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曾经是个英雄层出不穷的国家。 中华民族曾经是高扬英雄主义旗帜的民族。 翻开中国的“英雄史诗”,我们可以看到长长的一串英名 刘胡兰、江雪琴、董存瑞、黄继光、王杰、罗盘教、欧阳海…… 宁死不屈、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正义精神,谱写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然而,当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英雄史诗被淡忘了,中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失传了,中国的英雄也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接受这样的故事:一个歹徒拦路抢劫,数十人观看无一人见义勇为;一个妇女被歹徒施暴,数百人围观无一人挺身而出。 于是,“老鼠过街”开始有了“时代特色”。这就是“五十年代,人人喊  相似文献   

2.
何春耕 《唐都学刊》2004,20(1):59-63
《关山飞渡》生动地展现了美国西部的英雄神话世界 ,成为上世纪 30年代末西部英雄片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双旗镇刀客》融合了西部片的外部特征和东方文化传统观念 ,是中国 90年代西部武侠片中的重要作品。两者在艺术创新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西部片的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等基本模式 ,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追求。这些成功的审美经验对当今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2008,(11):66-66
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们很多人对英雄充满着崇敬之心,理想中的英雄是无所不能的,是高、大、全的要有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意志,还要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既要深入虎穴完成任务,又要大难不死逢凶化吉。而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颂扬了那个年代的英雄,唱响了一曲正气之歌!真正的满足了很多人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刘醒 《东西南北》2014,(17):57-59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写道:我隐隐感到,我正在告别一个激情的年代,正在告别一批曾经创造了历史而现在又行将被历史淘汰的英雄。“小刘瓜子”的30岁生日,将迎来如云烟般的消散,还是转型成长为另一段“激情的年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与戏曲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角色特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系统则表现为某种力学结构模式。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就常常是由外敌(入侵者)、皇帝、正统英雄(忠臣)、小人(奸臣)和喜剧英雄等五种角色构成,这几种角色分工明确,各有负载,又相互兼任,共同合作。角色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冲突,特别是正统英雄和喜剧英雄之间的冲突互动,构成了这类小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11,(6):78-80
自1840年以来,无数人民英雄为反对国内外敌人,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解放战争和革命中牺牲。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 为这些人民英雄修建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7.
蜡烛的光芒     
《社会工作》2008,(13):50-51
2006年社工成立两周年的大会上,一名“六进宫”男人在泪水中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平安英雄的助人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次从他的发言稿中来体味英雄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东西南北》2014,(19):9-9
烂掉的就让他们烂掉吗,好的依旧是好的。没有那么多人学他们。——对于娱乐圈频发的明星吸毒丑闻,濮存昕如此评论道 一个唱歌的跳楼十多年了,有人忘不了。而那些离我们时间最近、地域最近的战争和英雄却鲜有人提及。中国最大的幸运,就是永远有层出不穷的英雄;中国最大的不幸,就是永远匮乏铭记英雄们的人。——第四十一集团军军长李桥铭撰文称青年要有尚武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9.
李星 《唐都学刊》2004,20(6):39-43
西部文学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生存的自然意识、信仰的宗教意识、自我定位的中心意识与边缘意识、精神上的英雄意识,构成了西部人与西部文学的精神特征,考察西部地理人文特点,可以预见,西部文学将实现它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英雄观体现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其意涵丰富,特质鲜明,不仅阐明了认识英雄的基本立场,而且蕴含了理解英雄的价值追求、学习英雄的精神品格以及对待英雄的科学态度等。习近平英雄观为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培育英雄主体提供了理论滋养和路径指导。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英雄观实践中,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明确英雄本色,维护英雄形象,讲好英雄故事,帮助人们澄清价值认识误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1.
电视中出现的暴力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 ,自从 2 0世纪 5 0年代出现电视以来 ,美国政府一直为电视可能给公众造成的影响而担忧。当时的人们希望电视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电视刚刚问世时 ,拥有它的人寥寥无几 ,播出的节目不多 ,而且主要是在下午和晚上播出。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那时的节目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而且善良总会战胜邪恶 ,而电视中的智力竞赛节目则对观众的知识进行测试。到了 60年代 ,一切都变了。家里有电视的人达到 5 0 0 0万。那是一个反叛的时代 ,发生了狂热的示威、暗杀总统和越南战…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时期广州打造英雄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爱珍 《探求》2010,(3):68-71
在新的历史时期,向世界重新阐述广州作为英雄城市的历史,不仅能鼓舞广州人以前人为榜样再接再厉、发奋图强,而且也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打造出全新的广州形象,形成新的城市名片,赢得世人的认同。为此,广州要抓住机遇,从政府领导、文物研究、行动宣传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英雄城市。  相似文献   

13.
国歌纪念园     
《今日辽宁》2013,(1):18
主题见证英雄年代witnessing the heroic age of China国歌纪念园在钢制管件上绘制出《义勇军进行曲》五线谱,游人可以按照五线谱把国歌唱完整。17架钢琴模型摆放在五线谱的两侧,以烘托气氛。《义勇军进行曲》词曲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抗日义勇军的英雄事迹,锦州因此成为抗日义勇  相似文献   

14.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紧急行动、全力以赴,投身抗震救灾斗争。7月16日,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对抗震救灾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团干部、第七届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集体、抗震救灾英雄志愿服务集体和英雄志愿者进行了表彰。“应该对他们的精神给予国家最高荣誉奖励。”  相似文献   

15.
杨宝珊 《社科纵横》2006,(11):117-118
鲁迅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英雄,他具有英雄气质。而且,他也一直崇拜着英雄。他的这种英雄崇拜情结是由其个性、生长地域、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易代小说体现着更为浓厚的"英雄史观".在小说家笔下,"英雄"就是历史的拨乱反正者,是创业定鼎的帝王将相,他们决定了王朝的覆亡与定鼎,决定了易代史,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易代小说虽然宣扬了英雄史观,但英雄也是凡人,是德与才结合的英雄,是为民谋福祉、得民心的英雄.因此,不能简单斥为唯心史观,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潘一禾 《浙江学刊》2000,(5):118-122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以皮巧林这个优缺点都特别鲜明的“多余人”为串联主线,写出了他周围其他俄罗斯青年的群像。作者对那些“不多余的人”内心世界的揭示,尤其是对渴望精神恋爱的俄罗斯女性的解剖,使得我们看到主人公皮巧林何以成了俄罗斯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传播者和“当代英雄”。  相似文献   

18.
英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英雄模范和英雄精神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表达了自己的英雄情怀并鼓励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优良风气。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还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都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习近平英雄情怀是中国特定国情与历史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它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习近平英雄情怀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雄形象复位与发展的审美价值张宏梁任何社会都不能没有一种积极而美好的精神作为支撑。任何民族都不能没有被人民群众称颂的英雄。在戏剧的长河里,英雄形象(当然,不同阶级和集团推崇的“英雄”,其概念各有不同)也是占主导地位的,正如旧时戏台对联所说:“历代壮奇...  相似文献   

20.
陈颖 《求是学刊》2005,32(2):97-102
英雄崇拜是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但每一个民族基于各自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意识,又有不同的英雄崇拜标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战争小说对于英雄的崇拜不仅仅是崇智和崇力,更注重英雄的伦理道德标准.由于过分强调英雄的道德修养,同时又无以调和高尚的道德理想与严酷的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英雄们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