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是实现循环经济最微观、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企业的管理更需要创造社会效益。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构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道,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凸显,各国加强了对资源、环境的关注,使得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企业都倡导绿色经济本文提出了企业经济管理在新形势下需要建立绿色生态模式,并从绿色生态文化、绿色生态技术、绿色生态生产以及绿色生产制度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绿色模式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应注重在思想和行为上促进员工实现绿色转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环节以绿色发展视角建立对应机制,为企业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5.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和体系结构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论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集成特性,并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6.
绿色财务管理是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先进财务管理理念,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泛的企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附和企业绿色发展的观念,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来对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意义、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做了充分研究,绿色财务管理目前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绿色财务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主要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分析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目前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物流管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物流行业要为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就需要将绿色的理念融入到管理中,利用宏观的调控和企业的改革实现绿色目标。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在电力工业领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打破我国电力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二十世纪末,绿色电力在国外的成功实践为我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我国的可再生资源非常丰厚,为绿色电力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而实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制定大的宏观政策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才能积极发展绿色电力,真正实现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统计分析的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庆华  耿涌 《管理学报》2009,6(8):1029-1034
随着资源紧缺和环境的恶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践,已成为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借鉴国内外文献及环保专家的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中国制造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压力/动力主因子;结合国内外相关情况探讨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动力模型;最后提出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洁 《经营管理者》2013,(32):165-165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变化以及发展,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也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及发展,企业财务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当前社会所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其发展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及方法。在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绿色管理-企业竞争的新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家预言:谁能率先实施绿色管理,谁说能在加入WTO以后掌握况争的主动权。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其成立之初,就正式设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将贸易一环保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作为优先考虑的任务并积极推行贸易经济。面对绿色贸易,企业应该迅速调整发展战略,配之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全面实施绿色管理。专家预言,谁能率先实施绿色管理,谁就能在加入WTO以后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一、 实施绿色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绿色管理是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理念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以树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创新绿色营销策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绿色营销它强调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生态环境利益等四者利益的统一,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四者利益之间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加快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优化能源结构的同时保证经济能够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造纸工业作为我国重污染行业之一,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产业转型升级不可避免。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背景,其次阐述造纸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造纸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促进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彭攀 《经营管理者》2012,(9X):274-274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理念。那么绿色营销也会成为企业经营理念的必然发展趋势,这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绿色营销这一话题,分析企业构建绿色营销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总结出有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对代,企业应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创新绿色营销蓑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绿色营销它强调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生态环境利益等四者利益的统一,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四者利益之间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6.
尽管当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并非专指生态系统稳定,但是生态系统稳定已经被证明是构建可持续行为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产品、功能及组织结构需要与自然及人类的生态系统相统一,它们必须共同推进与联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关于生态系统可持续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观点,概括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利用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整合来促进生态可持续进程的方法,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的整合一体化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绿色营销的含义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经营指导思想,促进经济与生态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品种,规格型号繁多,管理的难度大,作为供电企业经营的核心资产,做好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企业为实现精益化管理,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应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为原则,从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管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已逐步走向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今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与环境保护密切相连,将绿色物流的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联结起来才能实现中国绿色物流产业的迅速崛起。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主要从绿色物流概念及内容概述、中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探究、中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对策的建议三方面来具体论述,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绿色物流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亟须借助绿色创新突破制度和效率困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立足本土"和谐共生"文化,基于二元合法性理论,构建了一个条件过程效应模型,探讨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基于2013~2018年我国重污染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1)绿色工艺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均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但绿色工艺创新相比绿色产品创新更能改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绩效,而绿色产品创新相比绿色工艺创新更能提升企业财务绩效;(2)二元合法性(适应合法性、战略合法性)的中介作用揭示了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中的和谐机制;(3)伦理型领导正向调节二元合法性在绿色工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但未能显著调节二元合法性在绿色产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此,本文进一步设计Post-hoc检验,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与绿色补贴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强二元合法性在绿色产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此外,经过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研究不仅从细分维度丰富了绿色创新理论研究范畴,为绿色创新与二元合法性理论的融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为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