《申报》符号扫描中国的场景,侧重叙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打造“中国”的丰富层面与深层内涵,进行一种卓绝的思考与反抗。鲁迅借用《申报》符号构筑了现代中国的两只底座:客观状态的现代中国(报刊显现)和主观状态的现代中国(精神显现)。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在三十年代与鲁迅的关系到底怎样,或者说,周立波当时到底是怎样看待和评价鲁迅的,鲁迅又给了周立波一些什么样的影响,由于见到的材料太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仍不甚了了。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调查访问和翻阅三十年代报刊的过程中,接触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从中可以窥见周立波与鲁迅关系之一斑,现据以缀成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作者提交“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术讨论会的一篇论文。文章论述了鲁迅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所进行的探索和追求及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着重分折了鲁迅是怎样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最初接触到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作者指出,鲁迅所走过的这条道路,也是旧中国一切革命作家共同走过的一条不可逆转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中的男性既有作者的现实思考又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而其笔下的女性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真切的生命体悟,从而造成了鲁迅笔下男女形象内在的一个失衡.  相似文献   

16.
编写鲁迅传记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建立在对鲁迅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传记的质量高低实际上反映了传记作者本人乃至整个鲁迅研究的水平。自鲁迅逝世以来,国內学者已经编写出版了十余种鲁迅传记,分析一下它们的得失,由此总结若干带普遍性的问题,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适应着历史的进程和生活的演变,在进入二十世纪前后,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鲁迅是这一新发展在东方的主要代表。文章试图通过与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传统及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比较,说明鲁迅小说所显示的现实主义新特征和鲁迅在现实主义小说家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的男性既有作者的现实思考又融入了作者的生命体验,而其笔下的女性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真切的生命体悟,从而造成了鲁迅笔下男女形象内在的一个失衡.  相似文献   

19.
鲁迅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长期以来,人们讳言鲁迅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思想,把鲁迅描绘成一个只讲阶级性,而不讲人性的形象。这是鲁迅研究中的一种倾向。这种研究虽然注意到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却没有“顾及作者的全人”,因此也影响了对鲁迅思想和作品的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看鲁迅到底有没有否认人性,和他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并描写人性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鲁迅的小说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鲁迅先生在批判继承我国古典小说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了外来的养料,对我国的短篇小说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把短篇小说的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短篇小说因为出现了《呐喊》、《仿徨》而成为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成就最大、水平最高的领域。不仅如此,还由于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塑造了阿Q等一系列著名的典型人物,从而使年轻的中国新文学迅速走向世界,显示出它无比的艺术生命力。法捷耶夫说得好:“鲁迅是短篇小说的能手”,“他是和契诃夫及高尔基并列的”(《论鲁迅》)。这并非溢美之辞。 比较说来,在创作初期鲁迅先生对我国短篇小说的革新,更多的是藉助于外国短篇小说之力。鲁迅曾经说过:“旧文学衰颓时,因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他自己开始创作时“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而其中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占着一席重要的地位。他说:“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ewitz)”(同上)一九○九年鲁迅编辑出版的《域外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