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晨阳教授认为自然种类词不是严格指示词,给自然种类命名具有不确定性,用以命名的样本可以代表不同层面的多个自然种类,由此自然种类词的指称是不确定的,相关个体是否为某自然种类实例应由主体后天决定,因而表达自然种类本质的后天必然命题是不存在的.但指称不可测知论题是有条件的,蒯因是用它来反驳绝对指称观,进而论证本体论的相对性;相对一个拥有既定翻译手册的语言共同体,语词都有确定的指称.作为一类特殊的语词,自然种类词相时于语言共同体也是指称确定的 确定其指称的意义是一类社会性建制,被分配至语言共同体内不同人群:命名者的意向、兴趣等语境因素形成了最初的核心范型意义,一般成员拥有的正是范型意义,相关专家则掌握着发挥解释范型作用的识别标准意义.基于上述讨论,就可以较合理地应对李晨阳教授向直接指称理论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承继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传统,提出了"身世之感通于性灵"的寄托理论。他强调性灵与寄托的浑融合一,提倡来自性灵,不能自已,自然流露的寄托。况周颐寄托论是以性灵为本的,它与常州词派寄托理论同形异质,是对常州词派寄托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论浙西、常州词学的南北宋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词学,以浙西、常州两派为大宗。而两派论词,均以宋词为指归,只是南宋姜、张雅词符合朱彝尊、厉鹗“醇雅清空”的审美规范,因而被浙西词派所推崇;北宋浑涵自然的令词则给张惠言、周济的“比兴寄托说”留下了更为宽广的阐释空间,因而为常州词派所瓣香。所以说,南、北宋之争的实质乃是两派词学理论论争的表现。今日治宋词者在借鉴两派理论时,应还原其历史语境,跳出其门户之见,以还宋词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说的‘重视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因为语法是稳固的,重视语法的历史发展,因为语法是变化的’这两句话是正确的,但是就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的异同说,汉语语法的稳固和发展的具体内容,王先生却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从汉语语法上四大问题:词的构成,词的种类,词的职务,(或句子成分)词的位次(词的位次就是词典上的词凭籍来扮演句子成分或执行它的职务或表现出它的功用的唯一手段或方法)说,词的构成(一般只复音词有构成问题)在现代和古代汉语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但词的种类,词的职务、词的位次一般是相同的。就是现代汉语中词的构成,如我的‘语法理论’第一章(4—11页)所述,除相属式勹类这一大部分外,其它各式各类这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龙川词用典的数量和广度、目的性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龙川词中的大量用典典故并非只是一种创作手段。大量典故的存在不仅使词境更为开阔,也使词的涵盖量增加了许多;词中运用典故也并非生搬硬套,而是作者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个人情绪的自然表现。  相似文献   

