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难的起步长足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人口学发展概观田青民族人口学主要研究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人口构成,各民族的人口再生产特点,各民族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过程,以及民族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是制定人口发展规划,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影响未来人口变动的基本因素是人口的自然变动和迁移,其中人口的自然变动又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我们以青海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以青海省未来人口作。略的预测。 1、出生人口预测。未来出生人口的数量和水平决定着未来总人口变动的基本趋势,而出生人口的数量和水平主要取决于现有人口中育龄妇女的数量和生育水平。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青海总人口中女性人口为2146769人,其中14岁及以下将于未来陆续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672062人,占31.3%;15—49育龄妇女1103337人,占51.4%;50岁及以上已退出育龄的妇女371397人,占17.3%。据此,可以测算出未来若干年份育龄妇女的人数。根据未来育龄妇女的人数和生育水平,我们对未来出生人口设计了高、中、中低、低四个方案,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人才属人口范畴,它是人口中智力水平较高的一个层类人口群体,它的发展首先是人口内部结构变动的结果。从人口学视角研究人才发展,是从源之头、木之本的逻辑起点更深刻把握人才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山东是一人口大省,也是人均人才资源相对较弱的省份,山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人才人口的发展源头以及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加大人才工作的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变动极大,运用 Kernel 密度函数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当前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的划分标准是合理的。从城市人口规模变动的动态历程来看,该变动主要受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实有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表明,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应因时因地而动,不能搞一刀切,而且人口调控政策重点应该从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特大城市转型升级面临着农民工供给短缺、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老年和少儿非劳动力人口持续增长等人口新常态约束。在这种人口增长新常态背景下,特大城市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促进政府制度创新和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人口与现代人口─—兼谈珠江三角洲人口的转变李稚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在历史进程中,人口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动。不同的社会状况形成不同的人口现象;不同的人口形态(数量、素质、结构等)反映和牵动不同的社会面貌。一纵览近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口问题。我市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不仅有人口数量控制的问题,而且也面临着复杂的人口流动、管理、保障和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规律和人口变动规律加以调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是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城市化是城乡社会经济和人口分布演变的一般规律.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密切相关.一般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会日益减少,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即工业商业等行业的劳动力比重会日益增多,从而使农业人口比例下降,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促进人口城市化.可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应基于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升级发展的基础之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愈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就愈高,所以,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是该国该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广西人口城市化水平如何?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能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呢?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由于篇幅较长,将两部分分期发表。第一部分为人口总量的变动,其中论述了包头市历年人口总量的变动,人口总量变动的分期,四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的发展变化。第二部分为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其中论证了影响人口总量变动的因素,人口自然变动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人口迁移变动对人口总量的影响。在人口自然变动分期中,根据包头市的实际情况,作出了与全国及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的分期。在人口迁移变动中,不仅计算出迁移增长的人口总量,而且还计算出其后裔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都市区作为重庆经济的核心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对人口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而人口就业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十分重要。为此通过模型运算,对2000-2020年的都市区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的供求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人口“西进运动”与西南城市的发展何一民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而造成了中国东部人口大规模地向西迁移,这就是近代中国人口的“西进运动”。“西进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后果即是推动了西南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战时人口的变动和...  相似文献   

11.
<正> 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人口的迁移变动与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并称为人口三大变动.比较而言,在人口的三大变动中,人口迁移变动是研究得最薄弱的一个领域.国外的一些著名人口学家曾认为,人口迁移恰恰是人口学界需要深入研究而又迄今探索不够的领域.对中国的人口学者来说,人口迁移的研究尤其是一片亟待开垦的荒地.由路遇同志主编的《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研究》一书的出版,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就需要揭示和掌握人口发展的规律性,预见人口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发展是制约人口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其规律又是由人口过程中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交错的矛盾运动决定。人口过程是自然的生物过程和历史的社会过程的统一。作为自然的生物过程,当然要受有关的自然因素,如自然环境、遗传变异、生理机能等等的制约。但人口过程在本质上是历史的社会过程。人要在社会中生活着,人口群体与生物群体当然有本质的区别,人口群体的一切变动,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它的农业人口变动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而农业人口的变动又作用于经济过程,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我省农业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试作探讨。一、农业生产力现状与农业人口据1984年统计,贵州农业人口为2,58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3%。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如此高,从根本上说,是由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均衡等人口问题,不仅与转型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还是诱发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我国人口变动的趋势来看,这些...  相似文献   

15.
陈岱云  陈希 《东岳论丛》2023,(9):164-177+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在不断变动。新中国总人口从1953年人口普查的58132.9448万人,人口性别比107.57到2020年的总人口140977.8724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4.8,总人口性别比降低了2.77个百分点。而反映人口性别比受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的是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的变动。百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的88.63、1964年的77.15、1982年的41.79、1990年的30.34、2000年的32.55、2010年的32.69、2020年的41.95。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里,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降低幅度最大达65.8%。自1990年至2020年百岁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并且稳步缓升。所以人口的性别结构是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影响的结果,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所影响而表现出摇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女性人口受益更大,在新中国成立40年内就已实现使女性人口受益最大的高水平,百岁人口性...  相似文献   

16.
一、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变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所占的比重高达97.6%。其人口婚姻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甚至对新疆人口婚姻状况及其变动的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自1949年到2000年。新疆人口由433万人增加到1846.26万人,增长了3.26倍,年均增长6.4%,少数民族人口由1949年的404.24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1096.49万人。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3.36%。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分别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文章基于面向未来的人口动态结构观,利用2022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预测数据,对比未来几十年中美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趋势,并分析这种人口变迁对未来两国国家实力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中美两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美国相比,未来持续低生育水平将会使中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还会迎来人口结构迅速少子老龄化的局面,这将对我国硬软实力产生负面影响;而未来美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可能在于其内部人口种族和族裔结构多元化,庞大的移民群体一方面为美国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对其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较大的挑战,族裔、宗教和文化等人口结构冲突、人口替代在所难免。鉴于此,中国有必要加强“人口建设”,并将其纳入百年发展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18.
新科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正省区.在当前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就业结构、模式的调整也同样对民族地区产生着重大影响.研究民族地区的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十分必要而现实的。一、新疆劳动人口的变动特点1.新疆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动是与新@人口变动特点相一致的。在50年代末、的年代初的“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人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死亡率上升,甚至出现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的现象,因此表现出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的趋势。1953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创.45%,1…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四十五年人口变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人口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呈现出:数量大、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远远低于社会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这表明,我国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巨大惯性,人口仍然以每年净增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巨大的、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  相似文献   

20.
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变动密切相关,而且它的变动对未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在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人口高龄化问题。在日本,由于战后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加快了人口高龄化的进程。所以,日本的人口高龄化从时间上看,晚于西欧各国,从速度上看,快于西欧各国。从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看,比西欧各国更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