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振龙 《唐都学刊》2000,16(4):63-66
传统文士在春秋战国崛起时,对道与势的态度经历了由对道的恪守到对势的依附的转轨过程。汉以后,由于儒术的强化、引导、依附权势成为传统文士人格的普遍特征。“二十四友”的附势心态就是这种特征在西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自然显现。与文学史上其它文士集团相比,“二十四友”的附势心态表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建构与空间型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晔琴 《社会》2007,27(6):175-175
近年来,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倍受国内外关注。本研究从“社会建构”概念入手,以上海某棚户区中的外来民工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农民工身份被建构和维持的宏观背景;同时,在与本地居民混居的社区中,这种集体身份也通过日常交往和城市居民的话语被建构和符号化,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笔者在文中提出“移民空间”的概念,即随着乡城迁移人员在城市的集聚,“农民工”聚居区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正在慢慢形成,并成为身份认同的一个空间符号。  相似文献   

3.
阐释学内部主要包括四个概念,即阐释、诠释、解释、说明。“阐释”在于表明一种不饱和的整体性非封闭展开状态,即“思的开放”。“诠释”是在确定、收敛、统一中将“看”的行为实施出来,同时在“看”中确定“作什么”。“解释”是“再通过讲说加以昭显”,即将“共置”或“端呈”之物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说明”在于对经过确定、解构、分析、显明之后的对象的功能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予以言说与揭示。四个概念依次递进,即从抽象到具体。倒转过来,则意味着从具体到抽象,同时标识着阐释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郑俊治 《生存》2020,(7):0042-0043
议论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以及高考作文中,学生缺乏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难以打开思路的闸门,激活思路的灵感。本文试图以写作思路为视角,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分“观点确立”、 “整体布局”、“局部行文”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高考中写出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来。  相似文献   

5.
"势"概念的科学定义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属性,即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活动,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生产更多的信息量、营造更大的信息势。势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求导过程,其构建了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通起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尤其为信息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真正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功利”价值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成为科学技术成果价值评价的重要标准。它与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标准并列甚至超过了后者。本文利用“张力”概念描述两个价值标准在科技人员心里造成的困惑、矛盾和紧张状态,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张力”产生的原因,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正负面效应,建议人们重视并引导“张力”,使之保持适当的水平和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凌鹏 《社会》2019,39(6):62-86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是中国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近年来,围绕“差序格局”学界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探讨“差序格局”的另一面,即如何能从亲属关系推展到天下范围。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京剧《四进士》剧本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中发现“异乡人”和“好人”两个重要概念,通过探索其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理解“差序格局”中“推”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亲属关系”与“异乡人关系”之间的复杂关联,并重新理解“伦理精神”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社区再造需要经过一个从酝酿、尝试、发展到深化的过程;从目前来说,只是尝试阶段,许多条件还不成熟,许多理论也不全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不仅要制定宏观目标,进行宏观的体制改革地要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着手于居委会于部队伍建设,着力于理顺各种条块关系,着前于街道办事处职责的定位。其一,建立以街道办事处为龙头的多元互助组织模式社区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要在一个大地域中搞全面建设,必须确立街道办事处统辖全区事物的组织地位,其基本内涵是: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各类组织中处于“牵头地位”,依靠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系统的“内耗”作为客观存在,无处不有,寻常可见。眼下,对于“内耗”应该从宏观组织效率极低,微观个体活力过剩着眼。但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搞清“内耗”产生的特点,并在整顿组织设置,治理运行环境上下功夫,争取把“内耗”降到最小限度,直到可以忽略不计。“内耗”的产生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内耗”总是在结合部产生的。所谓结合部,就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大到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小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是组织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等等。从宏观组织设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的结构描述中,相、熵、序是不同的工具。“相”用于刻划具有平衡结构的系统状态,熵和序针对的则是非平衡系统。但两者的着眼点又是不同的。对非平衡结构,从“相”理论发展起来的是非平衡相变,即耗散结构理论。熵作为一种热动转化的量度,可以表明一个系统中能量的耗散程度,它以能量的概念为基础,起因于对不可逆过程的精确描述和探索。但序是什么,它的概念迄今为止并不明确,人们往往从各种角度近乎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观念来使用它。有从本体论意义定义的序,有从认识论角度描述的序,而它们的内涵往往又自相矛盾,缺乏严格统一的界定,致使这一概念的含义因学科而异,因人而异,甚至因场合而异,造成了许多概念上的混乱与岐义。本文拟对序的有关概念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将序与熵进行比较。最后,探讨了经济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序──交换序概念,以便把交换系统宏观状态的刻划统一起来,说明“协同形成有序”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章高荣 《社会》2020,40(1):187-212
寻求法律移植与习俗的有机统一无疑是中国法律现代化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缺乏微观政策过程的分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本文从法律现代化和法律多元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慈善法》中“慈善”概念的形成为例,探讨了法律移植与习俗如何通过立法体制影响法律的形成。研究发现,习俗通过回应性立法的制度安排以及立法者的双重身份被纳入到决策中。法律移植的慈善概念则通过法律专家与立法者的深度互动产生作用。然而,立法过程中提案与审议的分离以及政治官僚制的决策模式使得形式理性法律的建构面临双重消解。因此,促进立法体制的优化才能实现立法中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2.
自从古希腊人把位于他们东面的小亚细亚半岛称为“东方”以来,人类历史上就沿袭下来“东方”和“西方”这一对概念。不同时代、不同的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东方”与“西方”,赋予它们以丰富、复杂的内涵。在思想文化史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一直被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它们2间既对立、撞击,又交流、融合。在冷战结束,意识形态对立日趋淡化的今天,文化的冲突有凸显之势。如何摆脱文化民族主义的诱惑,理智地处理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学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融,这是一个关乎下个世纪人类命运的大课题,不可等闲视2。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13.
禅宗的哲学认识论玄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初始概念的发生过程看,人类世代相继的学习概念过程对于人类思维的束缚性在于原初建立概念的过程被概念的习得过程掩盖了。佛教在肯定人类学习使用概念获得巨大效益的同时,看到了这其间包含的束缚性,“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即是要打破这种束缚,这无疑对人类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禅宗还创立了独特的打破束缚的方法。佛教洞察到了在确立概念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使用,领悟到了思维中的规定性与现实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意识到了对象物可以自由归类,从而做到“万物都由自心生”。佛教开创的从内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理论界对“国有产权”的界定大体上有两种意见:一日国有产权不清,一日国有产权清。“不清”论者观察到国有产权与公众手中其它个人产权相对比,有巨大差别,其中无“清”可言。执“清”论者亦看到在经济实践中国家财物与个人财务界线分明,没有人会不知哪些是国家财产,哪些是个人财产,因而根本不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实际上,上述“清”与“不清”的差别仍在“产权”不清上,但是,要弄清“国有产权”的概念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既不唯书亦不唯上,只能从中国经济实践中找出.其正确含义。从我国的经济实践看,国有资产和私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与康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与康德0[德]卜松山自本世纪初中国接受西方美学以来,现代中国美学话语一律换上了西方的概念和范畴。而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到马克思的主要思潮所注意的焦点是“美”,这导致了“美学”这一现代字眼在中国的出现。如果我们将这一中文字眼翻译成英语,就是“bea...  相似文献   

