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方言指的是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推广普通话与正确使用方言并不矛盾,方言在特定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学方言具有凸现人物形神、传递别样情致和承传地域文化三种主要作用.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方言文学与正统文学交互作用的历史,晚清以来方言文学以京语文学、吴语文学、粤语文学发展最为充分.世纪之交再次掀起了"方言写作"的浪潮,表明了当代作家找寻现代汉语写作新的话语资源的自觉与努力.方言文学前景看好,但也面临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言历史文献在汉语方言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方言存在方言自身演变和方言转换等多种不同的变化方式。仅从共时平面出发,无法确定方言的变化是方言自身的演变还是方言之间转换。把方言转换当成方言自身的演变并给予理论阐释,只能是纯理论的推测,不符合方言变化的历史事实。只有深入挖掘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才能更好地揭示方言变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理语言学从空间上描写和解释语言的分布和发展,研究前景广阔.通过对350个村子进行高密度地毯式调查,笔者提出了不少理论问题,例如县城做汉语方言代表地点的局限性,分区和分类、共性和个性、任意性和理据性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历史主义语言观认为,南方地区吴、闽、客、赣、粤等方言是不同地域的北方汉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南迁所用的汉语发展而来。这种观点的基础是通过对现存方言事实与《广韵》音系的比较来构拟古今语言结构对应关系;而族群互动的文化史观则认为,南方汉语方言并非汉语,强调南方土著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东南诸方言在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北方汉人带来的“纯正”的中原汉语,南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而在族群的融合中,每种方言都在混化、交融的过程中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褚红 《云梦学刊》2012,33(1):135-138
清人王树柑《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方言的辞书,也是一部研究河北古代方言的专书,在方言学史和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畿辅方言》以词汇研究为视角,对《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的作用体现在增补词目、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湖南方言语音相关度计算与亲疏关系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湖南各县市方言语音特征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计算出各县市方言相关系数 ,利用相关系数进行方言亲疏关系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方言可以分为西南官话区、赣语区、老湘语区、新湘语区四个大区 ,客家话区和湘南土话区没有明显聚合成片 ,少数方言点的区属与已被接受的区属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方言研究中,有人曾将徽州方言划入吴方言的语系,应该承认,吴方言对于徽州方言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其主要表现是徽州方言中有一部分方言词来自于吴方言,如“一滴滴”、“十三点”、“人来风”、“三不时”、“大好佬”、“司伯灵锁”等,估摸能占到徽州方言词汇的5%至10%。然而,善于吸纳、消化和改造其他徽州方言词.  相似文献   

8.
邵阳话中量词“AXA”重叠武的形式十分丰富,能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并体现很强的主观性,其语法意义与重叠式中的“x”、量词的次类以及重叠式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较可以发现,各方言量词的“AXA”重叠式在其内部构成、语法意义等方面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少差异。量词的“AXA”式重叠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可以为学界将汉语方言区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观点提供又一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话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最具震撼力、影响最持久的是它独具特色的语言。全书基本以山东方言写成,本文试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歇后语和俚语三个方面略谈《醒世姻缘传》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广东方言粤方言地图>是国内第一部省份单方言地图.调查地点达122个县市区镇,包含的语言特征条目非常广泛,不但反映粤方言内部的共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粤方言与其他大区方言的共性,同时也很注意表现粤方言的特性.注重了特征选取的质量,又兼顾了特征的数量.总体上看,是一部优秀的语言地图.  相似文献   

11.
山东费县方言处在官话方言接触带上,比较费县各乡镇声母的典型特征,如唇齿音、尖团分混及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演化情况等可以看出,费县总体上表现出鲜明的中原官话特点,但同时受接触影响仍带有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的某些性质特点,从共时角度表现为地域上由西向东的扩散趋势,从历时角度表现为演化从接近完成到已完成的时间过渡段上。产生这种过渡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由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内部各点演化速度上的不均衡。预期费县内部整体特征随着演化加速对应将越来越整齐,进一步向中原官话靠拢。  相似文献   

12.
刘镇发 《学术研究》2004,14(4):125-130
过去学者对于汉语方言分区曾做出不少的努力 ,但成效还是不够理想。主要的原因有三 :( 1)搞不清汉语方言分区的目的 ;( 2 )摸不清汉语分区跟方言形成的关系 ;( 3)受到五口通商格局的干扰。因此 ,汉语方言不能象外国语那样 ,根据语音词汇等语言学因素的变化而划定界限。汉语方言目前的分区方式并不合理 ,没有弄清亲缘优先还是地缘优先 ,甚至将一些说话者的感情作为分区参考。有些学者虽然强调历史音变 ,但没有先搞清楚历史音变的次序 ,而且先入为主接受了前人的分区概念 ,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新的进展。笔者认为方言分区应该从语言的实际出发 ,结合移民史的研究 ,排除因为“五口通商”形成的方言分区的影响 ,从历史音变形成的用同言线和移民因素来将汉语方言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通俗文献里,可以见到许多值得注意的包括语法在内的语言问题。这类语料反映出现代方言语法特点及来源、体现着语法演变规律、隐含着非音韵系统音变。  相似文献   

14.
岭南濒危汉语方言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是汉语方言的集聚地,非主体方言受强势方言的侵蚀愈来愈突出,人口少的方言走向濒危和消亡,已成为岭南语言生活的凸显态势。当前岭南濒危方言研究应考虑以下问题:一、确立研究目标和任务;二、明确方言学者的角色定位,避免走单纯的学术路线;三、充分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制订岭南濒危方言资源采集、记录和保存的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方言电视剧是受众分众化时代产物。突出地域性的本土化定位、立足底层的平民化叙事、注重异质性的方言化表达、追求愉悦感的喜剧化审美是其艺术特征。“方言化”的追求既使其在观众自我认同、愉悦审美中赢得市场,又使其囿于方言叙事而凸显“颈瓶”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军话"是散布于南方粤闽琼桂诸省(区),处于南方某些方言包围中,近似方言岛的一些特殊方言.这些方言大致与历史上远戌南方的军人有关,它们代代相传,但都处于濒危状态.笔者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接触"军话",发表过描述"军话"的论文.此次从评介<军话研究>切入,结合书中内容和见解,谈谈对"军话"及濒危方言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方言学界在语法调查中存在客观困难,二是语法学界对方言语法的认识存在误区。近年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开展了若干方面的专题研究,如概貌、词缀、虚词、代词、疑问句、特殊结构和句式等。今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方言语法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二、深化比较研究,三、变换研究思路;四、关注语言接触和相互影响;五、在理论与方法论上有所突破等。21世纪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热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有大量祖籍地为广东粤、客、闽方言区的华人,华人在把粤、客、闽方言带到海外的同时,也把在广东本土广为流行的歇谣文化带到了海外,从而使得粤、客、闽方言歌谣文化风靡海内外.华人发扬光大了古老的歌谣文化,除了传唱带自祖籍地的歌谣,还在现居地创作了反映现环境、现生活和心态的新歌谣,新歌谣既传承了本土歌谣的特点,亦有海外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
岳立静  钱曾怡 《文史哲》2012,(3):117-122
一直以来,汉语方言的分区标准主要集中于对语音现象的分析判断,很少从词汇的角度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全面、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方言词语的比较研究,是方言分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立足于对口语高频词语的考察,通过方言与标准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口语高频词的比较,可以找出各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接近度,从而揭示出各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同时也能够为汉语方言分区研究开辟一条合理的、有效的词汇考量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