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塞尔协议Ⅲ的提出和我国国内资本监管要求促使我国银行加强资本金的补充,特别是保证符合质量和数量要求的资本充足率,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资本充足率监管不断加强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资本金补充所带来的影响。本文研究在提高资本充足率以保证符合监管当局监管指标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以面临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邓静 《决策与信息》2006,(10):56-58
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规定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设定了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也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有了量的标准。加上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等。  相似文献   

3.
银行偿付风险是银行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管理偿付风险是每个银行管理者和监管者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技术上,我们有国际通用的《巴塞尔协议》作为指导,然而资本充足率本身不是处处适用的,本文将简要辩证地来分析资本充足率监管办法的利弊,并提出与资本充足率相配套的资产回报率才是所有风险管理方法中的最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正逐渐发展成为银行监管的核心,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巴塞尔协议新框架下三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本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强 《决策探索》2011,(8):51-5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巴塞尔委员会将银行风险分为八类: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有新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把评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工作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多少风险就应该有多少资本,风险越大的银行资本就应该越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其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的活动以及金融管理当局为实现金融、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实施的外部监管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对信用风险的把控是现代商业银行创造盈利的基础,商业银行发展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稳定发展,如何制定有力的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为使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更为科学合理,本文引入DEA数据包络理论,选取了2013年中国A股上市的十六家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DEA模型计算分析。分析结果中论述了DEA模型所选取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对资产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经营有高负债率、高风险性和监督管制的严格性等特点。根据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其资本金是否充足就成为衡量其经营状况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志,也是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资本充足率就成为了量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市场份额、国际信用评级和融资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尝试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银行间互相持有次级债券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约化法对银行之间互相持有次级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研究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银行违约概率、新发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与不互相持有相比,一方面,银行采取互相持有次级债的策略,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且当次级债回收率高于一定水平时,将降低银行新发债券的信用利差;但另一方面,互相持有次级债引发的违约传染风险将是巨大的.一家银行的信用事件会引起整个银行业的信用危机,这在金融危机中已被证明.鉴于此,监管层要对银行互相持有次级债严加规定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已超过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8%,目前已经达到12%。众所周知,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注资,剥离不良贷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为明显);在A股、B股市场上市融资;发行次级债,并且,次级债的发行成为了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大多是由银行相互交叉持有,随着次级债的发行,银行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2009年8月,银监会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面对政策的风云突变,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本文将立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方式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案件防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腕骨"监管体系对银行形成的挑战。本文有助于银行积极应对"腕骨"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我国94家商业银行2001-2009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和方差分析研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上市状况和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外资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更好的资产质量、更低的信用风险以及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城市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更低的信用风险,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更低的信用风险以及更低的资本充足率;其次,银行上市不仅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最后,研究还发现股权结构和风险的关系在上市银行和未上市银行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方差分析显示这是由于上市状况对股权结构和风险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造成的.研究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本国金融体系的监管,金融监管一般分为结构监管和行为监管。主要手段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要求、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等。目前,各国监管当局对所辖金融机构都普遍实行了固定的最低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率标准和最高的资产限制比率,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的监管。下面分别分析以上三种监管手段的有效性:一、对存款准备金率要求作为运用最早的审慎性监管手段,它是指银行必须持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以应付存款者在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取款要求,它存在的一个假定前提是不发生存款人挤兑现象。如果银行按规定持有的准备金水平正好足够满足在没有发生挤  相似文献   

13.
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已经成为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遵守《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标准,但这个统一标准忽视了个体差异,显得不尽合理。与现有文献的分析角度不同,本文重点研究了监管部门制定该标准的信息甄别问题,并指出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基于数理模型推导,本文又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模型的结果给出直观的经济解释。最后文中对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断。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偏低,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商业银行改革,提高资产质量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的要求。央行数据显示,至2001年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5%,部分其它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例还要高于这一比例,一些新的不良资产还有增长的趋势。不良资产使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制约了银行的发展。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不高,2001年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5.75%,离上市的10%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巴塞尔资本协议逐渐成为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监管标准,以及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方法的发展和成熟,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最为先进的风险控制和价值管理的核心体系.随着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和股东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高,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日益发挥其效益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双重功效,推动着我国商业银行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资本管理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资本补充渠道少、资本充足率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2004年6月26日正式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在深入分析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和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要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政府、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应共同努力,通过股份制改造、增加附属资本、调整资产组合结构、降低税负、提高盈利水平等对策拓宽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不断加大,如何实现打破刚性兑付与防范银行风险之间的平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银行股权和负债的“期权的期权”特性,将刚性兑付嵌入到银行资本结构决策和违约风险测度中,研究了资本结构固定和可调整两种情形下刚性兑付强度与银行违约风险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基于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的资本监管对刚性兑付下银行风险的抑制效应,以期为防范打破刚性兑付可能引发的银行风险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当资本结构固定时,银行违约风险与刚性兑付强度负相关;当资本结构可调整时,随着刚性兑付强度减弱,银行最优负债水平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则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倒U”型趋势;基于标准法的资本监管可以有效抑制银行在资本结构决策时的道德风险,降低打破刚性兑付过程中的违约风险,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资本监管要求会因刚性兑付下国企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18.
以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选取15家商业银行2009—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定量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太明显。对银行盈利能力影响最大的是第一大股东性质,而GDP增长率则与它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国有控股银行的平均盈利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上高于另两类银行。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会计准则39号》的实施是当前国际银行监管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该准则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确认、分类、计量以及损益核算的方法,进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度等审慎银行监管指标的计算和评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银行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实证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主要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作为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类似企业的坏账损失准备金。研究发现,银行的规模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有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甚微,不良贷款仍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