17.
“政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何为政治却一直众说纷坛。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一是客观现实政治内容本身丰富多彩,具有多方面多层次性,因而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互不相同;二是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处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因而不同的人从各自的立场和目的出发对政治所作的阐释自然是各异的。纵观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对“政治”概念所作的种种解释,可以看出,许多有关“政治”的定义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有的甚至还相当精辟,但它们顶多只是能触及到“政治”的某些方面的现象,并来探察到“政治”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劳是从关于最适度汇率制度的长期争论中衍生的,并对该理论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作者指出,该理论的演变特点是:从偏重理论研究到注意实证分析,从一国汇率制度选择到国际汇率制度改革,从终极、理想化目标到复合而现实的目标,从偏重概念与命题的推敲到探索货币一体化的途径。最后,作者还就该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最适度货币区”与“货币同盟”的关系,“共同货币”与“不可改变的固定汇率制”,“最适度贷币区”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章旭清 《阅江学刊》2009,(4):123-128
电影学中的“景观”概念,源自法国情境主义电影理论家居伊·恩斯特·德波的《景观社会》一书。在中国,关于“景观”话语的讨论则始于本世纪初。在电影学中,“景观”特指追求影像的视觉造型效果及其观赏价值的一种镜语范式,它把人们对“电影本体性”的探索从文本叙事层面转移到对影像内在规律的深入把握上。通过对“景观”概念意义功能的全面考察,可以纠偏当代电影在视觉建构过程中“唯景观化”、“奇观第一”等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兴寄”说是华夏诗国中源头最早、内涵最富、歧义又最纷纭的诗学专论。本文从研究文艺审美“自己运动”的高度,剖析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诸要素对主客、心物之间兴会感应的决定作用;把握从具象到兴象、从心绪到兴义、从立意到取境等兴象与兴义间辩证运动的过程和形态;兼及此说所涉及的心、物、象、理等古代诗学概念的疏理。通过对“兴寄”说──一种诗歌审美运动规律的揭示,体现传统诗学所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