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瑞士民法典》,无论是在其制定还是在其内容结构上,均具有不同于《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之处,颇具个性和特色,可谓世界民法典大家族中的一颗耀眼明星。我国民法典的制定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但学界及立法界对于到底要不要制定一部民法典、制定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以及如何制定民法典等问题,仍颇多异议。研究《瑞士民法典》,应当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或许能为我们思考民法法典化问题及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基本原则是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民法典总则应采用科学的立法技术表述其基本原则。我国《民法通则》、官方《民法草案》和学者《民法草案》所表述的基本原则既有可取之处,也存在明显的欠缺和不足。对此,需要在检讨欠缺和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原则的地位、功能和特点,探求民法典基本原则表述立法技术的应然要求,并作出我国民法典基本原则表述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国家利益的合理表达及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论界所忽视。《民法典》中的国家利益可以区分为市场利益、管制利益与抽象的国家利益三种基本的利益形态,不宜将国有资产等同于国家利益;管制利益是一种秩序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主权权威性,需要谨防管制利益过度侵蚀私法自治;当抽象的国家利益面临侵害之虞,由于公权力主体的缺位,需要加强合同监管与法院的职权审查。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行政利益存在利益关联,但是仍有区分的必要,尤其需谨防以国家利益之名行行政利益之实。在规范效果上,通常应对《民法典》第153条的“公序良俗”进行目的性扩张,从而将国家利益纳入公共秩序的范畴。但是,损害《民法典》中的国家利益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合同未生效也有适用空间。在行政许可审批影响合同效力时,应当优先认定合同未生效而非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亲属法律制度涉及的六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亲属法目前主要表现为《婚姻法》和《收养法》。在制定中国民法典的过程中,必定要将其收回到民法典中,作为中国民法典的亲属法编或者婚姻家庭法编。因此,应当以完善亲属法的基本制度为基本目标。除了应明确亲属法改革的基本方向之外,还应着重完善我国亲属法的亲属制度、规定身份权、确立亲属法律行为、补充具体的亲属法律制度,以及建立与物权法相适应的亲属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5.
史华松 《理论界》2008,(8):70-72
本文在以开放式的方法界定宪政的基础上,了局限于民法视域中考察《法国民法典》的定式思维,面的解读。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对《法国民法典》进行审视,转换从宪政的维度对《法国民法典》的宪政理念进行比较全  相似文献   

6.
担保法律制度是推行市场经济必需的法律制度。从其内容上讲,它是物权制度与债权制度的综合,在发达国家,担保制度通常由民法典来调整。例如,法国、德国和日本民法典在物权和债权编中,对担保制度分别作了详细规定。在《担保法》制定颁布之前,我国对担保关系的调整和规范,分散在《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借款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几项司法解释中。这一状况有很大局限性,表现在;1.规定的内容不够详尽,许多基本问题没有明确。例如,担保主体,担保财产范围,担保适应程序等等都没有规定。这使得司法…  相似文献   

