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旅游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在于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多样性文化需求,而且还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以及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民族旅游在“以人文本”、“以文化为核心”的召唤下,在旅游活动中越来越受游客青睐。裕固族作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民族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本文以裕固族为例对甘肃民族旅游作简单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恩施自治州拥有无与伦比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其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应抓住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契机,以自然景观和原生态的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打造出观赏型与参与型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玩乐中体验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消耗低、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我国西部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西部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认为要科学合理地开发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加强当地旅游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且能够被有效开发利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现象总和。以此定义,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性、稀缺性等都较强,对旅游者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餐饮文化、休闲文化、节庆民俗、地方特色产品、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区等五个方面。本文首先对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这五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析,然后进一步评价其旅游价值,最后就此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6.
屏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厚重。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民俗文化旅游不被重视,发展滞后。屏南白水洋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为其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契机。应该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采取各种有效对策,促进民俗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互动基础,整合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是提升甘肃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入手,通过对甘肃旅游资源优势与文化资源概况的梳理,可以看出甘肃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整合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  相似文献   

8.
论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多民族的融合地,有着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新疆旅游业起步较晚,现阶段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看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科学引导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提升新疆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民俗旅游在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融合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对于开发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优势,发展民俗旅游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然而调查发现,广西目前在对国际推广和传播民俗文化的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民俗文化的传承危机、民俗风情庸俗化、民俗风景区过渡商业化、传统民族价值观衰落、中西文化审美差异等,都导致旅游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中西文化的契合点、打造广西民俗旅游文化名片、保护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实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入境旅游的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旅游业的潮流,民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重庆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对其认识、利用不够,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民俗文化资源,使其为重庆旅游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们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