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朱光潜提倡"观照"的审美态度,兼具西方"审美静观"理论与中国传统"凝神观照"思想的双重品质。朱光潜"审美观照"思想以凝神的心理状态为审美基础,以"不即不离"的审美距离及审美移情为实现的保证,以物我统一的审美境界为旨归,以超脱人生的烦恼、痛苦为最终目的,凸显了审美静观的非功利性和主体性,对以后中国美学审美态度、审美心胸的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和学术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则主要体现为中国人诉诸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3.
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色并非特别显著,其诗歌的艺术个性体现为继承唐诗传统的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审美特征,在保留传统唐诗诗性特质的基础上,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他对唐诗传统审美特征的继承有创作主张、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正是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使他的诗歌独具内在气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使其诗和其他标举“雅正”的诗歌有了显著的区别,理性沉思和感性思维的结合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美学的百年历程中,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审美理论一直是一代代学者孜孜以求的事业。从20世纪初开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或受西方审美理论的启示,或以西方审美理论为参照,反思、梳理并重新阐释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开启了建设具有现代形态的中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之间审美趣味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思想基础看,都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人文自由主义的融合;二是从审美立场看,都信奉审美本位主义,反对文学的社会功利化;三是就艺术理念而言,都反对极端的写实主义及极端的理想主义,而崇奉陶渊明式的田园写作。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之间审美趣味的同一性,意味着美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实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观,必须继承中国审美思想中关注现实的人生价值的传统,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精神,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吸收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积极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吸收,创构中国民族声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审美和功利的矛盾是贯穿美学与文学始终的矛盾。作为中国近现代美学思想的发轫者,王国维在借鉴以康德等为代表的西方审美超利害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糅进古老的诗教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功利主义。蔡元培、鲁迅和朱光潜等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自己的美学世界,从而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向现代美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情感与想象两大范畴的凝铸──纪念朱光潜诞辰一百周年(1897──1997)邹华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现代主观论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宗白华一样,主客审美对应、情感深度体验、审美活动特性等问题仍然为朱光潜所关注,尤其是他对主客审美对应的论证,使主观...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知识体系的介入,以"科学"的整体价值准则而为中国传统寻获其现代定位,构成了包括艺术研究在内的中国现代学术的思考性话题。面对有关精神独立性及其价值存在的质疑,邓以蛰藉由对"艺术创造观"的阐发,在新史学观提供的"现代"视角下,通过探讨审美共情、"境遇"创造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历时性审美接续问题,将"精神"与"价值"的肯定判断有效融入"科学"视域下现代美学的理论建构,为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重构其存在的历史合法性,体现了对本土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发现。  相似文献   

11.
"美感经验"把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贯通起来。朱光潜的美学探讨"美感经验"的心理机制及其"前因后果",属于科学;通过"美感经验"实现人生的解脱与超越,即所谓"人生艺术化",这是朱光潜的人生哲学。弄清朱光潜的美学科学与人生哲学的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评价朱光潜的思想,为当下的美学和哲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发现,从而把"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落实在庄子身上,并通过史论结合、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再发现和再阐扬,从中显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朱熹美学思想是宋代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与提升。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性质和作用并不只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而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不仅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生态思想也相当丰富而深刻。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点,即众生平等、天人一体、身心和谐、知识有机化、文艺生机化、人生艺术化。他的生态思想一方面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另一方面又具有融东汇西的文化特征,为当代生态文艺学和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邓以蛰艺术美学思想的西学归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以蛰的艺术美学思想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基石,运用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说和克罗齐的"表现说"等现代西方美学理论来阐释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在融合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现代转换,形成了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审美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韩晗 《东方论坛》2014,(6):65-70
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息息相关,都属于"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新产物。在科学思潮的主导下,都市文明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促使日常生活呈现出审美化的特质。这导致了都市文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进程中获得发展与完善,使得两者共同丰富了科学思潮的人文内涵,并促进科学思潮得以在人文精神的层面来影响社会的大多数。因此,科学思潮既积极地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与城市的现代性进程,同时也为这一进程带来了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从科学思潮角度切入,可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与都市文明两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8.
受西方理论的启示,朱谦之对文化学逐渐形成系统的思考,并于1935年出版《文化哲学》一书,就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类型、发展阶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做出系统阐述。在广泛采择西方各种理论的基础上,朱谦之受到来源于德国的理论影响十分显著,使他的文化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思辩色彩和追求“生”与“情”的生命哲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和宗白华在各自的论著中都对中国古典诗学的“观照艺术”作了细致的分析和多重解读.朱光潜在前期美学思想体系中主要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是形象的直觉”等重要观点.宗白华也以其颇具特色的“散步”美学,立足于艺术本体与生命经验的分析,将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观照方式相结合,建立了“艺术的、有我的、自由的”审美体验论,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审美的“观照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