7.
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陈林林、袁贺、周红阳、葛四友四位学友的评论文章以及此前各种学术性的探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围绕着三个在作者看来对理解和澄清《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基本思路有助益的问题予以回应:第一,关于如何认识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讨论的基本意旨的问题;第二,关于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西思想资源的问题;第三,关于如何看待作者所提出的“主体性中国”的主张的问题。对此三个问题的阐释,不仅是对广大学友的批判所做的回应,而且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基本思想做出的进一步阐发和某种完善。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的民法保护,不仅具有民法制度演进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权及法律制度发展的逻辑必然性。《民法典》保护弱势群体在制度理论、理念、性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中国特色,体现在解决不同类型弱势群体民事权利保护诸多民法规范设计中“中国问题”的“中国方案”。在全面实施《民法典》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未来《民法典》保护弱势群体制度体系完善,应遵循“两个联动”的总体思路,采取在“四个结合”中落实“四个范畴”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法律移植运动中,各种新型法律概念生成。“习惯法”一词正是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借鉴《瑞士民法典》的产物。在现代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如何认识、界定、评价、吸纳与整合既有的本土习惯是一个重要课题。清末,“习惯法”作为法律渊源虽然在立法中确立,但由于缺乏实证化和司法化的机制,导致民商事习惯无法转化为确定的形式化法律条文,民商事习惯调查成果也被束之高阁。民国以降的主流法律理论深受德国思想影响,倾向于贬抑“习惯法”的作用。近代中国法律史上“习惯法”的命运,对当下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了七个系列的学术活动,其中包含若干场高端国际学术对话。本次对话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欧阳康与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马来西亚交通部原部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之间展开,涉及的问题有:第一,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历史进步与思想创新;第二,如何看待中国百年发展对世界和亚洲文明进步的贡献与未来责任;第三,如何看待当前世界变局及其提供的机会与挑战;第四,如何看待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近来关涉中国问题的各种言论;第五,如何看待中国和亚洲国家在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和作用;第六,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友谊与合作。这里选刊部分对话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朱一飞 《理论界》2008,2(6):81-82
路易斯安娜的主权更迭以及该地区的法律沿革史,造就了一部在世界民法典立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路易斯安娜民法典》,并最终在美国这样一个普通法系国家描绘出“一国两法”的绮丽图景。路易斯安娜的这段历史,对于我国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如何正确对待港、澳、台地区的法律传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刑法体系非常发达完善,无论是《吕刑》还是《法经》或《唐律疏议》、《宋刑统》等,都可以说是刑法典。而在汗牛充栋的法典中,却找不到一部民法典或具有民事性质的法典。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民法典,如果有,它是怎么起作用的;如果没有,那调整民事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是什么,其性质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吉凶观张正春吉凶,是《易经》的占卜术语,是《周易》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吉凶观是《周易》思想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观,占断吉凶,趋吉避凶,化凶为吉,是《周易》的基本内容,也是《周易》一书的特点。那么,《周易》是怎样看待吉凶的呢?《周易》判定吉凶有哪...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之“侵权责任编”对公平责任的修改主旨在于解决其在实践中被滥用的现象,做法是用“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得《民法典》第1186条不再具备独立适用功能。对此,在理论上需否定公平责任的归责原则地位,并在具体规范中明确其适用条件。《民法典》规定,仅在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因监护人已尽监护职责以及行为人无过错丧失意识三种情形下致人损害的适当补偿,才属于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民法典》虽将《侵权责任法》第24条“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担损失的表述删除,但公平责任的适用除当事人无过错外,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在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分担损失。  相似文献   

15.
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民法典既是实现法典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应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尽快制定《民法总则》、《人格权法》、《债法总则》,并修改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一部内容详备、体系完整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从体系解释的角度看,编纂民法典是为了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必须跳出民法典看民法典。民法典的编纂要回应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回应国际呼声,兼顾民法体系内外。民法典尤其是其物权编  相似文献   

17.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向人们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很难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解释。在理论与现实的这种矛盾中,问题常常归结为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看来,这一点上思路的打开是许多理论问题得以推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基因平等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的 6国科学家今年 2月 12日共同宣布 ,经过初步测定分析 ,人类基因组约有 32亿碱基 ,包括 3— 4万个蛋白编码基因。这是继去年 6月 2 6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公布后 ,科学家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第二阶段的“基本信息” ,标志着HG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的科学和经济意义正在逐步显现。同时 ,也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关于基因平等问题的争论也正是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出现的。如何看待基因平等问题将影响到现有的法律、道德、伦理 ,乃至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在此背景下 ,从哲学的…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实施对于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在2021年12月25日举办的“民法典与社会治理”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民法典与媒体治理、民法典绿色条款的类型化及与环境法典的衔接、民法典与知识产权法的新发展、民法典与我国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民法典与电子商务治理、民法典对房地产市场及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治理实践、民法典担保物权改革对营商环境的治理、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实效考察、民法典诚实信用原则对诚信价值观的实践、民法典与商法发展的新动向、民法典与比较法、民法典时代的教与学、民法典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米良 《学术探索》2008,(5):73-76
古代越南曾经是我国的版图,其法律制度难以避免中国法的影响,民事法律制度当然也不能例外。18世纪越南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在十字架和大炮的软硬兼施之下,越南民法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全面西化。1945年,胡志明把越南的法律制度带到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其所代表的意志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5年《越南民法典》集历史经验之大成并移植各国之经验站在了历史的顶峰。也许越南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及其民法典本身能对我国正在制定过程中的《中国民法典》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