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借鉴系统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人工物的技术创造过程及中心法则进行比较分析,指认二者为具有逻辑相应性的同态过程,以中心法则为技术创造的同态概念模型进行分析,反应出信息要素的表达在产品使用价值构成中的关键地位,进而揭示出使用价值的生成存在一个不同于产品制造的场所——一个在以往被忽略了的隐蔽场所。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工物引论》一书,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的青年学者王德伟撰写的。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从技术哲学和社会学领域专门论述人工物的学术专著,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关于人工物研究的学术专著之一。该书以在技术哲学中建立起用于分析技术核心内容的概念和研究范式为目标,始终围绕着“人工物是如何可能的”这一主题,对人工物理论作了系统的探讨,特别是作者面对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所引发的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之分裂的现状,深刻地反思着如何整合人类的两种文化的问题,并将这一哲学沉思作为…  相似文献   

3.
论人工物的社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毅 《晋阳学刊》2005,42(6):62-65
人工物必须经过产业化过程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人工物社会化的背后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当代哲学必须关注产业问题,只有形成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整体性研究才能更准确地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怀特的能量文化说在揭示文明演进机制中,不如小尺度的人工材料替换机制来的精细。材料文化说可以解释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文化演化机理。人工材料的演进与人类运用知识(文化符号)和能量,逐步打开物质结合能使其发生丰富人工物的种类和数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从人工物材料演进的历史资料看,人工物经历了自然物时期、冶炼物时期、冶金物时期、高性能材料物时期的演化过程。这一演化过程度反映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当代产品的符号化是消费社会产品的基本特征,它表现为当代产品的消费主要不是对物的消费,不是对产品实用功能的消费,而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通过对产品的使用而显示社会区分与联系是产品符号价值的重要内涵.产品的符号化是当代消费文化的一种表现,消费文化鼓励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对待消费产品,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产品的主要价值.当代产品的符号化具体表现在产品作为等级符号、个性符号和时尚符号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物体系》是鲍德里亚正式发表的第一部著作。在对功能体系之物的追问中,鲍德里亚杂糅了列斐伏尔、海德格尔、莫斯、巴特等人的理论资源,并进行了独创性的分析。在鲍德里亚对物的分析与海德格尔对物的追问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根源于鲍德里亚用以批判物体系的意识形态的理论支点——象征交换体系,这也是他后马克思式探索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对物的观察与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的重点。人类学通过分析物讨论人们的行为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结构等。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学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与挑战,而对物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人类学理解全球化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思想里,“物”从来不是僵死的客体或者枯燥的抽象者,而是内部包蕴着动能与元气的有机体.古代经典文本里的“物”,始终闪烁着自内而外显形的独特光辉和多重面相.借助词源考察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将使人们更深地理解“物化”、“成物”、“序物”、“格物”、“与物同体”等思想的内在相关性,并将这些看似独立乃至对立之“物”的面相凝结为一个整体.这对思考“物”之现代意蕴也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 ,在一个同性质的交易中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A而不选择B。笔者提出的观点是依赖于“产品不可替代性”这个概念的。在提出这个概念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人们交易的选择问题 ,分析并扩展了现代社会科学的效用概念 ,并进而回答了分工的物的原因、产品和组织存在的理由等社会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定位短语是指与其他单位组合时位置固定的短语。量词短语的定位性较强。本文对常用物量词的搭配关系、句法功能等进行具体考察,以五种结构关系为考察框架来判定物量短语的定位性。通过定位的物量短语和不定位的物量短语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定位的物量短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2016,(4)
心物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话题。明末著名思想家方以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心物论,形成了心物论的一个经典表达。本文通过对方以智早年心物思想,探讨"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思想来源;通过"物"对"心"的规定性与"心"对"物"的确定性,分析"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哲学指向;通过与荀子、王阳明等人心物思想的比较,谈论"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概念,历来受到哲学家的重视。康德对"物"做了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认为"物自身"是感性的来源,设定了知性概念、范畴等限制性概念以及上帝、自由、灵魂等理性理念,认为"物自身"是确实存在的,却是不可认知的。而海德格尔将"物自身"置于世界之中,认为与现象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传媒生产贸易中,传媒产品消费的本质就是价值认可式的精神性消费,在自愿获得消费物的消费中,得到精神与心灵上的满足,实现对一国传媒产品的最优化接受。由此本质出发,总结了消费的六种类型,在分析梳理其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在国际传媒生产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权华 《中州学刊》2004,(4):51-53
企业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企业产品设计人性化的实质是产品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处理好设计物要素间的关系及其与人、环境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带给人们方便、舒适、愉快和健康,同时美化环境.达到这些目的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即建立和谐的人和机器的关系,重视产品的界面设计,重视老人、儿童和残障者的特殊需求,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5.
市场的得失是暂时的 ,而人才的竞争将是持久的。有关产品营销 ,科技创新等“物”的策略已是举世公认的 ,而人才战略目前只是一个“物”的派生战咯。面对WTO的挑战 ,必须将人才问题放到战略的高度来思考与运作 ,系统研究企业竞争力构成得知 ,人才是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旅游品牌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旅游品牌与一般产品品牌的区别在于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是一组对他人他物使用的权利,是使用权的让渡.旅游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旅游品牌的成长以S形发展.旅游品牌的培育应以公共品牌的培育为基础,体现企业品牌的个性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所有权保留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是所有权保留这种非典型担保方式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加工物、添附物、混合物、孳息等是否应为所有权保留的效力所及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所有权保留的效力应及于添附物、加工物、混合物、孳息,但不及于从物。  相似文献   

18.
产品寿命周期阶段不同,企业通路活动的特点也不同。本文从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品牌认知、竞争对手以及通路建设等方面分析新产品上市、产品进入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通路活动的主要关注点与通路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志斌 《理论界》2010,(6):164-165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对当代西方文化世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他重新界定了"媒介"的概念,并把对媒介的理解推广到所有的人工制造物和技术物。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即在传递着一种讯息,并用"媒介即是讯息"重新解释了人类社会的深层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20.
科技旅游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颖若 《江汉论坛》2003,(10):35-37
现代高科技通过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三要素对旅游活动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科技旅游作为一种理念,强调增长知识,增强科学精神;作为一种产品类型,突出求知目的和吸引物的知识性、教育性。自然科考游和生态游、产业旅游、科学研究场所游、科技馆博物馆旅游、科技主题园游、科技会展游、科技夏令营等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科技旅游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