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8,(2):66-66
洪建华一九七一年生,别号徽洪、竹溪人,斋名:竹溪堂,安徽徽州人。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从事竹刻至今,现为徽州洪建华竹刻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工艺美术学会竹刻专业委员会主任。2003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评为“德艺双馨民间一级雕刻艺术家”。2005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师。  相似文献   

2.
董府,是清末甘肃提督董福祥的府邸。董府建筑,是迄今留存的西北地区独有的保护相对完好的清代建筑样式,是传统的“三官六院”式四合院形制,集南北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董府建筑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是其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雕刻图案和各类造型精细传神,雕刻内容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跨越百年的建筑文化遗产,无论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还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徐百佳 《江淮论坛》2009,(3):175-178
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图形遗产”。本文分别从审美、社会、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徽州古建筑雕刻艺术“图形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典建筑砖石雕刻艺术是一种有目的的装饰和有意味的审美形式.一方面,砖石雕刻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另一方面,在其创作过程中,始终保留着对传统精神的理解与诠释,因而,审美与文化是砖石雕刻艺术存在的基础,也是影响装饰艺术思维观念与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代背景、人文观念、宗教艺术以及民俗风情都对中国古典建筑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享誉于世,久盛不衰,除了它优良的石质以外,还与它精湛的雕刻工艺有关,那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雕琢,极大地增强了歙砚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是“石头上的中国书画”,历代砚雕大师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徽州三雕的历史渊源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它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雕刻,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10,(2):15-15
▲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等安徽7家企业在最近国家商务部等四部委公布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中榜上有名,黄山竹艺轩竹艺术品等8个重点项目入选《2009——2010国家出口重点项目名录》,竹刻艺术作为徽州文化非遗在新时期再现辉煌。  相似文献   

8.
古松园     
《中文信息》2008,(3):102-102
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术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藏族传统金属雕刻艺术发展历程,借助藏族民间金铜造像作坊实地考察的第一手资料来阐述藏族传统金属雕刻工艺的主要工种和加工流程,对各时期的藏族金属雕刻艺术特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一般对艺术的分类 ,大多是以有形与无形 ,无声与有声 ,无言与有言为标准。例如建筑、雕刻、绘画属于有形 ,音乐和诗属于无形 ,建筑、雕刻、绘画属于无声 ,音乐与诗属于有声 ,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属于无言 (这里的音乐指不包括歌词在内的乐曲 ) ,诗属于有言。至于这些艺术门类的审美价值之高低 ,则众说纷坛 ,各有千秋。黑格尔的艺术分类是哲学家和美学家中最系统、最详尽、最明确的 ,他的分类标准也是人所共知的 ,即以精神与物质的适合程度 ,或者说以精神战胜物质的程度为划分艺术门类的高低为标准 ,一种艺术门类愈受物质的束缚 ,精神活…  相似文献   

11.
曹永盛(现在,人们都知道他叫“曹篁生”),出生在著名的徽州卉村落——呈坎,今年刚刚40岁。他是国家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他的才艺早慧、早现,是个“天生”的竹木雕刻艺术家。他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匠人,成为一名技艺超群的工艺大师,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戏台作为徽派古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由于它是徽州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以及伦理、道德的产物,从而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徽州文化,尤其是古徽州的戏剧舞台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7月8日,一名民间工艺师正在加工“黄山玉雕”工艺品。黄山市黄山区一位普通农民陈国建从传统“徽州石雕”中受到启发,利用黄山特有的“黄山玉”(俗称“黄蜡石”)为原料雕刻工艺品,他巧用浮雕、圆睢、镂空透雕、镶嵌组装等技巧,经因料施艺、废料巧怍、剜脏去绺、化瑕勺瑜后,形成融分散州木雕、竹雕特色的“黄山玉雌”,玲珑雅致的玉石雕刻受到各方的广乏欢迎。  相似文献   

14.
巴蜀佛教及其雕刻艺术,在千禧年之前,就海外的学术界而言,不甚热衷,亦无大型力作。千禧年之后,日、欧、美不用言,就是台湾一地开始有专题式、论文式的研究报告。若查询台北国家图书馆的硕博士论文索引即知,目前至少已有十位以上的新世代莘莘学子投入巴蜀佛教雕  相似文献   

15.
李顺庆  秦杨 《学术界》2012,(3):130-137,286
徽州艺术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和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理学基础.徽州艺术之所以能以鲜明的特点著称于世,在于其具有和谐、适度、至善的美学内涵,具备一种独立的特质,世代相传,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态.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人类最为本源的精神特质及其创造本能体现在艺术中的生机.无疑,发掘徽州艺术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45-251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才是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雕刻艺术不仅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关联,也引领时尚文化的前沿潮流。传统雕刻艺术与现代技法的有机结合在新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传统雕刻和现代时尚交融创新的问题。在社会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任何艺术的传承都必须要考虑到它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当它的创造深深地渗透了历史承传的精神烙印时,它才能很好的被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散落于徽州民间的容像艺术最近引起国内美术界的极大关注。徽州民间的容像艺术是在吸收先秦两汉肖像画技法.在继承传统、吸收外来营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绘画技艺。呈现各种风格。在民间、画师创作更是活跃、留下了许多无名画工的优秀作品,其中一些成功经验仍值得今天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古希腊的戏剧艺术、文学艺术、雕刻和建筑艺术、哲学、绘画和音乐艺术,并分析了其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秦皇岛境内的300余km明代长城中,有近千座敌楼,保存完整和较为完整的约占半数,在这些敌楼上都有券门和券窗,在很多券门上刻着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浮雕装饰,他们利用当地特有的材料,就地取材进行创作,风格各异,材质变化丰富,使原本冰冷的军事防御工事,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然而由于近年来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大部分精美作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闽南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生态的变化,反过来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也影响着该地区各种民间艺术的走向和风格。闽南民间雕刻多样风格也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的体现,从闽南雕刻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看,多种宗教文化的存在从很多方面促进了闽南雕刻的繁荣和发展。宗教与当地多元文化的有机互渗、共构共存,既保留了各自原有的特质,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结合与发展。这些都对当代闽南民间雕刻的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