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学龙 《社科纵横》2004,19(5):52-53
本文通过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提出国家审计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性和可能行 ,为保障“三农”问题的完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最终还得靠农民自己。在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今天,他们需要自主地辨识和接受信息,并依此独立决策。农民能否充分有效地利用传播媒介正确判别信息,掌握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主动权,变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因此提高农民媒介素养,尽快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财政政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萍 《社科纵横》2005,20(2):55-56
只有及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一文 《社科纵横》2004,19(5):40-41
本文通过分析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提出了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三农”以及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白彩翔 《社科纵横》2005,20(5):139-139
2004、2005连续两年,中央把当年政策中最引人关注的1号文件,都定位于解决“三农”问题,这在近三十年来是前所未有的。它说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制约经济发展和动摇社会稳定的临界点。广大新闻工作者对于当前中国“三农”问题,不能茫然视之,更不能漠然待之,而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来认识“三农”,报道“三农”。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与农民权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社会向现代化过渡和稳步发展不可逾越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突破点在于赋予农民准土地所有权、平等的受教育权、对基层干部的选举权、社会保障权和建立行业协会权等方面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三农"问题面临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粉兰 《社科纵横》2006,21(4):25-26
甘肃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农业穷省,“三农”问题不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更是事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对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鸿钧  陈雪阳 《社科纵横》2005,20(4):195-196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问题便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我们的邻国韩国则经过短短几十年发展便基本解决了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其在农民身份转变、新村运动开展、提高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实施、粮食价格制订,以及农业法律制订和实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给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杨守芳 《探求》2001,(4):11-13
毛泽东同志在其一生中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正确的,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三农”问题的状况用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法对“三农”市场进行环境威胁和营销机会分析 ,正确分析和评价“三农”市场的营销环境 ,有利于从实际出发 ,根本上改变“三农”问题 ,促进“三农”市场营销的有节、有序、向高品质方面的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06,(6)
番禺区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在城市化快速推进阶段,先行一步,大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二十八条”),按照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三化”战略,系统地提出了番禺今后一段时期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2006年9月,又结合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及区的实际情况,对“二十八条”进行修改完善,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成智荣 《社科纵横》2006,21(2):29-30
“三农”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离开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变革,仅仅注重于农民的增收措施,解决不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对农民制度歧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是符合我国国情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 ,标明我们已跳出了就“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要注意从国情出发 ,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并加强对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民问题在实现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达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地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应当保护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 ,加强郊区基础设施和各项公共事业建设 ,调整城乡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正>南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自2006年8月启动以来,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这一目标,加快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与“信息村”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初步  相似文献   

16.
充分认识广州“三农”工作的现状,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广州“三农”工作的前提。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发展广州“三农”有四策:农村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强镇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个文明一起抓。  相似文献   

17.
吴云超  周峻 《社科纵横》2007,22(5):26-27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湘鄂渝黔边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庞大。本文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提出有效解决边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破解中国“三农”困境,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农村城市化是至关重要的手段。可是,在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同时,“三农”问题却并未随之消失,反而更加突显,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的即是诸如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城市化高度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的成因及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三农”发展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脚印。“三农”经济有了发展;农民有了实惠;农业有了提高;农村有了进步。商业化运动中土地资源凸现的价值使“三农”出现了新问题,即失地农民的利益被最终侵蚀时带来的农民心理变化或扭曲。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不仅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推进工业化整体进程,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由于农业投资沉淀成本的存在,影响了微观经济主体投资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农业工业化的进程。本文根据我国农业工业化进程中财税政策的现状,以降低沉淀成本为突破口,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