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的理论思考杜守东有关调查资料表明,8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却出现了引人瞩目的上升趋势。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必然引起青壮年性别比的失调,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以致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社...  相似文献   

2.
亚洲出生性别比失衡对人口转变理论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在人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出生性别比出现了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与西欧人口转变中出生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范围内有显著区别.出生性别比在维持高位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反转的现象,典型的表现是韩国,已经完成了从高出生性别比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鉴于亚洲部分国家的这一特殊现象,本文试图探讨亚洲出生性别比变动模式以及在经典人口转变理论基础上进行扩展,尝试构建更为具体和全面的亚洲人口转变模型.  相似文献   

3.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挑战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理论探讨,尚未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将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与2000年至2015年间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与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发现高房价有助于降低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儒家伦理和传统生育文化影响力小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初期性别干预程度高的城市;女性社会地位、城镇化进程、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地区生育政策等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此,国家必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教育并普及新型生育文化,从而继续缓解家庭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出生性别比从正常到失衡与现行控制生育子女数量的生育政策是同步的,在时空、群体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生育政策强化了生育个体行为者的性别选择意愿,表现为出生性别比具有省区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孩次差异。以生育政策率为1.5-2.0区间值作为拐点,出生性别比或者高于其正常值域、或者逐渐趋于其正常值域。  相似文献   

5.
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村只允许独女户生二孩的一孩半政策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1)"一男孩价值二女孩"的心理暗示作用助长了重男轻女、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2)一孩半政策本身造成了二胎女孩出生数结构性减少.通过家庭人口预测两性平衡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在完全相同的出生性别比假定条件下,如果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中年男子因婚龄女性短缺而找不到妻子的问题也要比"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严重得多.尽快启动二孩晚育软着陆是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严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多年正常的河北省定州市和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的湖北省大冶市两个典型地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大冶地区农村育龄妇女生男孩的愿望更为强烈,更看重子女对父母的回报,家庭重大决策依赖丈夫的也较多,公婆对其生育决策有重要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定州地区,生育过程中的性别"男孩偏好"反倒不是那么明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公婆态度、所在地区"男孩偏好"氛围以及人们对不同性别子女作用的认知,都影响着生育的"性别偏好"。定州市在政府主导下长期坚持倡导婚俗变革、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宣传和社会实践,诠释了在弱化生育"男孩偏好"、创建新型婚育文化进而维护正常的出生性别比方面,政府不仅可为,而且能为。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育率下降的代价:婚姻拥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缘起自 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我国生育率出现了急速且持续的下降 ,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在我国实现低生育的同时 ,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生殖健康、统计失真、出生性别比偏高等问题。经验数据表明 ,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一般在 10 3~ 10 7。然而自 80年代 ,尤其是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 1980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为 10 7 4,1985年上升为 111 4,1990年达到 114 73 ,1995年更高达 117 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在我国男大于女的传统夫妇年龄差规范下 ,生育率下降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男女比例的失衡问题已日益突出。人口出生报告表明,每年出生的男婴大大超过女婴,尤其在农村,这种生育失衡现象更为严重。 拒绝女性,可悲的生育愚昧 生育失衡现象是由愚昧的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有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外生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妇女地位;严格生育行为管理;调整生育政策弱化男性偏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2000年人口普查等数据,对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与二孩晚育“软着陆”等不同政策方案下未来8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人与独居老人比例、劳动力资源、退休金缺口率、女性婚龄人口短缺等进行了模拟预测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人口总数在2038年达到14.8亿峰值后平缓下降,其在今后80年老人与独居老人比例、老年抚养比、劳动力资源、退休金缺口率、避免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等方面均优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论“三步走”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态势和特点,"五大人口高峰"相继到来:人口总量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10多年后劳动年龄人口即可达到最高峰值;本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已临近最高峰值;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新的高峰。以人口零增长为战略目标的人口发展战略,根据"着陆"方式的不同,分别可称之为"硬着陆"、"软着陆"和"缓着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建立在"软着陆"方案的基础上,这个方案并不要求生育率继续下降,相反,在稍有回升后才保持相对的稳定。具体的生育政策选择为:全面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现在也可以实施,城镇可暂缓几年,2010年以后组织实施为宜;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这一状况和趋势,会对未来人口发展、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丁志宏  赵然 《兰州学刊》2011,(6):101-104
我国生育现代化过程经过曲折发展,已经从建国之初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距离高级阶段越来越近。从阶段分布看,各省区的生育现代化指数越来越集中,影响各省指数变化的因素也从复杂变为单一,出生性别比成为各省区阶段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各省区之间的差异还非常明显,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出生性别比和婴儿死亡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台湾少子化的现状及成因 少子化系指每名妇女平均生育率低于2人以下,孩子生育越来越少的一种现象。根据台湾“内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从1948年的战后婴儿潮开始,每年出生婴儿数25万人,连续近20年屡创新高。20世纪50年代中期,更达40万以上。1968年以后,婴儿潮渐成强弩之末,出生人口开始减缓。1976年,台湾出现了“第二次婴儿潮”,当年婴儿出生人数突破42万3千人。1990年开始出生人数迅速且稳定下降。  相似文献   

17.
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客观准确地分析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于科学地认清人口形势是很必要的。本文主要根据《贵州省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以及《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对近10年来贵州省育龄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和孩次别总和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年龄别生育率 育龄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是分析妇女生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以分析育龄妇女生育的年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家庭人均收入、育龄女性受教育水平对中国育龄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教育水平对其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与二孩生育意愿呈现"U型"曲线变动关系,即育龄女性二孩生育意愿随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城乡样本回归后发现,女性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城乡差异。据此,研究提出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生育观;保障女性就业公平,降低女性二孩生育机会成本;完善社会支撑体系,帮助实现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等方面提高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新出生人口中的二孩比重有所提高,但是新出生人口数并没有达到预期,原因在于多孩选择产生的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等构成的生育成本正逐步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加上生育基础正在逐步削减,低生育会导致未来劳动力资源缺失和消费增长的乏力。我国当前面临着陷入“超低生育率”的风险。家庭生育成本社会分担是未来我国优化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水平的重要举措。生育成本分担面临的问题有生育政策两难选择、政策的公平性以及生育成本难以精准测算等。提出政府、家庭、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生育成本分担机制及思路,即在明确生育成本分担的相关责任主体基础上构建生育成本分担框架,初步设计生育成本分担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特征、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婧 《兰州学刊》2005,(5):261-263
本文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特征、原因进行分析,指出男孩偏好、B超的普及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造成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鉴于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各政府部门必须携起手来,齐抓共管,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对滥用B超等技术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以期使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早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