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李广田的文学批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李广田的文学批评作了概括介绍 ,指出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又具有西方现代色彩 ,还体现了自己的个性特征 ,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极为成功的个案。对他的文学批评观念的考察 ,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批评史上比较独特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主要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感悟"等方法,同时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的独立性和文学性,注重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而非远离文本,对当时主流的社会学批评是一种大胆的挑战.他的文学批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面貌,对多元审美的倡导起到积极的影响.他始终坚持审美批评的独立,不随波逐流,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自觉的开始,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说》是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初期成果,1944年他“重写”此篇为《诗言志》。《诗言志》除补充新证而增大篇幅外,有两处术语的改动值得关注:“意念”的术语凝定,这是借鉴西方“新批评”文艺学观念的结果;术语“缘情”取代早期的“抒情”,体现了中国学术研究本体化的追求。“诗言志”研究在抗战中相隔七年的“重写”,反映了朱自清文学批评研究的学术历程,也体现了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谢枋得是宋末名儒,宋亡之后,不屈而死,其道德文章令人景仰。他在文学上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其诗文评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始创意义。该文对谢枋得生平、诗文创作以及由他选辑并加以评点的古代散文集《文章轨范》作了评述,着重介绍了《文章轨范》的编辑意图、选文原则、评点方式等主要特点,指出《文章轨范》是中国古代评点派文学批评方式的先驱,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谢枋得,文章轨范,中国文学批评史,评点,古文评点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在中国思想史上,王夫之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者。他的著述涉及了社会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哲学家和史学家,而且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文学批评著作,虽不及他本人在哲学和史学方面的著作受重视,但它们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拿《姜斋诗话》与《古诗评选》等著作与钟嵘、司空图的两部著名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原著的部分章节;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出现了自己的"解构主义"研究成果;最后,利用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展开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1937年,梁实秋挑起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第一次美学论争,他以伦理学为文学批评的皈依,强调文学应关注人生,反对朱光潜将美学运用到文学领域,因为在他看来美学就是形式美学,不能实现价值意义。他的观点与周扬提倡的左翼新美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但左翼新美学的经世致用式的现实功利性追求也是梁实秋所批判的,他的文学批评标准是兼顾文学的审美性与功利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观的概念可以定义为:批评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进行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进行文学批评方法选择的倾向.南帆的文学批评著作繁多,在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以及其学习、创作经历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主客观统一、审美兼具理性、激情而富含思辨的具备和谐特色的文学批评观,他强调批评的价值判断,强调批评家的责任担当,强调批评家与作家的积极对话,他既是第三代学院派批评家中独具特色的一员,也是敏锐发现文学批评文化转向、视觉转向的理论先锋,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个愿意俯身问问"泥土哪儿去了"的人.当前,文学批评出现商业利益至上、学术功利主义盛行的现象,南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不能也不可能忽视的重量级人物,研究南帆的文学批评观有利于促进我国当代文学批评健康风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有争议的文学批评家。他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立足于新古典主义,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根本是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没有经过理性的选择,是一场浪漫的混乱。他的文学批评观因为不合主流而被排除在主流之外。  相似文献   

10.
李长之以传记批评作为其文学批评形式,与他对中国文学研究体系化的探求以及文化建设的构想互为关联;是为其文学理论谋求的一种实践方式和探索途径,也是对中西方文学批评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他旨在贯通中西文化,疏通传统和新文学,掘发中国文化价值,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以来,王国维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现代性特征。其学科性文学批评体系主要体现在:确立了文学的审美"独立"论,摆脱了"依经立义"的教化论文学批评方式;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学语",他从叔本华哲学美学那里借用了不少批评概念,并对之进行中国化改造,使其学术话语既中又西,具有学术的新颖性。此外,还运用了哲学美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等跨学科方法研究一切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在20世纪的上半期,曾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生了一场决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几十年的命运的论争,他以一位文学批评家的面目出现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今天我们试图撩开各种外部的纷扰,走进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世界,从学理层面上去把握论争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文学批评尖锐、浮躁和意气的大背景下,茅盾文学批评凸显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这对当下中国的文学批评既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也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浓郁的社会气息、他的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主要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阐述茅盾在中国文学上的卡里斯马地位,认为随着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包括茅盾在内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家的卡里斯马地位受到动摇,但如果从历史上看,茅盾曾经因为其对中国文学批评的杰出贡献而确立了其卡里斯马地位的话,那么在当下,茅盾依然可作为中国文学批评生发意义和秩序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具有当代价值,因而他依然是我们时代的卡里斯马,虽然由其所生发的意义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但是,什么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转型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转型的最终指向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庄桂成博士的著作《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1897—1917年间的中国文学批评生态研究》(以下简称《发生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一书却在大量的史料考证,尤其是对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历史的研究基础上,经过旁征博引和比较分析,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发生于晚清,中国文学批评转型的最终指向是科学化和人本化这一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在毛泽东思想文学批评和邓小平理论文学批评之中形成了雏形和轮廓。按照这个雏形和轮廓,我们可以构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不仅仅是认识论,而且是包括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形态主要是:艺术生产论、艺术掌握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生活源泉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形态主要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艺术标准第一、政治标准第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朱东润先生是现代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为人正直,做学问认真勤奋,著作成果丰硕。从五十年代起,我和他同在复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工作,前后近四十年,接触颇多。我感到他在做学问方面,值得学习的地加良多,这里只谈两点:一是勇于开拓的精神。朱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史,方面很广,上自《诗经》、楚辞、《史记》,下至宋话本、元杂剧、明末爱国诗人,都有著作或论文问世。他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早期的《读诗四论》(后增订改名为《诗三百篇探故》)、《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等即蜚…  相似文献   

19.
王运熙等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规模空前的古文论巨著。它阐述了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全过程,发掘出许多罕见的珍贵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采和灿烂成就,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使古文论探索的思维空间大为拓展,实堪称20世纪集大成的古文论巨著。本书显著特点是论述某一批评家,总是注意他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他的理论观点与批评实践之间的联系,有时还…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建立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诗文评传统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朱自清称之为"借镜西方"与"本来面目"的关系。朱自清主张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清理中国传统的诗文评,认清其理论性质,梳理其理论系统,但也认为,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应该不忘中国文学批评的本来面目,要还原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问题、范畴及其历史脉络,用中国的理论间架来论述中国文学批评,而不用西方间架。他的《诗言志辨》等著作正体现了借鉴西方与本来面目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