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苏勇 《理论界》2006,1(1):153-1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性问题始终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母题之一。本文认为西方文论要合理利用,而不是盲目照搬照抄;中国古典传统文论仍有价值,但要现代化。而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应以敞开的姿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的正确途径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价值立场为指导,以研究和回答中国当代社会和文艺实践提出的问题为中介,广泛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理论资源,进行自主创造,创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学派。文艺学者应恪守学术本位、民众立场和学术理路,开拓学术空间,专注学术研究,推进学术进步和学理增长,在中国和世界文论史上写下中国学者有分量的篇章,重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价值正逐渐被学界所重视,不少学者投入到马克思主义人学文艺理论的建构中来。马克思主义人学文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也因此具备了实践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人学文论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即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作支撑;同时,马克思主义人学文论是根据当前的时代和现实提出来的,具有当下性和紧迫性;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基本的价值立场,它还具有深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赵睿 《兰州学刊》2007,2(1):76-79
本文提出应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论在研究党的知识分子问题时的重要性,它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在简要分析文论后,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文论与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中国当下表现为矛盾的两方面:一是理论研究的兴盛,论著和各种活动频繁;二是理论研究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失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中国理论界盲目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体系化、理论化。这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现实的文艺实践脱节,也同现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脱节。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论》(以下简称《文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马驰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也是他长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又一结晶。倘若我们暂且搁置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论争,可以发现,如果说"西马非马"的  相似文献   

10.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国60年来,中国一直重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翻译和研究。建国伊始,就开始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文艺论著,但前30年主要翻译前苏联学者辑录的马恩论文艺、列宁论文艺的相关著作,改革开放新时期才开始有中国学者自主选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论著出版。这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另一特点是从对前苏联文论的单纯借鉴,转移到全方位地研究全球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重点研究长期被忽视的欧美国家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这对正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和文艺理论的新中国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丹 《人文杂志》2023,(4):90-98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艺术活动相结合的切入点,阶级论对五四新文学理论的推进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生活、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作品题材与主题、大众接受等问题上,以此兴起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但同时也遭遇了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人民论及文艺人民性理论的提出,不但攻克了阶级论遇到的难题,而且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阶级论因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包括皮埃尔·马舍雷在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某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启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马舍雷作为重要理论资源融入其对于文学反映论的思考中,其间又难免误解,考察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视域中的对话和阐释,对于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最初十几年时间里最主要的组织文学生产的平台,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输入与传播,主要也是由身处文学社团之中的理论家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社团,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这一传统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理论生产方式及文学观念通过社团传播这一途径,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早期形态及理论品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多采取论战性的姿态与论争性的理论形态,许多文章文风生动活泼,与文学创作实践、文学批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影响力;与此同时,社团传播也使得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系统性、学理性及理论深度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马列文论经典文本释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马列文论研究的进一步推进,经典文本解释上的混乱日益需要建立科学的释读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释学,以引导马列文论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发展。当前马列文论经典文本的释读,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翻译、语境和思维方式方面,这三个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建构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要做到坚持和发展的和谐统一,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维护好以之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的科学本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打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理解和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惑与误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向前迈进的理性诉求,也是我们维护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科学本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2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3—2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会议围绕“中国与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经典学说的现代阐释”、“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西方文论流派的比较研究”及其他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学、文化理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广西民族学院和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领导出席了会议。一、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在…  相似文献   

18.
本雅明的成功是由于他揭示了当时先锋派文学和机械复制艺术的一些固有特点,使人看清了当下艺术的一些美学特质.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马克思主义态度,虽然本雅明本人对此未作什么正面阐述,而且这些结论本身也似乎与马克思主义文论没有什么直接关联.但是,细察其间的脉络不难看出,这些理论恰是本雅明在新时代尝试构建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结果.因此,他的成功足以给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为一个跨时空、跨文化的复杂理论系统涵盖了诸多理论形态与思想文本.马恩经典理论文本是"马克思之后"诸多马克思主义文论言说所归依的原典,不同时代、民族、地域所提供的理论解读、重建的张力场,构成不同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干涉语境.从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个案分析看出,政治与美学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论元问题的历史形成,受各种现实语境及文本语境的限定,并随社会、时代文化变迁形成各具风貌的思想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简要追溯了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9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再兴起的一些原因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