6.
宋代俳谐词的谐趣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词人在以自然见谐趣的俳谐词中表情达意、或抒写不平心绪,或以自然山水悟道,表现了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和诙谐风趣俏皮的新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被忽视的词学理论——清人的词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兰州学刊》2006,(1):103-106
清人的词品理论,主要是郭麐、杨伯夔、姚燮三人的词品理论。他们的词品理论既受诗歌风格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也是对千年词史丰富多彩的词人风格和词派风格的形象把握和系统总结。他们的词品理论具有诗意表现、意境阐释、意象组合的特点,标志着古代词学风格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传统逻辑或自然逻辑讲的词项? 这个问题,国内近两三年来有不同的回答。1987年10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Ⅰ》107页《词项和概念》条目中说:词项和概念是“逻辑分析的基本单元,在传统逻辑里,词项就是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能作为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都是概念”。106页《词项的种类》条目中说:“传统逻辑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可作为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的概念的划分”。在这一条目之下,作者从四个角度出发,列出的词项类型有:“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集体词项”、“正词项与负词项”、“绝对词项与相对词项”。由上述两条目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大百科全书》作者的观点是:词项仅仅是能充当直言命题主项和谓项的概念。这一观点,也是逻辑界大多数人现在仍坚持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用益物权概念可溯源于古罗马法 ,但作为法律术语的“用益物权”一词 ,来源于传统民法理论对物权的分类。本文通过对用益物权的性质、种类及发展趋势的介绍 ,探讨我国目前用益物权立法上的缺陷及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句琢字炼"、"审音尤精"的外在形式和"离骚变雅之义"的内在蕴涵,构成浙西词派雅正观的基本内涵。郭麐作为浙西词派一员,于体认浙派雅正观基础上,却在语言的自然平易、词律的"浑然脱口"、内容的自抒襟灵以及学养、才力的熔铸四个角度游离于浙派传统雅正观,建构"以性灵为雅"的新型雅正观。它的形成与郭麐对杨万里和袁枚诗学主张的体认、对明末清初词学复古主张的认同、对浙西词派弊病的体察三个因素有关,对后期浙西词派在词的创作和理论方面与常州词派的融合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语言哲学家把探讨这一问题的种类繁多的意义理论划分为观念论、指称论和行为论三大类型.洛克、休漠等人的意义理论一般被划入“观念论”的范畴.观念论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在于与这个词相联系的观念;词是作为这个观念的符号、标记出现于思想交流之中而获得其意义的.观念论作为对意义问题的一种解答,在上一世纪还十分流行,从本世纪以来却不断受到批判,其原因值得研究.洛克的意义理论作为观念论中的一种,颇具代表性.因而我们打算通过解剖洛克的意义理论来揭示观念论失误的根源和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2.
词学创作理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学术探索》2004,(12):95-98
古代词人词论家从丰富的创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多种词学创作理念,即真字是词骨、自然为宗、贵比兴寄托、雅正为宗等。这些创作理念,提升了词体品格,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第十六期上发表的“关於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我读到时,以为在我写的“语法理论”上,我已对高先生的主张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即“中国语的词类一般说来因没有屈折形式作它们的标记,辨认自然不如印欧语系语言的词类容易,这是事实,但这绝对不能作为中国语在进入句子之前没有词类区别的论据;因为屈折形式或词的形态只是对於词的性质的确认,而词决不因形态不具丧失着它的不同的性质,英语无数兼性词(同一形体的词具有两种以上的性质)就是明证(傅子见语法理论,(以后简称语法理论)页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词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词学创作理论,而且在丰富的批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词学批评理论。这些词学批评理论影响并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其中影响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有“《花间》范式”批评、本色当行批评、雅正批评等。  相似文献   

15.
王鹏运在推动词学发展上,除了数量甚众、风格卓异的词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学思想及其对临桂词派其他词人的影响。他以词体为尊,推重词的比兴寄托,倡导“重”、“拙”、“大”“作词三要”,重词之体格,讲求体格与声律二者并重,推重空灵而厚重的梦窗词,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临桂词派的重要词学理论《蕙风词话》的建构与形成,为临桂词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著名壮族作家黎建三,有《素轩诗集》六卷,附词剩一卷。其词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艳情词,又有伤春悲秋感叹时光流逝的词作,也有送别词和行旅词等。建三词独抒性灵,情感细腻真挚,提法多有新意并蕴于哲理,化用前人词句自然合理,语言精练而通俗生动,风格沉郁自然。  相似文献   

17.
近年词学界在回顾新时期以来的词学研究成就时,注意到谢桃坊在词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建树。通过对其词学论著的考察,可以认为他在词体的起源与性质、词学史体系的建构、宋词艺术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词体规范的重建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词学理论系统。这对中国当代词学的理论建设和词体规范的建构均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就谢桃坊词学理论研究试作述评。  相似文献   

18.
从词集选编及校评角度对"清季四大词人"的词学理论与创作做整体研究,探讨四人的词学思想与艺术旨趣。他们重视词学基础文献的搜集、整理,且成果显赫;注重词学理论的阐发、弘扬,将理论与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丰富的词学思想主要通过序跋与评议体现,大致表现在尊词体,重情性,倡重拙大,主寄托,彰显出自觉的词学流派意识,并有开阔包容的词学观。四大词人将选编、校勘、理论、创作四者结合,尤其是比兴与寄托手法的运用,使"清季四大词人"在词集选编与艺术创作旨趣方面达到审美趋近。  相似文献   

19.
非标准的俄罗斯姓氏一般指没有后缀-ов,-ев,-ин,-ын或后缀与词尾组合-ский,-цкий,-ской,-цкой的俄罗斯姓氏,按姓氏形态结构与基础词的关系及构成非标准的俄罗斯姓氏的基础词的来源可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非标准的俄罗斯姓氏在性、数、格三个方面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哲学家的批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解决了不定摹状词的消除、限定摹状词的消除以及限定摹状词初现和次现的区别三大困惑,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受到了哲学界的挑战。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分析哲学以及逻辑哲学的研究提供了范式,这种分析的方法为20世纪整个分析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生机勃勃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